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浅析关于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5-10-04 14: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高校;共产党员;政治素质;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先进性建设
  论文摘要:高校共产党员必须深刻认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和其对党的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充分发挥理论创新的主力军作用,努力成为高等教育事业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坚力量。
一、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对高校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显得尤为重要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是“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高校共产党党员是高校知识分子中的先进分子,是党员队伍中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高校党员的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并影响着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的质量。
笔者认为,共产党员的素质是党员在为党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核心能力,决定了党员的行为特征和开创党的工作新局面的能力。从某种角度,也反映了党员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内在特质。党员素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党员素质必须着眼于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上。WWw.133229.COm我们知道,政治素质在党员素质构成中是关键的起主要作用的部分,他对业务素质的提高起能动地推动作用。高校党员相对于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而言,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是毋庸怀疑的。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高校党员重业务素质,轻政治素质的现象比较普遍,从一定程度上讲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相对于高校而言,任重而道远,并较之于其他阶层的党员而言,具有一定的紧迫性,这是由高校党员所处的特殊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要想扎实而又有效地在高校党员中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员队伍政治素质应是高校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方向。
什么是共产党员的政治素质,依笔者之见,主要是指共产党员的政治素养、政治敏感、政治意志、政治能力、政治品格、政治智慧这六个方面的政治综合能力和表现。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基础,以造福人民、造福社会为根本取向的。共产党人的政治素质的高低,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看他在整个政治生活中是不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和思想方法作为自己立身、立德、立业的法宝”。党员的政治素养主要体现为其整个政治生涯中的政治理论修养,即党员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理论上的厚重感和政治活动中的人格魅力;党员的政治敏感主要是指党员在其政治生活之中能敏锐地洞察政治方向,于纷繁的政治现象中鉴别虚与实、真与假,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政治活动中不迷失方向;党员的政治意志主要体现为党员在政治活动中心理上的稳定性、行动上的果断性,表现为在政治理想的追求上的顽强拼搏、不屈不饶的大无畏的心理态度和持之以恒、甘为舍弃一切的果敢行为;党员的政治能力指的是党员实现党的政治目标的能力,主要体现为党员是否有能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无私地、最大限度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圆满地完成党在一定阶段的政治任务和政治目标,以实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国家、社会进步繁荣,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最终目的;党员的政治品格主要指党员在政治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人格特征,即无论政治风云怎样变化,都能以党的最高利益、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为怀,不为利益所诱、不为虚名所屈,在政治斗争中,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随波逐流,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表明态度,心胸坦荡,刚正不阿,“强势”面前不屈服;党员的政治智慧是指党员在政治生活中应对和处理带有全局性质的复杂问题时所表现出的驾驭和平抑、把握和放弃、决战和和解的心智特征。

提高高校党员的政治素质,必须紧紧抓住政治素养、政治敏感、政治意志、政治能力、政治品格、政治智慧这六个方面的政治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为基点,扩展到党员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知道,高校聚集的学生都是一定时期经选拔出来的优秀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他们的政治倾向、政治素质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我国社会未来发展方向。在中国,高校一个最重要的职能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如何实现这一崇高的目的,关键在于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中,共产党员应是优秀教育工作者中的中坚力量,是实现这一崇高目的的生力军。尽管如此,这并不是说,从事教育的高校工作者中的共产党员是当然的中坚力量,共产党员要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优秀工作者,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高校是人才汇集的学堂,人才济济,是各层次的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知识分子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思想活跃,洞察、分辨社会现象的能力强,政治敏锐,善于吸收各种理论、是自觉的知识传播者。他们通过身教、言教,一方面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自觉和不自觉地把自己对人的认知、社会的认识、社会各种现象的认识以及意识形态上的认识通过个性化的表达也传授给了学生。从一定的程度讲,后者对学生的教授较之于前者而言,有时显得更为深刻,影响力更强。这是因为后者所传授的思想有时显得更为鲜活和生动,更贴近于社会、更贴近于生活、更贴近于学生,从而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深刻的富有吸引力的个性化理论有时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左右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具有共产党员身份的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素质的高低在整个高等教育环节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政治倾向,从而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高校共产党员在先进性建设中必须发挥理论创新的主力军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深人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笔者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全体共产党员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的产物,而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必须靠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艰辛而又开创性的奋斗才能产生。可以这样理解,党的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关键所在,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最核心的内容,党的先进性的一项重要指标是看指导全党行动的思想理论是否能科学地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科学地指导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活动。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能否这样说:创新是一个政党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政党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依笔者理解,改革创新是我们党和我国人民所进行的实践创造和理论创新的伟大活动,也是我党先进性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体现。作为知识分子队伍中的先进分子,高校共产党员在先进性建设中必须发挥理论创新的主力军作用。
用人类最科学的成果教育下一代,用人类最先进、最成熟的理论武装我们一代或几代人的头脑,为实现人类最为美好的、并为世世代代的人们为之追求甚或献身的平等、博爱、自由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教育所达目的的最终目标。共产党人以建立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人压迫人的制度、社会中的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奋斗终生的目标,从本质上讲是代表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代表了人类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人类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共同的理想。毋庸讳言,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一点已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得以确认。在中国,如何“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最终的胜利”是摆在全体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现实和未来的永远的课题,是全体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要承担起这一伟大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实现中国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时刻地、不间断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理论创新,保持中国共产党及其成员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强大作用。纵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无不体现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共产党员个人的政治素质建设上的良苦用心;无不体现中国共产党“为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的政治意志和政治决心。要达此目的,高校共产党员必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党的先进性建设事业中理论创新的主力军作用,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

高校共产党员如何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创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笔者以为必须着眼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必须加大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努力成为辩证唯物论知行统一观的践行者。我们高校的共产党员大都处于理论教学和科研岗位,其共同的特点是对自身专业理论有较深的研究,对新理论的接受和研究迅速而又深人,富有创造精神。但是,有了一些科学知识,不等于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在创新性的实践上,就一定有所成就,有所创造。理论的创新离不开创新性的实践。“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这就是高校共产党员必须具有的毛泽东同志所提倡的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其二,必须彻底地解决理想信念问题,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笔者通过2005年9月29日的人民日报第十一版上的一篇短文(作者:闻白)得知在复旦大学新生人住的书院有这样两副对联:“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而后游于艺,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必先正其心”;“读书面对圣贤当知所学何事,立志胸存社樱但求无愧于心”。

依笔者理解,联对学生,又何尝不对先生呢!修学必先修身,修身在于修德。知其所学何用,知其所用何为。从这两副对联,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为学生难,为人师更难。加强道德修养,解决理想信念问题,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应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处于教学一线的共产党员终身必修之课,是体现高校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共产党员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创新做出应有贡献的前提和条件。其三,必须全身心地投身于理论创新的研究中去,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早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一般地说,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并经过他们教育那些文化水平低的党员”。“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地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高校共产党员处于理论研究的第一线,有着其他阶层的党员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有着一份无法推卸的责任,这就是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积极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创新活动,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活动贡献智慧,以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全面胜利。
三、共产党员应是高等教育事业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坚力量
高校是科学和政治的汇流领域,是社会各种思想流派的集散地,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传播及孕育的发源地,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在高校,各种意识形态的交织和碰撞在校园里处于无声的争斗之中,其产生的新的思想又发散于社会,由其受教者带到社会各个阶层,又在社会中发酵、变异、更生。因此,高校是政治最敏感的地方,是各种思潮必争之地。中国的高校与世界其他类型的高校在社会功能上具有共同的社会作用,即推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提供社会各行业所需人才,属上层建筑范畴。有人说,西方的高校不讲政治,这是不符合西方高校的现实情况的,是对西方教育性质不了解的片面的认识。西方高校在其对教师和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视的。换言之,意识形态的教育在西方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无时不在;其中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妖魔化的教育尤为突出,甚至出现教育上的偏执。反观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意识形态宽容的倾向,相对于西方高等教育而言,较为务实和开明。从教育的内在属性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教育理念认为:吸纳全人类共同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抛弃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伪科学、伪学说是教育在促进人类进步与文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之一,是教育所承担的历史责任,是无阶级性的,是人类的共同需要。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实是我们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其核心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教会了我们如何看待客观事物,如何在纷繁的现象中得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结论,使我们掌握并建立起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对待世界、正确对待人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和发展并不断优化的基础,是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人类社会形态中,社会主义社会是仅次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最优秀的社会形态,而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架构中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有着其它社会类型的教育制度无比的优越性。我国现阶段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客观地讲只是社会主义建设整个进程中的初级阶段,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要靠我们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承载着传承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人类先进科学知识的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目前,西方一些仇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还相当激烈,对中国的第三代、第四代的争夺从未停止过。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他郑重告诫全党:“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必须保持高度警觉,做到警钟长鸣。”。有鉴于此,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理论在高校教育的传播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作为文化教育和培养青年一代重要阵地的高等学校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信仰的从事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共产党员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对于保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上,发挥着独特的基础作用。要达到把高校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并教会他们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于纷繁的社会现象中不迷失政治方向,仍然是从事高教事业的共产党员肩负的重大责任。因此,共产党员应是高等教育事业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坚力量,这也是高校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四、结束语
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构成了我们党的建设的体系架构,形成了富有创新意义的党的理论基础和组织基础,是共产党人对党的建设实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党的建设的重大贡献,必将对我国、我党的未来产生深远的意义和重大影响。高校共产党员必须深刻认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和其对党的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充分发挥理论创新的主力军作用,努力成为高等教育事业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坚力量。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