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 现状与困难 实践策略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时代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对我国当前建立世界一流大学、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内地高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内地高校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几点实践策略.
一、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的理解
高等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却并不统一.笔者在所掌握的材料的基础上,综合几种研究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在世界相互依赖加强的背景下,各国高等教育在面向国内的基础上更注意面向世界,各高校及教育部门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相互同化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改革、自我完善及自我发展的一种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式呈多样化,德国学者dirkvandamme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当前主要有以下形式:1、学术的流动;2、教师的流动;3、课程的国际化;4、合作办学或在国外办分校;5、大学合作研究;6、相互认同协议,包括一国大学授权国外大学颁授本校学位、建立姊妹学校和学分互认等;7、大学交流网络;8、远程教育等。WWW.133229.COM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极为广泛,北京大学陈学飞教授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涉及到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1、国际化的教育观念;2、国际化培养目标;3、国际化的课程;4、人员的国际交流,包括学生的国际交流和教室的国际交流;5、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包括国际合作研究、校际合作研究、研究人员的交流、通过国际学术会议交流、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学术信息交流;6、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
二、内地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意识增强,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支持和保障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教育“面向世界”方针的指导下,内地新时期的高等教育以多种方式开展了对外交流与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差距。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内地高等教育国际化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
(一)、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显得严重不足,需要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从政府以外的资源配置中获得更多的高等教育资源;
(二)、我国传统大学制度和世界主流的先进教育办学理念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通过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一步树立内地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理念和大学制度。
(三)、各高等院校的办学自主权不够.1998年8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之后,高等院校正在逐步朝着在政府宏观管理下,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发展。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办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但高等学校在国际合作方面的办学自主权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在合作院校选择、专业项目确定、人员出国等方面的干预太多。
(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不平衡。
第一,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质量和速度都明显优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第二,院校发展不平衡。在我国施行了“211”工程和“985”工程后,传统的名牌大学得到进一步支持,尤其在财政方面得到了教育部和省政府的双重资助。第三,学科间发展不平衡。据统计,近几年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的出国留学人员,70%集中在通信与信息技术、农业高新技术、生命科学与人口健康、材料科学与新材料、能源与环境、工程科学、应用社会科学等七大领域内。
(五)、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协调的问题尚未解决
本土化是国际化向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转化的过程。随着国际化的不断发展,是采取拒绝的姿态保持本土文化,还是认同或有选择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发展本土化?有两种较为鲜明的观点:1.拒绝国际化和本土化:因为上个世纪的殖民战争,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尤其是高等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国部分学者无法以平静的心态来面对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之间进行的交流与合作,阻碍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及本土化的进程。2.认同国际化并融合本土化。该观点全盘否定本国民族的“传统”,以西方的思想和范式取代本土化。学者徐小军认为,对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民族而言,都存在着经过历史沉淀积累形成的有别与其他国家地区民族的传统特质,这是本国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国际化过程是为促进本土的高等教育传统的洗练、延伸,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结合。
三、内地高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学校的品牌缺乏对国外学生的吸引力。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内地的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还比较低,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少数著名学府外,大部分高校在国际高等教育市场上缺乏品牌影响力,这直接导致了内地高校在国际留学生市场上没有什么吸引力,留学生输出和输入存在严重的“逆差”。
(二)、学校所在的区域本身对外开放程度的局限。当前内地东西部之间和各省市区之间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均衡,甚至是同一个省市区内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均衡,也决定了处在不同区域的高校在国际化方面面临不同的“命运”,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在资金、政策、吸引力等方面往往处于劣势。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所需要的政策导向与支持尚不健全。内地当前高等教育的对外交流还是以政府为主体。但国际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要在复杂的市场上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高校必须成为竞争的主体,拥有自主决策与行动的权力,这就需要理顺高校与政府的关系,扩大高校自主权,尤其是对外交流的权力,而政府的作用更多应是宏观指导、咨询服务。我们现在的问题是非市场因素的干扰过多,使高校丧失商机,降低竞争力。虽然《高等教育法》赋予了高校一些新的权力,但在真正落实上尚缺乏配套的政策导向和支持。
四、内地高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方向与策略
(一)、内地高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应坚持的方向
(1)着眼于加大体制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教育市场的发展与其他领域的市场化进程相比,进展相对缓慢。这与实际工作中政府的管理观念的转化相对滞后不无关系。对于高校来说,仍在相当程度上依靠政府及其管理部门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和配置,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越位管理,使得高校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难以确立。因此必须加大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体制改革,在外充分树立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形成充满活力的竞争机制投入市场运行;在内确立合理的人事分配制度和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
(2)立足实际,加强引导,分类分层推进。要做好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规划,但这个规划不是一刀切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在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指导下,按照国家——地方——学校进行通盘考虑,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更主要的是地方政府应该根据本地区经济与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按照学校的层次及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提出适合地方特点的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国际化目标和参与措施。
(二)、内地高校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践策略
(1)确立国际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入two后,我国对教育服务贸易作了承诺,表明我国教育将直接融入国际教育中,直接参与国际教育的竞争。教育竞争的根本在于人才的竞争,因而在培养目标上,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树立世界公民意识,同时加强外语能力、交际能力、专业知识和素质及管理经验的教育,尤其是培养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把握国际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的高层次人才和符合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的劳动力。
(2)实施课程国际化,提高教育质量。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我们必须参照、借鉴国外高校的科类和专业结构的设置,深化我国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实现课程国际化。在课程内容上,除一些反映本国本民族的文化、知识、技能等特色的课程和涉及意识形态的课程外,应紧跟现代科技的最新发展更新课程内容,采用国际通用的统计方法和评价标准,使用国际通用的国际术语,与国际接轨。鼓励高校选用进口原版教材,尽快缩短我国在某些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畅通交流的渠道。
(3)办学观念与国际接轨。wto的服务贸易规则很清楚地表明,高等教育就是产业,是社会投资和消费的重要领域,可以创造产值和形成利润,大学可以把自己的学历作为一种商品出售。因此我们必须调整办学观念,树立教育产业、教育市场、教育经营的观念和高校品牌意识,与国际办学观念接轨。依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有效地对高等教育进行经营,合理配置资源,讲究投入产出效益,提高竞争力。
(4)引进海外人才,吸引留学生回国,迅速提高师资水平。我们可以利用自然人流动不受限制的条件,大力引进海外的杰出人才,积极拓展和充分利用国际学术空间,并继续通过多种形式吸引留学生回国,通过他们高水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完善学科建设,带动整个师资队伍迅速提高水平。
(5)完善高等教育国际化法规,建立相关部门和组织,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迅速发展。政府应根据现有的法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制定相应的相互衔接的法规和操作规程,作为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法律依据。参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建立健全相关的部门和组织,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专门研究,使专业和课程内容国际化,师生互换与交流、学分互换和学位等值、校际合作与共同研究等一系列活动具体化、标准化、系统化。
(6)实施走出去战略,占有国际教育市场。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既要把国外优于自己的或对自己有启发借鉴意义的资源引进国内,也要把有自己的特色的、有竞争能力的教育资源输出到国际社会中,去参与国际教育资源的竞争。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教育服务贸易规则,向国际社会输出我国的传统学科,如汉语教学、中医中药等,利用我国学费低、本科教育扎实的特点,更大规模地吸引境外学生来华留学,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充分发挥理工科教育的比较优势,主动走出去与外国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
五、结语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国际兄弟院校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内地高校正面临不可多得的发展环境。内地高校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迎接挑战,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吸取经验教训,调整策略,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才能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实现历史的跨越。
参考文献
[1]佟晓丽.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思考与对策[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6(2).
[2]徐小军.国际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本土化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5,(12).
[3]黄进,胡甲刚.国际化·现代化·本土化—新世纪高等学校的办学方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1.
[4]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5]王海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与实践—论美日欧盟诸国及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j].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教育学研究,2001.
[6]陈学飞.国际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探索[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7]彭未名.国际教育交流与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8]王一兵.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网络化和法人化—国际比较的视角[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