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浅谈如何活跃课堂气氛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教

2015-12-15 11: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双语教学的高校教师,我常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大学课堂应该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如何增强吸引力呢?
  由于教学对象是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深受自身家庭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对此,许多专家在研究的基础上归因为:人口素质问题、经验与文化上的冲突导致对学校教育的不适应等。尽管在高校招生中,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少数民族学生以倾斜和照顾,尽力保障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但学生还是普遍存在不能适应大学生活、学业成绩低下、人际交往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教师就要更应该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如何让他们积极发动思维,大胆表现自我,畅所欲言呢?师生关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可否认,教师永远是课堂上的主导,那采用什么方式引发学生表达自我是很重要的。这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摒弃教师“一言堂”的认识和做法
  所谓“一言堂”?就是指教师一个人的课堂,教师完全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从头讲到尾,学生则完全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这当然是与教学理念相违背的。而语言教学课,教师更容易自己滔滔不绝地分析课文。其实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应该让学生多说、多练。一个总是听老师讲解、记录老师的想法、在课堂上很少说话的学生,考试时就会组织不好语言,常常写出病句或者心里想的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情况。
  二、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比学生更高明,课堂学习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
  教师如果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就会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少说一点,多听听学生的了。就语言教学而言,教师对于文本的理解只局限于个人,对于文章细枝末节的关注是很有限的,那为什么不发动全班学生共同探讨呢?教师应该经常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中对所教的课产生新的认识,在课堂上完成第二次备课。本人以前用过了这样的方法,每组选一位学生代表轮流代替教师来讲授。结果发现:他们课前会认真地备课,查阅各种参考书,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则坐在学生的位置上,成为听讲的一名学生,也会与其他学生一样提出疑问,记录学生写的板书,?师生共同学习效果非常好。
  三、师生关系的融洽决定课堂气氛的活跃  
  教师都希望在课堂上能一呼百应,希望学生有兴趣、有耐心去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常听说有的教师个人魅力大,能镇住学生。有些差生别的课不学,就只在这老师的课上积极发言。这也许就是由于喜欢教师的原因吧。学生不可能在对教师的不满和抵抗情绪中,高质量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人的能力只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教师应该和学生保持融洽的关系,这对于提高自己这门课的教学成绩是很有好处的。
   下面就对如何活跃课堂气氛谈一点建议吧:
  1教师应该学会推敲。推敲课堂,就是对课堂的挑剔,就是要反复思考教学行为,敢于大胆设计。其实这就是为了追求课堂的完美,追求课堂的魅力。教师对课堂的认识应更为准确和细腻,除了学习宏观理论,更需要从细节下功夫。细节,是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是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反馈。如果教师注意到了课堂上的细节,就会适时调整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教学细节看似随意和简单,其实往往体现着思想和智慧。
  2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善于鼓励和表扬。教师应该教师要彻底放下“架子”,要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使他们敢想、敢说、敢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对教师提出不同的意见。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是希望通过发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得到老师的肯定的。如果学生答错、回答不完整或重复别人发言时,教师应先给予鼓励,肯定他们举手的勇气和积极性,让他们有信心继续思考,逐渐养成积极的思维和发言习惯,从而激励学生产生自信心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3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握住他们的情绪变化和反应,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堂气氛进行调节,提高教学效果。老师与学生情感交流自然、默契,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好感,学习就会比较积极,学习热情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就会比较理想。有的教师课准备得很好,教学气氛却呆板沉闷,往往使学生昏昏欲睡。原因在于他在情感上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同,因而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教师平常与学生交往密切,比较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那么在上课时,学生在情感上会比较容易接受教师,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
  最后我想以下面几种比喻来和大家共勉: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 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总之,作为一名汉语教师,如若想让你的语言课堂成为令人向往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及教师的互动,才能从根本上调动课堂气氛,使汉语课魅力四射。
  
参考文献:
     [1]奥苏伯尔等著,佘难行等译 《教育心理学》(维吾尔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郅庭瑾著,《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