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广州市中职德育研究会的倡导,我校德育课教师大力开展实践活动教学,改变了 “先生讲、学生听,先生写、学生记”的传统教学局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但我校最近开展的《德育课堂教学开展实践活动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仍然有接近80%的学生较少或基本没有参加课堂活动的机会。由于活动设计简单、不新鲜、不刺激、缺乏挑战性,活动任务比较复杂,难以完成,小组活动出现“浑水摸鱼”的不公现象,课堂秩序比较混乱,教师难以调控等,导致学生不喜欢参与实践活动。有71%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一般,随大流,很少或不参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从优化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评价五要素入手进行了探索,进一步提高了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一、优化活动目标,促教学效果检测
教学目标在教学和教学设计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导教、导学、导评三种功能。教师在从事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使自己的教学目标定位适当,尽可能用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术语清晰地陈述目标,这是教学行为科学化的决定性的第一步。
德育课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如果活动目标定位过于抽象、要求模糊甚至脱离学生实际,导致活动游戏化、娱乐化,为活跃课堂而活动,活而无实,流于形式,教学效果无从谈起,活动目标也就形同虚设,丧失了导教、导学、导评的功能。因此,我们认识到提高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必须优化活动目标。
例如,在酒店专业上的《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一课中,笔者通过创设“读烹饪专业的小王毕业后开餐馆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的情境设计活动,设计了如下三维目标:认知目标——学生通过情境活动能够说出创业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以及创业的意义;运用目标——学生能够比较正确地分析情境,能够准确说出开餐馆不同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然后准确分析创业者应具备的能力和心理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能够初步从本人实际出发,将自身实际与未来的职业选择联系起来,感悟创业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这样定位三维目标优点有几个:
1.活动目标具体明确、可测量。跟“了解”“理解”“掌握”这些不可捉摸的词语相比,“能够说出”“正确分析”这些行为动词更加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测量,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就可以判断这些目标是否实现。
2.关注目标主体和梯度,体现活动设计的层次性。“学生通过……能够说出”“学生能够正确分析”“学生能够感悟”,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设计教学目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且“从认知到解决实际问题到感悟创业的意义”的目标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体现了目标设计的梯度及活动设计的层次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树立三维目标的整体意识,重视情感态度目标。本活动目标以“学生通过情境活动能够说出创业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以及创业的意义”为认知基础,通过运用目标“能够准确说出开餐馆不同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在于达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从本人实际出发,将自身实际与未来的职业选择联系起来,感悟创业的意义”,三者环环相扣,达到了内在的统一,突出了德育课程的德育功能。
二、优化活动内容,促学生学有实用
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内容,但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很多教师正是因为一味地照搬教材内容,而不去研究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往往教学效果不理想。即使使尽浑身解数开展各种活动,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就在于活动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和专业实际,学生感觉学而无用,所以动力不足。因此从学生的生活和专业实际出发,整合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选学生现实需要的活动内容,使学生学有实用,是提高活动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例如,《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的教学对象是酒店专业的学生,笔者整合了教材内容,设计了模拟开餐馆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究“读烹饪专业的小王毕业后开餐馆在准备、经营、亏损、成功阶段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体验创业的艰辛,学习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将来就业和创业作好心理和技能的准备。又如《讲究求职技巧》实践活动课,教学对象是缺乏社会经验、急需求职技巧及面试经验的中职一年级学生,笔者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求职访谈活动、模拟面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求职的技巧,获取了面试经验,为将来求职面试打下了基础。模拟开餐馆,求职访谈与模拟面试活动,内容贴近学生专业和生活实际,学生觉得很实用,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社优化活动“五要素”提高实践活动有效性
三、优化活动形式,促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在《让别人悦纳我们》一课两讲的教学实践中,第一次设计了案例分析活动,针对案例“小兰的姐姐找顾教授审阅论文”设计了两个问题“小兰的姐姐为什么使顾教授不高兴?她的问题出在哪里?” “交谈礼仪的内容与要求是什么?” ,但学生对这种单一的思维活动不感兴趣,课堂上出现了“活”而不“动”的尴尬局面;第二次笔者对活动形式进行了优化,创设了“小强倒霉的一天”系列生活情景,通过角色扮演、演绎故事并分析问题,学生在“玩中学” “演中学”,书本知识不知不觉在“玩”中“演”中认识、领悟,轻松有趣味,学生也就动起来了,活动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由此可见,与单一、枯燥的活动形式相比,模拟类、展示类、表演类、游戏类、竞赛类等活动形式更符合中职生的口味,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精神,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靠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大胆使用。
四、优化活动过程,促学生人人参与
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高低,是衡量活动教学是否有效的重
要标准。活动过程过于单一,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活动环节过于繁杂,引起学生反感不乐于参与。因此只有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紧凑的活动环节、合理的活动过程,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做到人人参与,才是有效的教学。
例如,在《哲学与人生》课程“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让学生“描述二十年后的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分析自身的条件、思考人生的选择、设想自己的未来、进而理解人生的发展有多重可能,必须从自己的现实条件出发,选择人生的道路,让学生初步树立起哲学与人生密切相关的理念。在活动设计时,笔者对活动过程进行了优化,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笔者设计的几个活动环节可以归纳为前置任务——情境导入——参与活动——成果交流——点拨提升——课后延伸。活动过程清晰明了,层层深入,中职二年级的学生,对人生这个严肃的问题通常还没有开始认真的思考,因而,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前置的活动任务,活动水平和素质不同的学生都基本能够完成,再通过成果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思考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活动环节清晰明了,层层深入,活动过程轻松有趣,人人可以参与。
五、优化活动评价,促学生积极投入
中职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特别是参与实践活动容易“一哄而上,一哄而下”,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在课堂上嚷嚷“不要吵了,停下来……”,宝贵的45分钟就这样不知不觉溜走。如何使活动“活而不乱” ,是每位德育教师重视的问题。
用活动评价促进活动管理,使活动能激发学生的自律要求,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参与,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力的发挥,让学生在赞赏中获得动力,在反思中自我教育。因此,优化活动评价是提高实践活动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究求职技巧”实践活动课中,笔者采取了课堂访谈、模拟演练及竞赛的形式。请进来被访谈的对象是本校优秀毕业生,学生对已走上社会的学长充满好奇心,容易因关注课外的东西而在访谈时跑题。因此,笔者设计如下《求职技巧访谈》实践活动评分表,灵活运用表现性评价和纸笔性评价方法,使学生围绕提纲进行访谈,围绕求职技巧进行模拟演练,根据反馈进行竞赛巩固。活动评价涉及课堂活动的全过程及各方面,学生怕自己小组会丢分,为了维护小组夺胜的共同利益均有组织有纪律进行活动,从而使课堂活动活而有序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