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高等数学教学自身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对经济管理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改进教学模式,以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创新性经济管理人才。
关键词:经济管理;教学;改革
高等数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功能具有双重性,即有传授知识的技术性,又有培养思维方法和能力的文化性。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该课程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今后专业课的学习,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甚至于对其今后的发展,高等数学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在经济管理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①经济管理类专业在大学是文理兼收的专业,由于高中阶段文理科数学的教学大纲要求不同,所以学生的知识背景、数学基础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学习效果不尽相同;②高等数学教学时数少,教学进度过快,学生不易吸收,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穷于应付教学,在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上缺乏系统的学习;③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有降低的趋势,这直接影响到高校数学的教学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是:高等数学学科的难度大且概念太多太抽象,不容易学,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差,学了没什么用;④传统的教学内容很陈旧,缺乏与本专业课程的横向联系,使得原本可以生动活泼的内容变得枯燥乏味。
根据经济管理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结合高等数学教学的特点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提出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的一些思路,以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1、分层次分类别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由于高中阶段文理科数学的教学大纲要求不同,造成大学中文理科学生的数学基础存在很大差异。现代教学的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素质差别入手,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的分层分类教学。
首先,确立分层教学的分层目标。在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业实际水平或思维类型等特点,将全班学生分为低(基础级)、中(普通级)、高(提高级)三个层次,以A、B、C组的形式表示出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一方面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为基本目标,是共同性目标,全体学生必须做到;在此基础上,设置选择性的发展目标,中、高层次的学生基本达到,低层次学生尽其可能。即教学目标做到“下要保低,上不封顶”。同时,我们各级鼓励每个层次的学生不断努力,在达到本层次目标后向高层次目标迈进。
其次,课堂教学施教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综合运用全班教学与分组教学、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等手段,实施分层区别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对中、高层次的学生,我们应时刻想到如何拓宽和加深问题的难度。对低层次的学生则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度增加和加深知识,做到稳步推进。这样既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又能激励各层次学生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最后,作业分层。在新课结束后,要注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对于A级学生,要强调必须做课堂作业,加大训练量,争取每日都有相应内容的提高题;对于B级学生,则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兴趣的原则;对于C级学生,强调要从心理调节入手,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做好课堂作业,教师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而且难度是较低的。C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是通过一次的作业练习就能领悟的,所以,还应有个重复再练的过程。
2、重视教材选择,适当增加课时量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材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是贯彻实施教学大纲的关键之一,又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高等数学教材内容要围绕培养目标来制定,从概念引入,例题分析到课后习题,要重点突出能力培养,突出经济应用,注重与专业的联系,遵循 “应用为主,够用为度,学为所用”的原则。在选择教材时应该考虑符合学校培养目标要求的规划教材,同时要注重突出以下主要特点:①突出经济管理专业特色;②注重经济应用,淡化数学理论;③重视典型例题分析和课后习题质量;④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数学方法的训练;⑤方便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对掌握数学方法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起到帮助作用;⑥既能满足学生眼前学习的需要,又能满足学生今后再学习的需求。
高等数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课。它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一方面它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方法和运算技能,另一方面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我们不但要教他们数学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经济问题,这就需要有充足的课时来支撑,只有适当增加课时量,才能满足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需要。
3、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对数学教学来说,老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重点,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讲解模式,采用多样化方式教学。在介绍一些不容易理解和记忆的重要概念和公式时,可以将这些枯燥的数学公式和概念进行游戏化,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数学游戏,而游戏的参与者就是学生,通过游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能够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所带来的乐趣。这种教学法是一种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授课方式,也是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视情况适时插入一些既有趣味又带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以学生讨论、老师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趣味中掌握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这样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在教学中渗透专业知识,加强经济应用能力培养
如果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只
是单一的讲授高等数学的理论和计算,没有与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做好衔接,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综合素养不够,对学生后继课程中需要用到的高等数学相关知识不了解。要改变这方面的不足,可以与专业课程教师组建联合教研室,加强专业知识的渗透。
为了培养学生的经济应用能力,在微分学中,通过教学要让学生知道函数改变量与自变量改变量比(平均值)的极限(精确值)就是导数。导数主要解决了由平均值到精确值的计算问题,它的几何意义是切线斜率,物理意义是瞬时速度,经济意义是经济量的边际值,正是由于建立了这一概念和方法,从而解决了实际问题中求变量变化率的问题,求最值的问题,以及在经济领域中进行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在积分学中,通过教学要让学生知道确定结构的和式的极限是定积分。定积分主要解决了由近似和到精确和的计算问题,其几何意义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经济意义是非均衡状态下经济量的总值,同样也正是由于建立了这一概念,从而解决了非均衡状态下求生产总值的问题,以及解决了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体积,包括旋转体体积的计算问题。任课教师结合经济学的专业知识,联合高等数学原理进行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处理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满足后继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的需求。
总之,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必须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内容和教
学手段等方面入手,综合全方位的改革,以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创新性经济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明辉,刘继来,王培,李懿.经管类学生高等数学学习现状调查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5)
[2] 常军. 高等数学概念教学的探讨[J].高教视野,2010,(1).
[3] 梅芳,刘海南,方贵英.高校数学概念教学的三个层次[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
[4] 董国福.读启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
[5]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