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从教师信念视角看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

2015-12-15 11: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信念角度出发,分析了教师信念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指出教大学英语教师应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转变信念,优化课堂教学,探索英语教学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途径。

关键词:教师信念 非英语专业 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帮助其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广大英语教师要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应在利用语言工具获取新知识,提高语言应用技能,了解语言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同时,使学生逐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应试能力。因此,大学英语的学习不仅是技能性的语言学习,更是一种文化性体悟学习。大学英语教学担负着文化引领和传承的责任。
  一、大学英语教学在独立学院中的现状
  目前高等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轻视基础知识,重视实用教育轻视人文教育的现象。特别是在各独立学院中,在激烈市场竞争下,创名牌创特色是各学院的立校之本。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学校的教学围绕着学生的就业率,和使学生获得各种证书的能力上。衡量大学生英语能力则依靠各级各类英语等级考试证书。尽管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改革的力度在不断的加强,但是这种定量的标准化测验只能考查出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很难反应出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对语言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情况。最终以考试为指导的教学无法避免应试教育的功利化趋势。甚至一些学校为提高学生英语过级率,仍然把英语等级考试证书与学位证挂钩。
  作为学习者,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在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心理倾向和文化素质等多方面具有显著特点。他们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综合素质基础较薄弱。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学习方法较为单一。多年的传统教育使他们更习惯接受任务教学法。加之为获得四、六级证书作为就业的砝码,使他们认为学习英语就是朗读、背诵、听写、翻译。这一切使他们更习惯上课听老师讲解课文、分析篇章、解释词汇,课后做练习或作业等。
  大学英语教师在教育环境,教学对象的影响下和四、六级考试和期末考试的压力下,不得不打破自己原有的教学信念,在课堂上采用题海战术,分析考试题型,加强针对性强化训练;他们强调语言知识,注重课堂训练、词汇和语法学习,忽略人文知识传授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他们营造出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的氛围。大学英语教学变成了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培训,强化了语言的工具性和实用性,淡化了人文性。
  二、教师信念与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转变
  (一)教师信念
  所谓教师信念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现象的某种理论、观点和见解的判断,它影响着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信念影响教师确立教学目标,定义教学任务的方式,同时也影响教师的行为方式与教学效能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和管理者,其教学信念将对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教学和管理产生巨大影响。合理且积极的教师信念是英语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2000)指出,教师的信念在学校全部教育现象及其复杂关系中是最宝贵的东西。
  英语教师的信念主要包括语言观、语言学习观、语言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师发展观等Richards(2000)。教师的教学信念影响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通过教学的设计、组织,教师把自己的信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及学校工作等方面;而且教师信念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对学生信念的形成与发展意义深远。教师信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Kindsvatter ,1992):教师的个人经历、教学实践过程中经验的积累、环境的影响、个性因素及理论学习。
  (二)大学英语教师的信念转变
  随着教师信念的不断发展,大学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创建一个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教师不仅要对教学有最基本认识,还要对自己的学科有深刻的认识。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和技能,还要培育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师要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语言学习规律等方面不断地反思并提高认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人格,为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语言信念的转变:大学英语教师应对英语的地位、作用及其特点进行重新认识。英语对于不同的教师来讲代表不同的事物。它即可以是一种文化也可以是一种技能。不同的语言信念将会引发教师形成不同的语言教学和学习目标以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纯语言教学没有充分的文化引导和传授,难以使大学生拥有英语语感及产生跨文化意识。视英语为工具的教学必然会遮蔽语言教育的真正含义,即人文素质的提升和思想情感的熏陶。只有在各类文化知识的背景才下,大学生才能逐步扩大英语表达范围,丰富语言表达的内容,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将其融于语言教学中,这样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潜能,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文素养的目的。
  2.语言学习信念的转变:大学英语教师应对学习的定义、学习的策略和学习的风格重新认识。如果教师认为语言学习的目标是学会足够的语言技能以顺利通过考试,语言学习则成为一种功利性的技能培训。如果教师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终身过程且具有更广的社会和教育意义,则会使语言学习成为一种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的以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的人文教育。教师会利用教材挖掘其中的人文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和知识水平,调整教学内容,使学习的材料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
  3.课堂教学信念的转变:大学英语教师应对课堂的作用、教学和管理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评估和有效教学 的标准等方面重新认识。由于教学信念的不同,教师在决定课堂的文化性、交际性、兴趣性与知识性之间的投入比例也不同。课堂教学是人文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人文性。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关注语言知识点,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及思维能力。重视情感化教学,在教学中不仅要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且要利用各种媒介手段创设情感佳境,调动学生情感因素,营造和谐课堂环境。同时,人文性也应该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体现出教师的人文关怀。
     4.学习者信念的转变:大学英语教师要对大学生的角色重新认识。教师应充分发挥大学生在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过程中的主体性。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使大学生对教师产生很大的依赖性。教师应引导学生转变角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主学习。
  5.教师自我信念的转变:大学英语教师应对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重新认识。教师应该是文化学者、教育研究者、教学决策者、课程设计者、课堂组织管理者、学生的指导者、激励者和合作者。教师应认识到英语教学即是语言的学习,更是文化的学习。作为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充分认识人文教育丰富的内涵。人文教育是一种教育观念,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大学英语教师既要有扎实的英语技能功底,又要有丰富的人文知识。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应进一步反思和构建自身的教学信念,把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做到教书育人,使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宁波大学学报,200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