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构建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015-11-18 09: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分别诞生于1985年和1986年。在《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于1995年颁布之前,全国就已经出现了72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不到25年的时间里,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712个,与1995年相比增加了近9倍,覆盖了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着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正式进入了一个更快、更好、更稳的发展时期。截至2011年8月11日,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达到1340个[1],其中机构157个,项目1183个,这些数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状况。
  当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相关政策和法规也逐步完善,但尚未形成科学的运行机制,导致在合作办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具体来说,项目合作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合作院校反馈不及时、效率低。教学信息反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在合作中缺乏及时的反馈机制,导致教育与需要的相对脱节。比如有时候补考试题提交了半年都没有回音;在沟通中合作方无法或不愿意解决问题;有回音的也不指明改进方案,多次询问都没有答复。
  二是办学中缺乏国际化考虑。目前国内教材,较多强调学科基本知识,强调知识结构与学科认知结构的协调。然而,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角度看,这类教材却未能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因为这类教材的主要心理导向是趋同教育,即使学生的认识统一于一种标准答察。国外原版教材则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探索精神为重要教学目标的教材,其教学内容循序渐进,专业阶段的内容以实务、案例为主,各种问题无唯一答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教材建设不能高效地整合最新的知识,其创新和更新机制也受到种种制约。
  三是教材内容与级别缺乏一致性。课程名称与教材内容不符,如:课表是“金融学”,但教材是“财政学”;课表是“产品管理”,但教材内容又以物流居多。翻译上的不严谨,造成排课及课程准备上的不便。部分课程内容重复,安排不合理。
  四是学生出路窄,学位受认可度低。中外合作办学始终面临着外方证书认可困难的尴尬局面。中国内地实行国家学业证书制度和国家学位制度,这与许多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同。根据相关法规,如果未经我国相关政府部门批准,合作办学机构不得颁发外方文凭和学位。在这方面有时监管很严,但有时迫于种种情况实际执法缺乏严肃性和统一性。事实上,一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育质量确实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完全相当于外方在其本国的办学水准,而我国用人单位对这些毕业生的学业水准往往不能予以肯定。
  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尚处在探索阶段,在办学实践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因此,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质量问题已逐步成为跨境教育质量监管中的一个新的重要领域。那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育质量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它的关注点又在哪里,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提高教育质量?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建立一个完整的教育质量控制体系,从而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对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认识
  在中外合作办学数量扩张与多样化发展的形势下,如何保障教育质量成为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这个教育质量以什么样的指标体系去衡量,如何衡量,确实是个大难题。
  概括来说,我们在评判中必须要考虑的主要维度包括:教师与学生的满意度;是否实现预先设定的要求;是否在有限资源下实现效果最大化;能否不断改进和提升等等。中外合作办学应充分了解“顾客”———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设定目标、有效地整合利用资源,并且教育质量的保障和提高是没有止境的,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提升。
  在国际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达到一定的教育质量标准首先应具备的几个条件:(1)共同的保障机制,作为合作伙伴双方都应具备一定的质量体系;(2)未来发展道路的保障机制,关键在于形成联盟的质量体系;(3)双方交流融合,这就需要在合作中提供目标语言的服务;(4)国际经验,表现在自主处理问题的机动性;(5)多重整合,课程表中的课程安排应整合不同学校的课程;(6)组内认同,学校之间可以在相同的研究领域内共同授予学位。要真正推行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合作项目的教育质量,必须做好基础准备,为“从一开始就做好”而付出的投资是必要的。
  质量体系形成的关键是双方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首先,院校之间应共同发展并相互认可。学生可以在合作院校进行一部分的学习及研究,通过双方各自对对方学校开设课程的评估,认可学生在合作院校的学习及研究;其次,共同制定全部课程目标。积极采用国际通行的课程标准,共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还包括合作院校的入学申请办法及考试;最后,学生可获得合作院校各自独立授予的学位或合作院校共同授予的学位。
  质量体系的影响因素。一个成功的项目必须要有团队合作精神、专心与耐心、一定标准下清晰的角色定位、质量控制项目与项目本身的协同作用。在这些前提下进行项目评估、质量保证、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等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控制环节。
  质量体系的激励机制。它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国际教育市场的感知能力、对本国或国际申请者的吸引力、拥有充足的教育资源、在核心领域的专业教学的互补合作、合作伙伴间的专家交换、合作伙伴间的合作研究。将教育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与组织中的个人利益直接挂钩,与个人分配、升迁、晋职、奖励等联系起来,使全校各级组织和人员将教育质量保障视为自身的需要,从而激发他们开展教育质量保障工作的愿望和积极性,增强投身于教育质量保障的动力。
  (二)构建科学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经过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初步建立适应需求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期促进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通过调查建立指标体系,并为现有体系提供一个附加因素,使得这些质量指标体系是可观测的。建立起来的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能通过因特网操作;(2)为合作院校提供帮助和指导,使之能够维持并发展合作项目及服务;(3)为质量保障提供统一的控制程序与操作方式;(4)保证所有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5)质量指标体系是可观测的;(6)为审计人员的工作提供帮助。可进一步将之分为以下四个子系统:

1教育质量控制系统
  一是质量体系的宗旨和目标。中外合作办学旨在向学生提供高质量广泛的、具有国际吸引力的、与学科相关的且用外语教学的项目,并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关于文化、民族平等、语言多元化、性别平等的教育合作。质量体系的具体目标有:必须实现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和调查建立起来的质量保障体系所要求的目标和价值;追求达到高质量的教育成果及服务,并展示出来,使它们能够吸引年轻的学生参与到项目中;获得该种学位的学生显示出比获得一般学校普通学位的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项目得到国际认可并通过国际审核。
  二是质量体系的实施过程。首先,每个合作学校形成各自的竞争领域;接着形成联盟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联盟的二级竞争力;然后形成联合培养学位项目的课程体系;最后是项目的合作实施并授予www.dylw.net 第一论文网联合培养文凭。质量管理的执行要贯穿到教学全过程,涉及到整个工作系统的各个方面,需要每一层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参与。具体的行动步骤包括:确定质量体系管理人员;学校目前质量保障状况;学生的反馈;教师的反馈;其他项目干系人的反馈;质量体系对质量目标、策略及需求的反映;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计划;质量文档记录;质量体系信息的有效反馈;内部质量审核;外部质量审核。
  2教育质量监测系统
  一是教育过程及教学资源的监测。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理论基础扎实、高水平的教学专业团队。教师必须有娴熟的语言技能;应该让教师有机会参与针对教学法、语言表达、学科方面的专门训练;教师能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远程教育、团队协作、小组指导等;必须制定详细的个人学习计划;学校生师比应维持在20~25人之间。
  二是对合作机构进行监测。首先是对项目学习成果的监测,这通常是没有明确的、清晰的标准。由于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学校学习,其成绩的考核很难有统一标准。其次,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当前多数院校对合作办学的教育质量管理多停留在末端检验,教学中的质量控制体系并没有详尽的描述和真正使用,一般没有得到国内或国际机构的审核和认证。为此,监督机构应对合作办学进行日常监督。办学机构应当定期将办学类型和层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招生规模等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增加办学公开透明度;颁发的外国教育机构的学历、学位证书,应当与其所属国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相同,并在该国得到承认,保证受教育者得到名副其实的高水平的教育。[2]
  3教育质量服务系统
  在各项工作中,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工作体系从以管理和约束为主逐步向以服务和引导为主转变。为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生活保障,满足学生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宿舍,提供有特定语言解说的医疗保健服务、图书馆服务和课程资料网络图书馆查询服务系统。更为全面的是成立学生生命关怀与服务中心,该中心的目标与任务主要是:研究学生生命成长中的生理、心理、道德、思想和价值观念问题,研究出更积极有为地为学生当下的和未来的人生幸福服务的方法和策略;了解学生需求,尽力满足学生生命成长中的合理需求;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并对学校和教师提出提高满意度的建议;维护学生各项合法权益;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生命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基础道德、思想和价值观教育;保障学生生命安全,为处理学生的各类伤害事故尽力;为各类困难学生摆脱困境;尽力为学生的各类业余活动提供机会和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喜欢学校的理由;将本组织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负责、多元、协力”的学习共同体。
  对教师也一样,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要以教师为服务对象,努力创造促进教师学术成长的有利条件。在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学术发展空间和成长沃土。拓展教师的视域,帮助教师理解和体验各种在不同“世界”里的幸福的感受。学校创造各种机会,www.dylw.net 第一论文网比如教师社团活动、音乐欣赏会、读书节等等活动,帮助教师发现并享受存在于世俗世界之外的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
  4教育质量评估系统
  根据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实际情况及分析,同时参照国际跨国教育评估(认证)的现状,制定我国合作办学教育质量评估准则,这既是教育质量得以保障的关键,也是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有力措施。在保证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方面,部分地方已经在研究实施。评估可结合采用定期评估和不定期评估。定期评估包括学校内部评估及国家的评估,依据中外合作办学审批的办学年限及培养周期进行定期评估,采用单位自评与实地考察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评估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进行,每学年应不定期听课并按时交送评估结果。评估应该采取科学的、适合的程序与模式,借鉴先进经验严格的评估程序。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对各项指标进行事中控制,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风险评估机制。
  5教育质量信息系统
  获取反馈信息对教育质量管理和控制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实施控制过程并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反馈信息应尽可能及时、准确和全面。大多数学校定期从用人单位或其他项目干系人身上收集反馈信息。大量的中外合作办学实践表明,中外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和人文观念带来混乱,同时给教学管理也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进行及时反馈,促进中外教师和合作双方的管理人员沟通。
  反馈系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有效运作的反馈平台,但它通常是没有面向学生开放的,学生反馈系统并不总是有条不紊地运作收集反馈信息,而学生的声音却往往是最为真实可靠的。为此,应建立完整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搜集来自学生、教师、管理者、用人单位、教育评估中介机构、政府管理部门、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后反馈给质量决策系统、质量执行系统和质量监控系统,有的信息可以对校内外公开发布。同时,学生和教师还可以有机会参与到学校的行政及发展部门工作中,共同维护信息反馈系统的持续运作。
  总之,在上述几个子系统中,虽然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但他们是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整体,共同发挥着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的功效。质量控制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教学服务支持系统是整个系统的物质基础,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是前几个系统得以持续改进的保证。各个系统各自运转,并保持信息沟通,通过目标管理、评估激励机制、自我约束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外部监控系统的共同作用,不断调整,持续改善,让整个系统充满活力。[3]通过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形成了一种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式。
  应认识到建立一个非常清晰的质量控制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负责人及负责内容、目标任务、定期反馈调查、用一般的质量评价指标模式作自我评估、做相应的文档记录以及发布。接着在特定项目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建立新的项目,并为维持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方法手段,为每个参与者提供增值服务。最后展示自己所提供的优质教育和注重质量的品www.dylw.net 第一论文网质,这样才能使国际合作教育产品的市场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达到创造高认知度品牌的目标。另外,高水平的质量控制体系也能够使学生的教育选择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在联盟中合作者还建立起互相信任与尊重的深厚关系。
  参考文献
  [1]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基本规律及其运用[J].江苏高教,2012(1):47.
  [2]梁燕.论我国中外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3]陈加荣.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06:4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