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浅析流行文化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价值导引策

2015-12-15 11: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氛围带来了如今流行文化的蓬勃发展。作为一种时代潮流又是当代日常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流行文化中内涵的对抗与宽容、权威与个性、变革与品牌的耦合,既是大众传媒技术进步的体现,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大学生作为当代流行文化最主要的追随者和传播者,关注和引导他们在流行文化中的状态与行为,既是文化建设一种迫切需要,又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流行文化;大学生;成长成才;价值导引
一、流行文化与大学生概述
  从古至今,文化就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社会学视角下的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而作为时代文化标签的高校流行文化是现代社会生活世俗化的产物,它以现代大众传媒为基本载体,采取更多元的形式在大学生中流行、传播,与其主流价值观对话和竞争的可能性增大,也使处在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年学子们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和选择的迷茫增多。
  二、大学生流行文化的现状及趋势
  1.对抗VS宽容
  如今的网络时代,以迎合大众的感官愉悦而获取利益的网络是大学生接触流行文化的重要媒介,在高校校园流行文化中高尚性及精神价值已不再重要,伴随流行,青年大学生对文化发展的选择余地更多,不可避免世俗、庸俗文化产品的产生也与流行共生。这样同一时期在大学生中同时出现和发展的文化五彩纷呈,受不同文化影响,在不同大学生群体中就会态度各异,就会产生文化的不和谐甚至冲突和对抗;但另一方面,文化的多样性又有助于大学生健康、包容、开放现代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权威VS个性。
  近年来,大学生流行文化在价值观上越来越重视文化创新,不再是单纯的跟风和模仿,他们具有自己内在的价值体系,越来越强的个性化张力显示在不同文化制度空间就是最好的证明。大学生流行文化在个性化的展现自己的文化格调与美学品格的同时,其一味追求审美的个性化体现在追新求异上,但是否就一定具有美感却不是大学生们所追求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文化心态的重构和颠覆,往往带有对权威解构的色彩,它博弈主流意识,乃至形成两者明显的对抗和冲突。
  3.变革VS品牌
  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过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最敏感、思想最活跃且富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群体,他们较之社会青年对新事物有更大的热情和好奇,睥睨单调生活,是始终走在潮流前线的前卫者,正是他们在大胆追逐和引领着时尚潮流。同时,大学生又是文化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大学生虽在校园这个相对单纯和封闭的环境中,然而其消费观念也越来越崇尚品牌,通过多种媒介载体传播的品牌形象,加之同学之间的参照,更深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的观念和行为。在普天盖地的商业广告影响下,大学生对品牌有注意、感知、评价到信任直至最终接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对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有着较高的认知度、 较强的辨别能力,但相关知识的欠缺有时会出现为了标榜自己的潮流和前卫而出现盲目的从众和崇拜,如何使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从喜欢名牌的一种冲动喜好到成为一种理性的心理需求,加强合理、适度、科学消费观念的引导是高校教育者值得深思的课题。
  三、大学生成长成才中流行文化的价值导引与把关策略思考
  今天大学生流行文化的存在、发展是客观的事实,无视流行文化等于忽视了一种塑造我们生活的重要力量。
  1.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政治优势的流行文化参照系,提升对流行文化的鉴别力。
  追逐流行和时尚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经济实力的展现。大学生作为纯消费主体,其流行文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其消费这种经济行为是受到约束和限制的。经济的约束和主流价值观的参照,使经济能力有限的象牙塔学子们的流行消费不得不有所选择。而在精神方面的主流文化此时在与世俗的流行文化的角逐中还是具有其内在的政治优势和标准的参照功能的。在此层面,大学生流行文化引导的主要方面应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摄和导向功能,以丰富的高雅文化、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活动载体来疏导流行文化,增强大学生对时尚流行认识和选择的鉴别力。
  2.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影响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国民、国家之根本,是我们的灵魂所在。有着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正是一个实力国家的体现,如我们中国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和为贵的处事原则、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等。正是这些品质和美德才有我们中华民族今天崛起在世界东方的精神支撑。而面对颠覆传统,解构庄严的流行文化,我既要深刻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择精华而汲取,使其反映时代特征,融入现代文明,和谐对接民族文化与现代化,提高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如百家讲坛中于丹教授对传统文化的新解、老少皆知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中国传统元素的注入和体现,均产生了广泛的传播和强烈的社会影响。
  3.构建高校流行文化的教育体系,提高教师育人魅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思辨能力,就需谨慎开辟新的教育资源、教育手段,把流行文化中积极的成分发扬光大。改造引导那些以调侃为主、内容低级搞笑的无厘头流行文化活动而代之以大量的精英文化和优秀传统主流文化,将思想教育的内容寓于轻松休闲的娱乐当中,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寓教于乐中得到提升。
  大学生已成为时尚文化活动的主力军,高校教育者做到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势在必行。因此,多多关注大学生如何进行时尚文化活动,与学生一起玩味解读流行文化,多种途径了解大学生进行时尚文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流行文化才有前提和基础。为此,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扎实雄厚的专业理论之外,还应该具备广博而丰富的知识,在讲课时能够旁征博引,让理论本身的真理魅力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生动鲜活地去触动和感染学生的思想灵魂,在对流行文化敏锐的感知中共造育人氛围,有效利用自身的客观理性和批判能力及时为在“流行场 ”中迷失自己和方向的大学生们“定位导航”。
  4.发挥流行文化产品在核心文化价值体系中的传播职能,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
  只有使流行文化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其承载的核心价值观念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发达国家往往就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扩大 其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使本国的文化软实力得到增强的。
  然而,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吸引力还极其微弱。由此,笔者认为推进主流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对接,多创造能够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特征的品牌文化产品,使主流文化流行化大众化,尽可能多的将流行文化产品如中国的主流电影、电视剧转变为经典文化,使高技术和高情感完美融合的时尚艺术创作成为引领时代的艺术潮流,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也是高校践行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举措。
  5.吸收借鉴世界流行文化的优秀成果,与时俱进地提高对大学生流行文化的包容力。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思潮的扩散与渗透是不可阻挡的。当代中国流行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之间不是一种 “零和博弈”,而是建立在文化自觉意识上的一种协商、融合、扬弃与再生。为此一方面我们要用大的文化视野、文化心态和文化作为去增强学校主流文化陶冶情操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正确引导大学生以恰当理性的方式展现自我、与流行共舞,面对易变的流行现象有一个深度的思考和成熟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赵建国.传播学教程[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2:1.70-73
  [2]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12
  [3朱力.社会学原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9.4
  [4]孙瑞祥.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生成的动力机制———一种分析框架与研究视角[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5]贾磊磊.流行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力量[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6]张喜华.何为文化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0(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