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浅谈现代学生管理的方法和艺术

2015-11-18 09: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管理,因为在新的形式下学生面临着压力大、诱惑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在学习生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中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样给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生管理管理艺术方法
一、制度管理法及其运用艺术
制度管理是广义的“法治”,对学生的制度管理是指运用法律、法规、政策、地方性的或学校以及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理性的管理。它的对立面是“人治”。对学生实施制度管理,可以使管理行为有章可循,避免主观随意性、盲目性和动荡性。以“法”管理是当前各种管理中所积极倡导的理念和方法。我国一贯注重“人治”,在学生的管理中也是如此,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和迷惘。
1.向学生宣讲有关法律、法规、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
使他们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做什么,学校和教师为什么这样要求他们而不那样要求他们,进而增强学生的自觉性以及对教师管理的积极配合。
至于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需要学校和班级自己制定出来。制定校规和班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符合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情况;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制定。
2.要严格执行制度,且一视同仁
有了“法”,若不执行或执行不公,还属于“人治”,因此,对于制度必须严格执行。所谓严格就是赏罚分明,对执行者表扬,对违反者批评处罚,决不姑息。不能虎头蛇尾,只要求,不检查。同时,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克服感情因素。
二、目标管理法及其运用艺术
所谓目标管理法是以目标为中心进行管理的方法。它有三个环节:确定目标,实现目标,评价目标。
1.确定目标
学生管理中的目标是指学生在一定时期内预期发生的变化。确定目标时应注意以下要求:首先,目标既全面又有重点。因此,管理目标必须反映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的要求。同时,由于学生发展与班级工作的不平衡,总会出现薄弱环节。管理目标在全面的基础上,要有重点。其次,目标应形成体系。目标应有长、中、短和高、中、低之分,这样,既确保了目标的前瞻性、方向性,又保证了目标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再次,目标内容一定是学生的身心变化,而不应是学校或教师的工作任务。如管理目标不应表述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而应表述为“学生形成了爱国主义品质”。第四,目标应具体明确,不能过于笼统或含糊其辞。目标明确具体才有可操作性,目标是否达成也才能测量出来。第五,目标应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目标应在民主讨论、大多数学生赞同的基础上确定下来,这样的目标才能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向和动力。
2.实现目标
首先,教师要按照人尽其才、各尽其责的原则分配任务,使每个学生从不同层面和不同方位,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其次,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帮助职责不同的学生完成任务;再次,教师要做好协调工作,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协力,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第四,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实现目标的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
3.评价目标
目标期限到了以后,要考评目标是否实现,检验实现的程度。要进行必要的测量,取得数据,做出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时要客观地肯定成绩,找出差距;经过反思,从成绩中总结出经验,从差距中找到原因,并制定出改进措施;必要时也可调整目标,使其更切实可行。
三、全面管理法及其运用艺术
1.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从大的方面来讲,管理学生的主体有学校、家庭和社区;从校内来讲,有班主任教师、科任教师、学校领导、后勤人员、学生自身。传统的理念和做法是管理主体的单一化。管理主体的单一化,造成管理中的许多“真空”,脱离学校、不在教师视线之内的时空,都成了管理中的真空,在真空中,学生像逃出牢笼的小鸟,行无所忌。特别是忽视学生本身的管理主体的作用,形成了严重的“奴化”思想和行为。因此,必须强调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在校内和校外都形成管理网络。
2.管理对象的全体化
全体学生都是管理的对象,不能把管理对象定位在优等生或后进生上。有的学校因某些学生品行上的屡教不改,而把他们视作朽木,放弃对他们的管理。这是极端错误和有害的。因为,我们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而且,学生可塑性很强,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对他们弃之不管,一方面不能全面实现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也会使他们有不良的定型,危害一生的发展。
3.管理目标的全面化
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决定了管理目标的全面性。学校只关注学习目标,会造成学生片面发展。
4.管理过程的完整化
整个管理过程可分为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只有都重视起来,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
四、说服管理法及其运用艺术
说服管理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提高学生对各项管理措施的认识,进而培养和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的方法。管理的目标是学生某种素质的形成,而某种素质的形成最重要的标志是习惯的养成,习惯是在自我教育中养成的,自我教育的基础是认识的提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说服管理法是管理学生的基本方法。
说服管理法的艺术要求有:讲的道理要符合科学原理,才能说服学生,使他们信服。在内容上,说理要有科学性;在方式上,说理要力求生动有趣,使学生喜闻乐见,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的道理在不同时刻会有不同的效果。下列几种情况,是说服的最佳时机。第一,学生因无知而犯错误时,说理效果好;若因意志不坚定而做错事,说理无效。第二,情感相容时,说理效果好;情感对立时,说理无效。第三,面对新情况时。新的环境,有些新的要求,需要首先说明,使学生有章可循。老环境中的规则,学生早已知晓,无需讲理。第四,学生面对多元价值取向而迷惑无所适从时,教师的说理可以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说理过程中,若能伴随丰富生动的情感表现,则能增强说理的感染力和可信度,收到良好的效果。说理要具体,切忌大而空,也不能模糊不清。因为过于抽象的说理,学生难以理解,也不知道如何操作,说理必然无效。再者,说理时,不能打官腔、唱高调,要真诚实在,推心置腹,才能缩小师生心理距离,道理才能进入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林森 ,陈贺.现代中小学管理教程.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
[3]阎德明.现代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