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

2015-12-15 11: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当前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的研究成为当前五年制高职学校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职业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是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分院近几年来一直从事的研究工作,由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分院电气工程系与学校团委两个部门的老师分工协作完成。本研究主要以校级创新比赛和电子设计项目为依托,以省、市创新大赛为平台,探讨适用五年制高职学校在专业教育教学中对创新意识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关键词: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创新大赛;电子设计

       本项目可追溯到10多年前,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参加由江苏省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电子设计竞赛的活动。2007年开始,我校学生积极参加由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团省委、江苏省科协、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组织的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多年来,我们以电子设计竞赛和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为依托,通过讲座、培训、研讨等形式,逐步扩大了影响,提升了学生对电子设计活动和创新设计的兴趣。特别是近5年来,我们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宗旨,有意识地将学生从单纯地参加竞赛引导到以竞赛为依托的课外科技活动中来,在组织学生参加省内外竞赛的同时,组建了创新社和电子爱好者协会,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由于我们组织参加的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和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在人才培养上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影响面比较大,学校领导也给予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目前,本项目开展的创新实践活动已走上“项目实施——学生踊跃参加——培养效果良好——学校重视——项目实施更加深入、完善”的良性循环。
  本研究主要以校级创新比赛和电子设计项目为依托,以省、市创新大赛为平台,探讨适用五年制高职学校在专业教育教学中对创新意识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一、以竞赛活动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启蒙。
  江苏省创新大赛和电子设计竞赛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吸引学生接触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重视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而这两项竞赛活动又以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能力、题目设计紧密结合实际等特点,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因此,以江苏省创新大赛和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为依托,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启蒙,就成为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接触实际问题、了解科研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的有效途径。
  为此,我们通过开设课程、讲座、研讨、指导学生撰写心得、制作大型电子显示屏等形式,来扩大创新教育与电子设计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创新、电子设计的兴趣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举办校内的电子设计竞赛和组织学生参加省、市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使学生了解实际问题的形式和解决实际问题所需具备的能力,并尽可能让学生理解竞赛组织者的深层意图,从而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初步的启蒙。
  1、每年一次的校内创新比赛均可吸引上百学生参加,每学期为学生举办的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情况简介的讲座场场暴满,创新比赛前为学生举办讲座、邀请获奖学生介绍参赛经验、参赛作品的申报书的写作标准、参赛作品的查新报告书的写作标准,是学生明确参加整个创新大赛的具体要求,为参加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获得好成绩提出指导性意见。每年都为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电子爱好者协会学生社团提供实际的大型电子显示屏的设计与安装。(如:学校行政楼的大型电子显示屏、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的大型电子显示屏、南京市教师老年公寓的大型电子显示屏、学校食堂的大型电子显示屏等)。另外,我们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尽可能使学生了解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和电子设计的形式和内涵,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与实践活动中来。
  2、认真培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和电子设计的实践活动,并取得优异的成绩,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
  我们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具体情况如下:
  学生参加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获奖情况统计表(表1)

年份

作品名称

作者

奖项

2008

电瓶防盗器

恽  亮

二等奖

学校荣誉

学校被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团省委等单位表彰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最佳组织学校

2009

万能书包挂钩

孙铭阳

一等奖

LED彩条上电同步控制器

张洲媛

二等奖

基于VB和51单片机的多功能显示屏控制系统

恽  亮

三等奖

学校荣誉

学校被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团省委等单位表彰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最佳组织学校

指导教师:林少群老师、韩邦涛老师,被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团省委等单位表彰为最佳伯乐奖

2010

基于SD卡的多功能电子班牌

陈  洋

一等奖

快速硬币找零器

孙铭阳

二等奖

GSM短信通讯的远程无线综合控制网络

张洲媛

三等奖

USB2.0和新型485保护技术的远程数据通道

恽  亮

三等奖

自动分段伸缩式阳台晒衣架

马  清

三等奖

吸油烟机与电磁炉联动控制开关

陈华伟

优秀奖

学校荣誉

学校被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团省委等单位表彰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最佳组织学校

指导教师:林少群老师、韩邦涛老师,被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团省委等单位表彰为最佳伯乐奖

2011

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校园LED显示屏广播系统

王  锐

一等奖

学校荣誉

学校被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团省委等单位表彰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最佳组织学校

指导教师:吴建宁老师,被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团省委等单位表彰为最佳伯乐奖

  
  电子爱好者协会学生社团参与电子设计项目情况统计表(表2)

序号

项目名称

使用单位

1

大型电子显示屏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

大型电子显示屏

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

3

大型电子显示屏

南京市教师老年公寓

4

大型电子显示屏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食堂

  
  二、通过课外的科技活动,系统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毋庸置疑,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大赛和电子设计项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而简捷的途径。然而,通过多年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大赛和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我们也逐渐认识到:以参加竞赛为依托,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和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一条有效渠道。但竞赛的短期性特征和锦标性特点,使得学生很难深刻认识到竞赛的目的和意图,不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此,近几年来我们对学生传递“淡化参赛获奖的意识,强调培养能力的过程”的信息,一边指导学生参加竞赛,一边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科研活动,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自主培养创新能力和素质的意识。
  1、按照我们制定的“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参赛培训方案”,赛前培训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总结为辅,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研究、讨论和讲解创新设计方案,独立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在培训结束时每队各自完成一个创新设计方案。对于创意较好、操作性较强的方案,我们都将进行内部交流。在竞赛结束后,选择接近实际的工程问题和实施方案问题,组织对此感兴趣的学生继续进行课外科研活动。如:2011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一等奖作品《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校园LED显示屏广播系统》,在大赛后,由指导教师吴建宁老师组织一个团队,继续完善远距离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校园LED显示屏广播系统,这个方案将直接用于学校新大楼工程,为学校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根据创新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创新思维与技能提高的要求,我们还在全校全系范围招收一部分主修专业学有余力、有特长、有兴趣的优秀学生,以创新案例和电子设计活动为依托,分别组建创新社和电子爱好者协会。通过创新社和电子爱好者协会的具体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创新社和电子爱好者协会以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前提,采用课外活动的方式进行。其宗旨就是为优秀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机会、良好的自主学习条件、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广泛的交流机会,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激情、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科融合、平等竞争的健康活泼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创新社实行社团自主管理,有社团指导教师开设一系列自选课程,新进社员主要是以讲授理论为主,入社时间较长的社员以指导实践为主,强调实践环节,强调方案的新颖性和可操作性,使得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能在知识与技能上得到提升。电子爱好者协会则以开放的形式开展活动,指导教师帮助学生选择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项目,通过有针对性地补充理论知识,来进行实践活动。
  总之,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检索文献、专利查新、学习新知识、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从事发明创造和实践动手能力。
  近年来,参加江苏省职业教育教育创新大赛作品《万能书包挂钩》、《吸油烟机与电磁炉联动控制开关》已经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功申请专利;《快速硬币找零器》正在积极申报国家专利。电子爱好者协会学生社团参与电子设计项目大型电子显示屏已经在学校、学校食堂、教育系统其他部门使用中,受到各使用单位的好评。
  3、通过参加课外科技活动,许多学生寻找到与本专业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融合到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之中,并取得了可喜成绩。据学校资料显示,我校近几年毕业生中20%-30%的学生做毕业设计时采用的是设计类项目。参加2010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作品《基于SD卡的多功能电子班牌》的陈洋同学已通过专转本考试,2012年6月被南京晓庄学院录取为本科学生。
  三、培养青年教师,储备优质师资资源,扩大学生受益范围。
  本项目的另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培养青年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师资队伍,从而逐步储备后备力量,从而为扩大学生的受益范围提高保障。在项目实施开始之前,我们选择一部分年轻教师加入到指导学生参加创新案例、电子设计等课外实践活动中来。通过参加科研项目的研究、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指导学生,加强他们的理论基础、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把他们培养成坚实理论基础与较强实践能力皆备、能够诱发和引导学生创新意识的骨干力量的教师队伍。
  1、我们组织对创新案例和电子设计感兴趣的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培训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这些教师开设相关基础理论的讲座,介绍工程实际中常用的查新方法和设计原则,介绍一些比较前言的学术研究动态;第二层次,就是要求每位参加培训的青年教师提供一个新的创意,为学生开设一次讲座,在讲座中选择他所专攻的专业方向中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的介绍和讲解;第三层次,就是选择几年来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获奖的作品进行集中的分析、研讨和总结。通过三个层次的培训,青年教师对指导学生课外科研实践活动具备了基础能力。另外,每年的暑假,我们都安排青年教师参加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创新类项目)。
  2、逐步安排青年教师组织校内的创新大赛和校内电子产品设计项目,由他们独立设计方案、评定方法、成果展示等,积极吸收这部分青年教师参加市级和市级以上的重要的课题研究。
  3、指导和督促青年教师积极撰写科研论文。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创新作品制作的过程中,教师有了新的思考,撰写科研论文,自身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一批青年教师借助创新设计平台迅速成长。
  四、教学与管理的实践研究。
  在项目实施几年来,我们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方法、鼓励机制、管理制度进行了探讨。
  1、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探索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环节的途径和方式。
  创新教育不是一般教育方法的改革或者是教学内容的增减,它是教育观念的重新梳理。创新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旨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在教育内容中,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渠道。改进教学方式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施来增加课堂的信息量,要尽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积极去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使学生养成善于独立思考,善于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现状与前沿情况,激发学生了解未知的强烈愿望,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江泽民同志在全国 教育工作会议上曾说:“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这种宽松就是教学的平等与开放。
  近几年来,电气工程系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我们精选了一些综合化课程,将创新教育融入到部分综合课程当中,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
  2、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研究鼓励学生创新的机制和管理制度。
  创新的想法,其实不复杂,就在平时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如2009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一等奖作品《万能书包挂钩》就是源自学生在发现书包没有地方挂方,通过自己的想法而变成了现实。凡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可改进”,怎样“能更好”、“能更省”,让具体问题变成创新的饿对象,让创新的成果变成现实。
  电气工程系每学期都精心组织校内创新电子的收集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广泛发动组织学生进行生活领域技术改进与创新。在此基础上,组织校内的创新比赛。为每年的市创新大赛和省创新大赛输送好的作品和优秀的选手。
  五、在实践的指导过程中,向学生灌输和渗透积极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多年来,我们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来,一直在向学生灌输和渗透积极的学习观和人生观,期望学生不仅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等到培养和提高。更期望在学习观和人生观等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在学习观方面,想学生介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在完成从中学到高职在学习目的上的转变,通过事例,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方法,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全面素质。在人生观方面,强调团结精神和个人责任意识,要求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方式,培养和人沟通、交流和协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3]林少群.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的分析与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1).
[4]曹建国.基于创新型竞赛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1(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