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及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地区以及城乡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国情,导致各地的教育差距十分明显,尤其是处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这些学校教学条件落后,师资数量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都与经济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距,城乡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不均衡的现象,针对这一现状,近几年来,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年的《义务教育法》中明确提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保障措施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项目,要求“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①
为了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更好的解决教育均衡的问题,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的通知》,启动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工程要按照‘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此后国家共投资110多亿元,经过5年的持续努力,“农远工程”实现了把教育资源送到每一所农村学校的既定目标,在贵州、云南、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配备了440142套教学光盘播放设备,264905套卫星教学收视设备,40858套计算机教室,覆盖了全国95%以上的农村中小学校”。②项目的实施为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给农村的教育带来了希望,为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条件。工程建成实施已好几年,在推动教育均衡方面实际作用如何?本研究以贵州安顺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以期了解“农远工程”在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均衡方面的作用。
1 贵州省安顺市农远工程应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1.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为了解贵州省安顺市农远工程资源应用现状,在综合考虑地方环境、地方经济、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分层次的选取了安顺市西秀区、关岭县、紫云县并随机抽取不同模式的共计27所作为调查对象。
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查阅“农远工程”相关文献、资料,掌握目前“农远工程”研究现状,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并实地走访了几所教学点,对农远工程资源的应用进行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教师问卷和访谈提纲,采用现场发放和委托项目学校发放的方式进行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268份,回收率99.26 %,有效问卷255份,有效率95.15%。
1.2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1)教师基本信息统计。教师的年龄可以间接说明其是否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此项调查主要针对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表1)教师的年龄较合理,学历比例中本科学历的教师占有64.15%,说明参与调查的学校,拥有较好的学历结构和教师队伍。
(2)教师使用农远资源的态度及应用状况。在使用“农远资源”上课的态度调查项中47.17%的教师表示非常愿意使用,50.94%的教师表示愿意使用,只有1.88%的教师持无所谓的态度;在“农远工程”对您的教学作用的调查项中,75.47%的教师认为农远资源使用对教学有较大的作用,20.75%的教师认为作用一般,只有3.77%的教师认为没多大作用;79.24%的教师认为“农远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使用农远资源上课的节数较低,一半以上的教师每周只使用1~2节;使用最多的农远资源是多媒体课件,其次是多媒体素材、教学案例设计;制约教师使用农远资源的因素依次为硬件设施不足、素材陈旧更新较慢、数量多但优质的资源相对较少。
(3)教师培训及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统计显示教师都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主要是参加校级培训,大多数教师认为培训效果一般。多数教师对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自动化软件能较好的应用,对图片、音视频处理、Flash等难度稍大的操作则只能一般使用,或是基本不会;大多数教师对基于问题的学习比较了解,尚能应用,但较少使用网络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模式。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进行调查,教师在教育技术这一项的调查统计平均得分均在4分以下,从整体情况来说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还需加强。
2 农远工程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
2.1 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是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条件,从2003年开始经过五年的努力农远工程建设完成,目前贵州省安顺市已建成338个光盘教学点,980个卫星教学收视点,96个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室,共计1414个农远项目点。“农远工程”硬件环境建设有效地解决了贵州安顺农村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问题,使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初步形成,改善了农村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在软件方面,建成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网,国家基础教网,贵州省远程资源网,这些资源网有北师大版、人教版等多种教材版本教学资源,涵盖小学与初中所有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改善了农村信息资源极度匮乏的状况。
2.2 促进了农村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农远工程实施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把先进的教育观念、优质的教育资源、科学的教学方法传输到农村地区,促进农村的教育教学改革。由于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相对闭塞,外出接受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利用网络等方式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差。“农远工程&
--------- rdquo;通过光盘、“示范课例”、“教学资源”、“作文天地”等栏目把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及时地送到了广大农村中小学,这些资源中不仅有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还有相应的课件、教案设计、试卷,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了教学范本,据调查98.43%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同程度地使用农远资源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从单调的文本呈现方式变为多媒体的显示方式,“农远工程”给农村中小学带去了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农村传统单调的教育方法、学习方式,通过使用教师学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潜移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农村教师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农村的教育改革和教育。
2.3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高教师素质
由于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相对封闭,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少,利用网络等方式进行职后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差。农远工程的实施,为农村中小学构建起了一个崭新的教育环境,不仅提供了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且带来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的理念,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都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农远工程”本身通过信息化的途径与手段,提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使教师切身感受到信息化的优势,扩大了教师视野、增长了教师见识,激发了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农远工程”本身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要求,教师要想利用“农远工程”进行教学,就必需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必需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农远前期工程培训中完成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省、市、县三级培训,保证每一所学校都至少有一位掌握计算机、网络和卫星IP资源接收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师,后期又采取各种方式对教师进行了培训,这些培训使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3 提升“农远工程”应用效益,更好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
3.1 继续对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硬件设备进行建设
“农远工程”实施已经近10年,对于硬件的应用周期来说,已到了设备故障的高发期和设备更新期,从农村学校的调查来看,设备故障影响了教师的使用,有时学校因没有几百元的维修经费而影响上万元设备的使用,特别是有的学校还存计算机教室计算机台数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为继续发挥“农远工程”的优势,应积极探索“以政府投入为主,引导社会参与,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的路径,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争取国家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对边远地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支持,增加拨款和补助的比例。在地方财政中设立专项资金,通过拨款、奖励、补助、贷款等形式增加投入。③加强硬件设备的建设和保证足够的维护、维修资金,完善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为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提供硬件条件。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缩小教师资源差距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轮岗支教”、“区域联聘”等多种制度解决师资均衡的问题,这一系列的措施对区域内教师均衡配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整体来看效果甚微,城镇选派的教师到农村支教1~2年,一般承担的教学任务较少,最终也要回到原来的学校任教,农村中小学的师资结构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只有加强农村中小学自身的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应加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养,为其创造更多的科研、进修机会,培养本土的优秀教师,这些教师熟悉、理解学生,能体会他们的情感需求,在农村的教学中更能稳定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一半以上的教师每周使用农远资源上课的节数为1~2节,使用节数较低,除受设备的限制因素外,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问题也是导致使用效率较低的原因之一,所以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区域内农远教师的“订单式”培养计划,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素养,建立一支主动地、自觉地、创造性地应用“农远资源”的教师队伍,使“农远工程”能应用到常态的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出“农远工程”的应用效益,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
3.3 加强适用的区域性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农远工程”的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进一步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农远工程”的应用是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教育不断融合与生成的过程。④调查统计发现67.92%教师认为学校下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丰富,但43.4%的教师认为实际可用的不多,限制了资源的应用,没有发挥以资源带应用的作用,导致这一结果主要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存在极大差异,而“农远工程”资源针对面广,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根据地方实际,通过对资源鉴别吸收,二次加工,形成能够真正能满足农村教育内在需要的、符合地方实际数字化资源,使数字化资源真正融入、有效渗透到农村教育中,使农村教育发生改变,得以发展。
农远工程实施近10年,各地都采取了多种手段比如优质课评比、成果展播、与奖金职称挂勾等多种手段促进资源使用,农远数字化资源在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加工”,农远资源得到了吸收和改造,加强对改造后的资源收集,形成区域内共享、适用的资源,真正促进区域内优质资源共享。
4 结语
“农远工程”是一项多维、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应用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整合相关力量,加强建设与应用,真正发挥工程效益,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