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高职高专《日语精读》精品课程述略

2015-12-15 11: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精品课程是课程建设的杰作,是任课教师学习的榜样。自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各校各专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课程建设,成果颇丰。但是日语专业,特别是高职高专日语专业的课程建设情况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明显落后于英语专业等“主流”专业。本文以三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为例,试分析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日语精读》(也成《综合日语》、《初级日语》等)的建设现状。

关键词:日语精读; 精品课程; 评价标准; 内涵建设

       2003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正式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各学科的精品课程在建设和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已建成覆盖所有学科领域,面向本科、研究生、高职高专等不同层次,总数达数千门的精品课程体系。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资料显示,全国高校(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的383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日语专业只有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综合日语》、天津外国语学院的《基础日语》、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前厅服务与管理(日语)》、北京语言大学的《初级日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综合日语》、吉林大学的《日语精读》。从数量上来看,日语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与其他专业相比,明显滞后。从课程分类上看,日语专业的精品课程的种类也比较单一,在上述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5门是《日语精读》(也称《基础日语》、《综合日语》、《初级日语》等)。《日语精读》是高校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周课时量在8-10节左右,涵盖听、说、读、写、译等各项内容。该课程建设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各校日语专业都集中优质资源建设和开发该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坚持高教性和职教性统一的同时,如何构建校企合作的有效体制和机制,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入有效开展,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改革,是课程改革急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日语精读》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理论性较强,很难体现“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该课程在申报精品课程中往往处于劣势,成果颇微。在高职高专范畴内的104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跟日语相关的课程仅有两门,即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综合日语》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前厅服务与管理(日语)》。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职高专的日语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本科一样,差强人意。
  本文将以国家级精品课程《综合日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精品课程《日语精读》(福州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日语精读》(民办安徽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特色与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我国高职高专《日语精读》(综合日语)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
  (一)课程设置
  一般来说,课程设置主要分为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两部分。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将《日语精读》课程定义为“日语专业的核心和主干课程之一。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为目标,是在市场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紧密结合岗位实际任务、融合教学做一体的专业课程。”民办安徽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认为,“日语精读课程是日语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整个日语专业课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是实现日语专业培养目标最基本的课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这样概括,“《综合日语》课程一直是本专业基础教学阶段最重要的核心、必修课程。”通读上述三所学校对于《日语精读》(《综合日语》)的阐述可以看到,各学校对该课程的定位基本一致,都认为是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
  课程设计是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一个成功的的课程设计应该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在课程设计方面提出三点原则,即:“以日语专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重视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形成实践技能课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但是查阅另外两所学校的精品课程网站,未能找到明确的课程设计方案。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主要考察课程开发要素,包括内容选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内容组织与安排的科学性以及表现形式的先进性。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的《日语精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教材《现代日本语》(1-4册)展开,兼顾自编校企合作教材《企业生产日语》《办公室生存日语》《机械行业日语》《服务产业日语》等系列教材。民办安徽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以学期为单位,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都要求的十分具体。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将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其比例各占50%左右。”三所学校对于教学内容阐述的切入点不同,但是都具体交代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含量大致相同,基本等同于国际日语能力测试N2水平。
  考察课程教学内容应从其相关的载体入手。一是教材及相关资料是否具有齐备性、适用性、先进性、特色性;二是这些教材(含实训教材)及相关资料(含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导)是否有行业企业专家或专业人员参与;三是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设计要求,能否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等。三所学校在教学内容方面都做到了上述考查要点,特别是民办安徽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的陈述更为详实。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明确表示了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比如,“引进世界外语教学中广泛采用的交际教学法和结构教学法、启发式、研讨式、文化背景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民办安徽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是“通过课堂讨论、模拟实践、专题讲座、演讲大赛等形式,做到教师与学生互动、理论讲授与模 拟实践结合、日语教学与日本社会、文化理解容为一体,基础知识与业务更新并重,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语言听说能力的目的。”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将教学方法与手段归纳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简明易懂又行之有效。如前所述,《日语精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性课程,因此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很难做到标新立异。三所学校虽然未能有所创新,但是都体现了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先进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队伍
  高职高专的教学队伍除注重专任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外,更加强调教师的“双师素质”和整个主讲教师团队的“双师结构”,三所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均给出了大量详实的数字材料。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教师队伍从双师结构、专兼职教师比例、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等来看都是非常合理的。其次,从各校公布的教学、科研成果的数量上来看,应该说不算少数。但是,与英语专业等其他“主流”专业相比,日语专业高职称的教师数量仍然偏少,教科研成果的质量也略显不足。
  (五)实践条件
  实践条件分为校内实训条件和校外实习环境两部分。校内实训基地通常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校外实习主要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日语精读》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除了语音室以外很难开辟其他针对于本门课程的富有实际意义的校内实训基地。所以,各校都将力量集中于开辟校外实训基地。比如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就开辟了合肥外贸进出口公司、安徽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合肥元一希尔顿国际大酒店、上海三木教育集团等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但是,企业的要求不仅限于日语,通常还要有专业技能,比如市场营销、旅游知识、日语教育、酒店管理等,因此即便各校开辟了一些校外实训基地,但是也很难说这些校外实训基地与《日语精读》课程本身是对口的。因此总体来看,三所学校未能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上有所建树,应该说这也是该课程本身的局限性造成的。
  (六)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考察内容分为教学评价及社会评价两部分。三所学校分别代表了我国南部、中部和东部的高职高专日语教学的最高水平,毕业生遍布全国,主要从事翻译、文员、外贸跟单、教师、报关、文员、导游等工作,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各校的用人单位基本都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下得去,用得住,进入角色快,适应能力强,实用,够用,适用”。但是,《日语精读》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是其他课程,如日语视听说、日语会话、日语写作、日本概况等课程开展的基础,因此在社会评价上,很难单就这一门课程作出评价,这也是该课程的特点所致。
  (七)特色与创新
  课程的特色与创新是在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上的突破及独创性成果,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上,民办安徽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上,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将课程特色归纳为教学特色和考核特色。如今的教育体制更加灵活,教育手段与方法更加多样化,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高等学校,特别是高职高专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三所学校都展示了自己的特色与创新,应该说对于一门理论型基础学科而言已经难能可贵。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应具有髙水平、有特色、可示范、能推广、受重视等五个特征。三所学校在精品课程中都体现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多位一体”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和“学校、社会、行业、企业相结合”的多元课程评价模式,因此成为高职高专《日语精读》(《综合日语》)课程建设的榜样。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高专日语专业起步较晚,所以在课程设计、教材建设、双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略显不足。希望通过本文的梳理能让更多《日语精读》任课教师有所收获,建设更多更好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路秋丽,孙华,田雨,谢怡,魏顺平.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J].实践探索,2010.4.
[2]罗雪莲.关于高校精品课程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0.1.
[3]本书编写组.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