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层次的要求在逐步提高,人们也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因此,高职学生通过继续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和学历层次既有了必要性,也有了可行性。
2010年7月,《关于在我区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与高职高专教育衔接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专本衔接”的概念,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与高职高专教育衔接,就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专科层次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学有余力,可同时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阶段学习和考试的一种新型自学考试。“专本衔接”是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各高职院校开展专本衔接教学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广西高职“专本衔接”的开展情况和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广西高职“专本衔接”的开展情况。根据《关于批准实施2010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衔接试点合作办班计划的通知》的文件精神,部分高职院校从2011年开始招收第一届“专本衔接”新生,学生也踊跃报名,很多院校报名率达到了在校生人数的40%~50%。到2014年,第一届专本衔接学生完成了学习期限,有些顺利拿到了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书,也有的学生因为课程没有全部通过考试而无法按时拿到本科毕业证。
从总体上来看,“专本衔接”教学取得了成功,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抓紧业余时间勤奋学习,在学历层次得到提高的同时,专业理论和技能也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就业和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于“专本衔接”教学和管理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教学和管理都是在摸索中进行的,常会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招生宣传不到位。“专本衔接”招生宣传一般都是在新生入学第一个学期的下半个学期开始宣传,然后组织报名,并参加第二年一月份的课程考试。而此时很多新生的思维还没有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还没有开始考虑就业和个人以后的职业发展问题,所以,他们对“专本衔接”的认识仅停留在老师的宣传上,还不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和判断,甚至会误读误解宣传材料上的一些文字。同时,在2011年第一届“专本衔接”招生时,还没有毕业生的案例供大家参考,所以,有些学生看到别的同学报名自己也报名,而有的同学在犹豫中放弃了报名。经过两次课程考试之后,有些报考的同学认为“专本衔接”不适合自己,提出退学,同时,又有一部分没报名的同学经过考虑后又要求报名,这些情况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对教学效果也有一些不利影响。
2.有些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专本衔接”教学中的衔接课程分为两部分:一是与专科衔接的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专科专业已开设,并在内容上做进一步延伸与拓展的、与本科专业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二是与本科衔接的课程。主要是本科的专业课程。学生通过参加主考高校协助高职高专院校组织的教学环节获得过程性学习考核成绩。其中,与专科衔接的课程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与本科衔接的课程里,有的课程的设置却与职业教育“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思想有些不太融洽。例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的流体力学课程,这门课程理论性太强,对于这个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方面作用不大而学习难度却很大。“专本衔接”培养的学生应该和普通本科培养的学生有所区别,“专本衔接”的培养对象是高职在校生,在培养目标上应该是在专业理论方面有所提高的同时,更要重视在操作能力上的提高,即类似于“高职本科”的培养目标。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有所侧重。
3.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专本衔接”课程的授课教师大部分还是高职院校的教师,首次接触这些课程和这种教学模式,很多老师不太适应。一方面,教师不能很好地在“课堂授课”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高职教学时授课的内容比较专一,也没能有意识地去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所以对参加“专本衔接”学习的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没有完全掌握,不清楚学生哪些知识学过,哪些知识没有学过,所以在讲一些稍难的沟通课程时,不清楚这门课的前置课程讲了哪些内容,也就无法合理地补充一些相关知识以帮助学生学习该门课程。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4.教学时间上不合理。“专本衔接”的课程考试每年三次,而通常每门课都是在考前一段时间才通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报考,然后对报考该门课的学生进行组织上课,上课也都是在周末集中上课,这种短期集中上课的教学方式效果也不太理想,也影响了课程考试的通过率。
二、对“专本衔接”教学和管理的思考
经过三年的师生共同努力,2014年,广西第一届“专本衔接”毕业生顺利拿到了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书,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课程考试没有通过而没能拿到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和其他高职生一样拿着专科毕业证走上社会。对于“专本衔接”教学和管理,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招生宣传方面。大一新生对就业能力、行业需求、职业生涯等概念缺乏感性认识,他们也就很难理解“专本衔接”对自己到底有什么帮助。所以,院校在进行“专本衔接”招生宣传时要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从而有助于理解“专本衔接”的作用。一是利用就业指导课,给学生讲学历层次、职业能力对毕业生职业生涯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奋斗目标。二是在宣贯会以及宣传材料上要通过讲解“专本衔接”学习与学生
将来就业以及职业生涯发展之间的关系,来讲“专本衔接”学习的作用,同时也要强调“专本衔接”的学习是要付出辛苦和汗水的,使报考的同学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三是请优秀毕业生进行现身说法,讲自己报读“专本衔接”的切身体会。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讲解和宣传,帮助新生正确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报读“专本衔接”。
(二)课程设置方面。“专本衔接”是对“创建学习型社会”以及“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等文件精神的具体运用,同时,也是对国务院文件中“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精神的有益尝试。所以,在“专本衔接”课程设置上要能够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适度压缩理论性过强的课程,增加应用技能培养方面的课程。
高职学生入学分数普遍较低,理论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所以,适度压缩纯理论课程,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有更多的时间来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既符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也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整体思路。
(三)师资方面。“专本衔接”教学比高职教学有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专本衔接”是本科自学考试的一种形式,所以老师既要进行课堂授课,又要引导学生自学,这与高职教学有较大区别。另一方面,教师既要了解学生高职阶段的课程体系,知道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又要掌握衔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这两方面的要求,不但要在选聘“专本衔接”任课教师的时候进行认真考核,而且也应该对“专本衔接”任课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任课教师这两方面的能力。
(四)教学时间安排方面。“专本衔接”虽然不属于高职教学计划要求的范围,但是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也应该与高职教学统筹安排,既不影响没有报考“专本衔接”同学的正常学习,也要使报考的同学的学习时间更合理。为了使“专本衔接”的教学时间更合理,一方面,要对“专本衔接”的教学考试进程进行统一规划,避免在考试前集中上课。另一方面,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对报考“专本衔接”的学生单独分班,并对专科的教学计划进行优化,这样更有利于时间的安排。
“专本衔接”是适应我国现阶段发展要求,有利于构建我国学习型社会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只要我们在尝试中不断思考,并逐步优化,这种学习模式一定会在构建我国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3]关于在我区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与高职高专教育衔接试点工作的通知[Z].
[4]关于批准实施2010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衔接试点合作办班计划的通知[Z].
[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
【基金项目】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1JGZ029);桂林理工大学教学改革工程 2013 年立项项目(2013JG48)
【作者简介】刘茂军(1971- ),男,河南洛阳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土木与测绘工程系主任,硕士,副教授,国家注册造价师,研究方向: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