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卓越工程师背景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

2015-12-15 11: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结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特点,本文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培养具有基础能力、个性化能力、核心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五能"学生,并通过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了"五能"学生培养的教学培养模式。

关键词:卓越;教学模式;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五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至2020年)》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1]。对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而言,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本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基础,注意学生个性化培养,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工程应用型人才,对我国基础建设事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特点[2],通过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了"卓越"教学培养模式,对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研究性教学的体系的改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 构建合理课程结构 加强大学生基础能力培养
   大学生基础能力培养是"卓越"计划的根本,是学生成为卓越工程师的基本条件。?为了加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加注重宽、厚的基础教育,以及包括政治思想和人文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教育。在培养计划中,外语能力培养上做到4年不断线,前两学年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第三学年开设双语教学课,第8学期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具有翻译资料的能力,保证了学生大学4年外语学习的连续。在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上不仅重视理论学习而且更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除了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外,部分课程也安排一定的“机时”,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对编程计算和计算机绘图都有要求。对人文社科课程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期使毕业生既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又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健康的心理与体魄。在“两课”、外语、计算机、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程基础上设置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物理实验、普通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在专业基础的培养上,构建了以建筑环境学为学科主体理论课程的专业基础,并开设有画法几何、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测量、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学、自动控制原理等,为学生向各专业方向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了宽厚的基础知识,学生的学习得心应手、触类旁通。
二、 合理规划专业培养方向,加强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培养
  
   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造就"卓越"学生的关键,本专业培养学生的核心技术能力主要是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能力、暖通空调工程运行管理能力和室内空气品质检测与仿真技术能力。建筑节能技术专业方向以传热传质基本理论和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建筑热工测量技术等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具备建筑节能检测与评价、建筑能耗审计等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暖通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方向以传热传质基本理论和技术、暖通空调工程原理和技术等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具备暖通空调工程设计、优化、维护等能力的暖通空调工程设计型工程技术人才。室内空气品质检测与仿真技术专业方向以传热传质基本理论和技术、建筑环境测量技术、CFD理论与技术等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具备室内空气品质检测、室内热环境仿真等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为不同的专业技术方向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过程的落实中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创优”的教育理念,使各专业技术方向学习内容具有各自的应用特色,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合石油行业和低碳建筑时代的需求特点,以服务石油行业和区域经济。
  
   三、 构建递进式创新性教学体系,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毕业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弱,成为困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难题。实现工程教育大国向强国的转变,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3]。创新能力是"卓越计划"培养能力的核心。构建递进式创新性教学体系,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有益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首先,加大学校数字化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获得信息的平台,并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学生作学术报告,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的学术前沿动态。其次,在课程学习上,在满足基础性学时前提下,提高综合性学时和科研创新性学时比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第三,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在对大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上实现考试方式多样化、考试时间自主化,如采用非考评学的方式通过写专题报告、撰写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对学生的各种创新行为和成果给予正面的激励和奖励并将其纳入专业考核学分认定系统,学生的创新学分可作为专业成才和学生毕业成绩认定的重要依据。第四,鼓励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与教师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实行学生科研立项制度,从政策和经费上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第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鼓励学生申报各类创新项目,激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和校级等各类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通过构建递进式创新性教学体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空间上不断拓展、层次上逐步提升、自主性渐趋增强。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工程实践能力是"卓越计划"培养的灵魂。为了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过程培养必不可少。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共计36周。在课程设计教学中,体会建筑环境与设备、建筑设备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协调性,强调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综合性课程设计,增强学生的整体设计观念,设立建筑水暖电综合性课程设计环节,深化本专业工程的设计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上建立公共实验教学平台、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科研创新实验平台、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硬件和软件环境支持。通过四个实验平台,学生针对实验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并经过多次实验优化 方案,最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工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以培养企业家特质为目标的工程素质教育融入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把学生送到企业中去,学生在合作企业中锻炼,被聘为合作企业中的技术员、技术管理部门经理、技术顾问。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紧密嵌入学习过程中,能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技术改进等方面的最新情况引进理论学习中来,提高了学习质量。
   结语
   应该讲"卓越计划"是一个全新课题。根据“卓越计划”,本文注重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基础,注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工程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特点,通过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了"卓越"教学的培养模式,对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研究性教学的体系的改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Z].2010.
[2]陶倪龙,姚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46-50.
[3]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7):25-2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