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实用主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2015-12-15 11: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从实用主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着手,在三个方面简要总结了实用主义在高校传播的原因,分析了实用主义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论证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实用主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由于实用主义较之其他西方哲学流派更为突出地反映了资产阶级所追求的实际利益和需要,体现了他们讲究实际功效的特性,因而在西方社会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实用主义20世纪初流传到中国。1920年前后,杜威曾亲自到中国讲学,宣扬其实用主义理论。他的学生胡适等人则进一步把实用主义运用于中国思想、文化研究的各个方面,产生很大影响。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正确路线,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和社会获得快速的发展,西方社会思潮涌入中国,实用主义重新开始在中国传播和发展。
  一、实用主义在大学生中传播和发展的原因:
    1、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经济和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个人的价值实现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人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才能满足自己精神和文化的需求,最终实现个人价值。这促使人们最大化的追求经济利益,促进人们讲实际、讲现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实用主义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环境,这是实用主义在今天兴盛的根本原因。
  2、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大众教育发展过程中。上个世纪末开始,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剧增,就业竞争力和难度也随之增加。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背负的社会责任感降低,读书不再是为国家强大、民族崛起读书,接受教育的目的是实现自我价值。高等教育的发展促使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目的发生了变化,学生进入高校学习,不再是以学习知识为最高目的,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成为高校学生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目的。
  3、竞争压力的增加
  进入21世纪后,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对学生个人的素质和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实施,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也有单纯的学业压力演变为就业压力、经济压力、竞争压力等。因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学生个人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个人能力差别也较大,这就带来更多的竞争压力。压力的增加促使学生更加务实,而过度讲求实际,则可能演变为功利主义。学生竞争压力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实用主义在高校的传播。
  4、个人发展的偏重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改变,学生所关心的重点和中心也发生了变化。上个世纪的高校大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把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作为个人得努力方向。随着物质生活的变化,学生更多地看到个人得需要,接受大学教育也被视为个人发展的一部分。在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高校大学生更多地看到了个人的发展,把个人发展放在了头等地位。在选择专业、校园生活、就业取向等各方面,越来越讲究实用,关注的问题越来越现实。
  实用主义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利与弊的两个方面影响,有其积极的正面效应,又有其消极的负面影响,对此,应客观地、辩证地看待,不能一概而论、一锤定音。实用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认识现实,讲求实际,促进个人的发展,但是实用主义目前的发展对培养高校大学生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大。
  二、实用主义的负面影响: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冲击,对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影响。实用主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尊重个体利益的要求,呈现了当前个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但是实用主义对高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得。实用主义倡导个人实现自我价值,追求实用,过分的实用主义必然导致功利主义,而事事从功利出发,必然导致短期行为,促进学生讲求功力,过于浮躁,对自身的思想要求降低。最为典型的就是,高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等思想政治课普遍不感兴趣,不愿意学。有些大学生对自身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方面不要求真正进步。人党积极分子不理解党的宗旨是什么,甚至发展对象不按照党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不端正人党动机,只是一味地为将来就业和发展想尽一切办法捞党票。在努力人党的时候,尽一切能事地表现自己,一且人了党,就松懈下来,原形毕露,我行我素。就目前实用主义在高校的发展和传播,已经对高校大学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甚至已经左右了高效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犯法就行。
  2、促使高校学生在学业方面过于实用,使青年大学生着眼于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目标和理想,过于追求物质利益,缺乏精神追求。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该以专业发展为依托,全方位、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然而,受实用主义价值观在高校中的传播的影响,高校学生在学习、发展方面出现了不求上进,只求实用的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方面以就业为唯一标准。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不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心态浮躁,学习风气弱化的现象。甚至为了发表论文,不顾学术道德,进行抄袭造假。大学校园中的这些学习作风漂浮的现象,从价值观角度看是实用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3、对社会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高校扩展以后,大学教育也有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个人需要得到极大满足,而实用主义在高校的发展和传播,使得高校大学生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和需求,轻视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导致个人利益追求无序化,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政治理论课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想信念教育、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价值导向的倡导,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革命主义的功利观教育等教育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没有过时,相反,还应该进一步强化。针对当前高校马克思理论课的现状,要根据社会和高校教育的发展,不断改革马 克思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开创理论课工作的新局面。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承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不仅要有一支理论素质高的理论课教师队伍,还要建设一支靠得住、能承担的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高校必须从整体出发规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仅要靠理论专业课教师抓好系统的马克思理论课教育,还要依靠思想政治辅导员做好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规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业务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基本都是发生在校园,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深远,不仅可以影响高校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观念,甚至左右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有利于高校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有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不仅需要学校加大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还要加强人力的投入。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都要有意识的加入校园文化建设。
  4、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理想、信念、信仰是人最高的价值追求,是居于支配、统摄地位的价值观念。理想和信念对人们的思想言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就决定了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必须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充分认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开辟多种途径,不断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对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力量,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的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刘顺英等,《大学生实用性价值取向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6.8
[2]  高继平等,《对大学生崇尚实用主义的理性思考》,[J],临颍师范学院学报,2000.1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