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高三语文阅读课开设的必要性与有效性探究

2015-12-15 11: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很多老师会在高一高二阶段抽出点时间给学生阅读,但随着高三的到来,阅读便成了一种奢侈。我们许多老师在分数的重压下,舍弃了阅读,按照高考考点,按部就班,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讲、练、考成了高三“三部曲”。殊不知,语文离开了阅读,学生成绩的提高、素养的提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文就高三语文开设阅读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提高高三语文阅读课的有效性进行了粗浅的探究。

关键词:高三语文;阅读课;必要性;有效性
一、 高三语文阅读课开设的必要性
   1、开设阅读课是新课程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在实际的高三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的老师往往把学生锁定在成套的复习资料和复杂的题海之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成为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的常态。因此开设阅读课,把阅读还给学生,还学生一片自由的蓝天,这既有利于改变高三课堂单一陈旧的复习模式,更有利于实现新课程提出的“通过阅读和欣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的要求。
   2、开设阅读课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美国学者隆恩·弗莱在《有效阅读》中指出:“当你是一个优秀的会读书的人,这个世界将归你所掌握……”而我国著名学者、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也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一个人获取文化知识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一个人文化底蕴的深浅,首先取决于阅读素质的优劣,一个人,如果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终身受益。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开设阅读课对涵养学生的性情,健康学生的心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3、开设阅读课,是改变高三语文教学现状的要求,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
  开设阅读课,激发学阅读兴趣,是增加高三学生语文学习时间,改变语文“副科”窘境的有效途径
  在现行的高考模式下,语文虽然作为三大科之一,但学生对于语文课的重视度绝对在数学、外语之后。许多高三学生都说“语文学不学都一样”,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学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要改变这种状况,单靠发试卷抢时间肯定不行,聪明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学语文成为其内在的要求。其实我们的高三学生对语文学习也有着非常大的需求:他们想了解社会,关心天下事;他们想在繁重的课业中,寻求解脱,愉悦心情;他们还想提高修养,涵养气质。这些精神需求正是引导学生投入课外阅读的内在有利因素。因此开设阅读课,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自然会把语文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自然会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来关注语文学习。
4、开设阅读课,是帮助高三学生走出“题海战”,“轻松”复习的好方法
  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期认为:“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而我们现行的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就是“老师苦讲,学生苦练”最终师生都“难逃苦海”。这种疲于奔命,忙于应付的做法,结果“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而要把学生从机械的、枯燥的、低效的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实现“教少学多”,其重要的方法就是增加开放式的“不讲、多读、多悟”的阅读课。
   5、开设阅读课,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是提高高考成绩的有效方法
  目前的语文高考命题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个层次。从这五个方面可见高考考查的就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从每年高考结果看,阅读题和作文成为学生成绩的瓶颈。为了有效突破这些瓶颈,许多高三老师都会搜集大量的“高考真题”进行“集中突破”,侧重从“命题特点”、“解题技巧”、“答题模式”等操作表层去训练,指望通过“冲刺训练”迅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告诉我:任何的方法技巧离开了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离开了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离开了学生丰厚的知识文化积淀,都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开设阅读课对于高考来说不是“背驰”而是“神合”。我们一线的高三老师完全有理由在高三大搞阅读课,因为只有踏实的阅读,才是真正打通语文高考阅读和作文“瓶颈”的一条有效途径。我想,一个有着较高阅读能力、较深文化底蕴的学生,一个掌握了“活”的语文素养的学生怎么可能对付不了几道高考考题?
二、提高高三阅读课有效性的策略
  1、利用趋利心理,激发阅读兴趣,是提高高三阅读课有效性的前提
     高三的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重视程度较之高一高二有了较大提高,这种改变是学生趋利心理起了作用,毕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高考语文能考出一个好成绩。 教师此时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给学生明确:高考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阅读的竞争,“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成绩的提高绝不是上课听一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的,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自己的积淀、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才能在高考考场上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同时也跟学生强调:阅读是学生的终身的行为,阅读能力的高下将对你们踏入社会后能力的高下起重大作用。我想有了我们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将“功利性阅读”慢慢变为“自主性阅读”,最终转化为其内在的需求。
  2、精选阅读材料,是提高高三阅读课有效性的基础
  现在的高三学生阅读的品位普遍不高,漫画类、娱乐资讯类、奇幻小说类、言情小说类等低品位报刊书籍成为争相阅读的内容,虽然也“开卷”了,但未必有益,或者说未必有效。作为高三学生,时间何其宝贵,如果在阅读课上阅读这些内容,恐 怕我们的教师难辞其咎。
因此开阔视野,提高阅读能力,提升思维能力应该成为高三阅读课的宗旨。但是高三毕竟时间紧负担重,要学生阅读大部头的文学经典恐怕不太现实,而阅读文质兼美,篇幅较短的文章,恐怕是明智的选择。教师可以精选一些名家散文,如国学大师季羡林洞察世间万物的散文、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周国平的哲理散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几本杂志,如《杂文选刊》、《随笔》、《书摘》、《读者》。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较好的人物传记,让学生从传主的人生轨迹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总之教师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必须慎重,因为这是提高阅读课有效性的基础。
  3、原生态阅读,是提高高三阅读课有效性的关键
 所谓的原生态阅读就是要让学生独立阅读、自主阅读和个性化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同时“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那么学生的“探究能力”从何而来?我想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来自于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因此在阅读课上,我们的教师不应怕学生读不懂、读不快、读不深而对学生的阅读横加干涉,而应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知识构成、情感体验、审美理想,对文本进行独特的、有个性的阅读。唯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和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让阅读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阶梯。
   4、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提高高三阅读课有效性的保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度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作为高三学生的阅读课,教师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应该有一定的目标性,既要注意避免学生阅读的随意性,又要注意指导的科学性、系统性与持续性。而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课的有效性。具体我们可以从根据阅读物的不同,指导学生灵活掌握以下阅读方法:
   (1)浏览性的泛读。浏览,即粗略地看一遍,也就是略观大意。如读文章的前言目录,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过渡段关键句等。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一目数行,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有效信息。
   (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要进行跳跃式探究性阅读。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某种需要摘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是探究性阅读的主要特征。这种阅读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作用巨大。
   (3)品味性的精读。精读,就是对优秀作品的精彩段落、关键语句,反复诵读、体会和领悟。精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句读语词,理清了内容梗概,体悟了思想情感,更让学生在汲取知识中,获得审美体验。可以说学会了精读就学会了全面把握文章的方法。
  5、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提高高三阅读课有效性的核心
  我们知道“读”与“写”从来是不分家的,只有读书破万卷方能下笔如有神。作为高三的阅读课,我们都不可避免的有一个目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以读带写”不但没有对“读”的要求有所降低,反而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以读带写”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反而更激发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写”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成就感,而“读”让学生在写中更有独立思考真知灼见。读中悟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才能让阅读课焕发生命力。
    综上所述,阅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我们的高三教师只有勇于打破原有的高三语文复习模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踏踏实实地开设好我们高三阅读课,才能最终赢得学生语文素养和高考成绩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赵蒙城 .新主体阅读及其实现途径——兼论对自主式阅读的超越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6 .9.
     [3]丁莹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之我见.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S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