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2015-12-15 11: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培养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能力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过程存在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启发创新思维、虚拟样机与物理样机研究并重、指导学生申请或参与创新项目及校企联合培养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等四项教学改革实践措施。

关键词:创新设计;物理样机;虚拟样机;教学实践
1 前言
  机械创新设计是指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结合现有科技成果,设计出具有创造性和使用性的机械产品的一种实践活动,涉及到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制造工艺、材料及处理、机械结构、机械产品维护及管理等机械工程领域的多种创新。从目前来看我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能力教育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与历来对于机械创新教学研究重视不够有直接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于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的迫切而主要任务,可以改善从产品的概念设计到动态仿真再到整机结构优化的各个阶段。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建立零件的模型,进行虚拟装配,并检查零部件的装配间隙和干涉,应用分析软件对样机进行运动仿真并对关键部件进行校核、计算。及时发现错误,优化结构,可以方便地更改模型,从而提高设计效率、优化设计方案、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可见,虚拟样机技术是进行机械创新设计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以机械创新设计需求为主导进行技术学习的思想,虚拟样机技术的学习应该结合机械设计原理与机械设计的具体要求。课程注重对虚拟建模、虚拟装备、运动仿真和优化设计等各个阶段进行综合培训,同时在课程的不同阶段安排相应的设计实习任务,促使学生在学习这些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增加对其在机械创新设计中具体应用的思考。
  在虚拟样机优化设计的基础上要同时加强学生对物理样机创新设计能力的培训,从加工图纸绘制、非标件加工、标准件选购到样机的装配和调试都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并且根据所设计产品的技术要求和使用要求进行试验。样机试验也是一门科学,根据培养进度应适时开设《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详细介绍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对比试验等科学的试验方法以及方 差分析、t检验等数据统计方法和数据结果分析方法。通过合理的试验和科学的数据分析可以进一步优化参数,修改样机结构,对虚拟样机的设计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直至产品定型。可以说,虚拟样机与物理样机研究并重是促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提高的一条有效途径。
3.3 指导学生申请或参与相关项目
  在具备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技能的基础上,吸引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到教师主持的相关科研项目,从基础设计工作做起,逐步了解和熟悉项目的论证、设计和运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组成团队申请校级、市级或者自治区级的大学生创新设计项目,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立项、方案设计到具体的技术创新设计和产品设计都由学生亲自参与。这样学生既可以得到项目的锻炼又可以得到经费支持,可以有条件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有利于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通过市场调研和查阅文献提出设计任务并通过可行性分析明确设计的功能目标,然后,进行团队讨论,根据成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发挥创造思维确定总体设计方案,下面,进行团队分工,依据个人所掌握的不同的创新设计技术和方法进行虚拟样机创新设计,做出三维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和结构优化,与此同时不断对总体方案进行修正;接着,团队合作完成物理样机加工、装配、调试和试验改进工作,最后,完成整个机械创新过程。
3.4 校企联合培养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经过参与项目锻炼后,学生对整个设计流程有了切身体会,同时对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具备了进行创新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积极联系相关企事业单位为学生安排实习机会,进行校企联合培养,让学生到工厂一线去了解企业和社会对创新设计知识和能力的实际需求,并进一步了解企业创新设计流程。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也使得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有利于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机械人才。
4 结语
    培养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能力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过程存在的问题的探讨和分析,通过对教学改革的思考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物理样机与虚拟样机并重等四点解决方案,还需要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对方案进行补充和验证。期望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春林. 机械创新设计[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 王胜曼,张建华,陈占伟. 关于培养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探讨[J]. 科技信息,2010,(15):182-183
[3] 孟飞,刘平安.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138-139
[4] 李自胜,肖晓萍. 机械创新设计实践教学与实验室管理探讨[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1,(3):71-73
[5] 刘平安,孟飞,平学成. 机械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6):22-23
[6]马强. 机械工程类学生的创新素质、知识与能力结构[J]. 高等教育,2011,(1):19
[7] 陈海波. 机械设计类课程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实验室科学,2010,13(2):31-32.
[8] 马玉钦,曾斌祥,张勇杰. 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综述.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6):596-600.
[9] 孙首群. 大学机械专业实践课程综合改革新尝试.高教论坛,2010,(3):62-66,95.
[10] 张滨. 虚拟技术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探究.制造业自动化,2010,33(12下):83-8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