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批判教育学视角下差生形成的原因及其转化

2015-12-15 11: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差生现象一直备受关注,对于其产生的原因,人们一般从家庭、学校、社会、学生自身几个方面去考虑。用批判教育学的视角去看差生现象,从课程、教师、课堂关系方面来分析差生形成的原因以及提出转化的策略。

关键词:批判教育学;差生;原因;转化
     20 世纪60 年代, 保罗·弗莱雷的《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倡导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这是学界公认的批判教育学的直接起源。在一批学者的推动下,批判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差生,即后进生,几乎存在每个学校中,不管是在重点学校,还是在普通学校,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他们在学业成绩、思想品德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对差生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时,大家习惯于从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身等几个方面着手。本文笔者试从批判教育学的角度来分析差生形成的原因以及转化的途径,以期对他人有所启发。
一、批判教育学简述
   “批判是一种方法,一种立场。批判就是一副眼镜,你带着这副眼镜去看世界。一旦你从这副眼镜观看世界,我们就会不得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能为这个世界改变些什么?” [1]批判教育学是一种思考、解决问题与改造的方式, 其思考、处理与改造的对象是课堂中教学、知识生产、学校的制度结构以及更大的社区、社会及国家之间的关系。[2]批判教育学是当前西方教育理论界占有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之一。
   “批判教育学其本质是教育主体的解放,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教育者的批判意识。教育者对教育中现存的、司空见惯的一切(从教育制度到课程教材中隐含的意识形态)以及整个社会的文化系统应具有反省能力和建设性批判精神,通过自身主体性的发挥以促进教育与整个社会的公正与合理。其次,批判教育学还包括对学生批判意识的培养。在教育中鼓励学生参与批判性的讨论、共同协作和后学科探寻,对课堂上使用的教材和教师的权威都提出质疑。学生在这个空间里,为了继续明确围绕意识、愿望、自我和社会身份所存在的问题,理智的责任感便被召唤了起来。因此,传统的以灌输为基础的教育需要被以对话为基础的教育所取代。”[3]所以,批判教育学要把学校变成斗争的场所,唤起人们的主体意识与反抗意识,促进学校的公平与公正,从而为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民主的社会而做准备。
二、批判教育学视角下差生形成的原因
  传统主义者认为,学校是教学的场所,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传递有用的社会知识以便使学生掌握未来在社会中生存的本领。然而他们忽略了学校是具有阶级性的,学校传递的是主流社会的文化与意识形态。这正是批判教育者所要揭露的:“学校的支配文化绝不是中立的,而是选择性地采纳强势的语言形式、思维模式、社会关系与生活经验,并且将它们合法化……学校文化不仅肯定并偏爱统治阶级的学生,它更以排斥与羞辱的方式否定被统治群体的历史、经验与梦想。”[4]而这些在一般的课堂上都被忽略了。学校教育的这种阶级性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要求,也无法使所有的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它只能去关爱那些顺从统治阶级意愿或者符合统治阶级利益要求的学生。而将那些“不听话”的学生排除在外。这种排除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考试,考试的内容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考分高的自然受到统治阶级的青睐,而考分低的只能退出这种教育场所,继续在一种被压迫的处境下生活。学校教育通过这种方法来选拔人才和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所以学校虽然为受压迫团体提供有限的个人流动机会,但却是复制统治集团支配意识形态的强有力的工具。这一切都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不易被发觉的。所以我们经常将学生表现不好归结为学生自身的原因,或者其它外在的原因,而没有发觉这背后的原因。具体表现为:
  在课程方面,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对于课程中所选择的知识往往认为是客观的、价值无涉的,不应该受到怀疑,学生只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就可以了。而不会问为什么是这些知识,不是另外的知识。这就说明了教育者在选择知识时都是有价值倾向的,而这价值倾向往往与统治阶级的价值观是一致的。统治阶级将自己的观点、意识形态渗透到课程中,以培养未来的接班人。这就造成了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知识就被保留了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相反的,不利于统治阶级统治的知识便被删除或歪曲。所以学校的课程不是中立的,反映了统治阶级的要求,学校里充满了统治阶层的声音。然而有一些学生来自社会底层,他们进入学校接受学校提供的课程,往往对反映统治阶级需要的课程内容感到陌生,或者是对这些课程内容缺乏兴趣,因为在这些课程中被统治阶级的声音往往是被埋没的,或者他们不满这些体现统治阶级利益、忽视被统治阶级需要的课程,这也就导致了他们消极对待课堂,最终在考试中或其它检查方式中落后于其它学生,成为所谓的差生。
  在教师方面,教师既是一种社会角色也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批判教育学认为教师不应仅仅是教育帝国的办事员,吉鲁更是把教师定义为转化性知识分子,这意味着教师要具有批判思维,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批判地思考。而在现实中,由于受技术理性的影响,教师主要受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方面的训练,他们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将知识更有效的传递给学生,而不是为什么是这些知识的问题,因此教师关注的是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的掌握,忽视批判思维的培养。此外,在升学的压力下,使得教师不得不关注学生的成绩。这样,分数成为评价学生的主要工具,其他方面,如德育、体育、美育等,就变得不重要,即使有也形同虚设,更别说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了。
  在课堂关系方面,批判教育学认为课堂关系应该是民主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分享教师的权力,有自己的话语权。然而在课堂中,教师凭借着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使自己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使得课堂中的关系是控制与被控制。学生的文化资本被忽视,不愿倾听学生的声音,使得课堂上无对话可言。这样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需要,及时的帮助学生。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这也就导致了差 生的形成。
三、差生转化策略
  首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应该考虑到社会各个阶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价值取向应该在书中都有所反应,而不只是统治阶级的。此外课本编写过程中应该做到客观,不偏不倚,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将价值判断交给读者,不能代之下结论。
  其次,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成人、成才。教师要因材施教,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差生。用多种方法来评价学生,鼓励并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发展道路。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书本中的知识在走出校门后可能被遗忘,但良好的思维方式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再次,在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互相尊重。要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声音,让他们的问题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让他们的要求能得到及时的回应。要关注学生的文化资本,不能把学生当作文盲。这些都有益于构建民主的课堂关系。传统的课堂中,民主的课堂关系很难建立起来,因为教师拥有的权力过大。所以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具体的方式来构建民主的课堂:其一是学生参与自己分数的评定,其二是学生参与决定所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学习的进度。通过这两种方式,分享教师的权力,使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这就有利于民主课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洪志忠.批判教育研究的原旨、演展和社会权力架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阿普尔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11,(2):15-16.
[2]陈香琴.亨利·A ·吉鲁及其批判教育学思想[J]. 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专刊.206.
[3]张华.批判理论与批判教育学探析[J].外国教育资料,1996,(4):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