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成人教育论文

浅析微博在成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2016-04-05 19: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网络步入web2.0时代,网络社区的功用越来越明显,强调大众的参与性使得个人发布的只言片语也可以对网络乃至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在微博这一网络的新宠儿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在2011微博十大事件中提到的微博打拐潮其起源只是郑渊洁关于我国禁止儿童乞讨的法律陈述及呼吁大家随手拍照解救因被拐而成为儿童乞丐的呼吁的一条微博,短短不足140字,却引发了全民和政府共同参与的打拐潮。微博这一新型的工具,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其用户数也迅猛增长,自2006年诞生之日起到现在,国外最大的微博网站twitter的用户数己达4亿,而国内的微博用户则是3亿,是中国网民数量(4.85亿)61%,由此可见微博在中国之盛,微博已经深入生活各个方面,包括教育领域。可是我国对微博于教育的功用的研宄却十分有限,笔者在万方数据中输入微博、教育只找到文章184篇,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而搜寻微博、英语,只有169篇论文。为了探寻微博英语教育之路,尤其是微博成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路,本文展开了一定的研究,论证了微博在英语翻译教学的优势及可行性,并以实例的方式探讨了其教学方法。

 

  1微博的定义及其特点

 

  国内知名新媒体领域研究学者陈永东在国内率先给出了微博的定义: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其中有三方面的理解:关注机制:可单向可双向。简短内容:通常为140字,可以包含图片和音视频等内容。广播式:公开的信息,谁都可以浏览。社交网络平台:把微博归为社交网络。

 

  微博的特点有以下两点:

 

  1.1微与博的统一

 

  微博是微与博的统一结合。这有两层意思,(1)就使用者的身份而言,取的是人微言轻之意。微博使它的使用者的门栏很低,普通百姓和名人一样可以使用它,一样能用他来吸引很多的听众,实现博聚的目的;(2)所传播的信息及听众的回应及可能造成的影响而言,微博的内容要求很少,只有140字左右,其中多数只有只言片语,可以说是微言。而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却可能是很大的,可以说是大义。微与博的统一最好的例子是20114月,邓飞,一个普通的记者与一群爱心人士共同通过微博平台发起了免费午餐公益行动。之后全社会积极回应,捐款1700万元,而后政府对此举进行了肯定,拨款160亿给农村贫困学生作为午餐费。

 

  1.2微博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及一对多模式

 

  微博由于其发布途径的多元化,尤其是手机的普及及其相关网络服务的推广,使得微博成为发布信息的一个最佳最便捷的平台。而微博特有的关注功能及话题功能,使得其发言的对象不是针对个人,而是对听众或者粉丝的一种广播。

 

  2成人大学学生的特殊性与用微博进行英语翻译教学的优势及可行性

 

  成人大学的学生多是己参加工作,有了一定的经历而来抽时间参加学习进修的,其学习英语的目的性强,主要是把其当成取得文凭或为个人发展铺平道路的一种工具。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到其特殊性。而微博这一工具能很好地适应这种特殊性,使英语翻译教学更符合教育的规律。

 

  (1)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源自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合作和个人相结合的方式来教学。而在传统的翻译课的教学中,教学方法采取教师举例一学生试译一教师评价的方式,这对于有过工作经历、注重工具性效果的成人学生而言无法引起其的兴趣。而通过鼓励学生使用微博进行小组、乃至整个班级的讨论,把练习和评价的时间给了全体学生,教师只是适当的加以指导和讲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学方式的新颖性及其沟通的有效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由于微博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及一对多模式而其一人对多人的特质,使得学生能有许多听众,进而充分激起其表演欲,能有更佳的社会助长作用。

 QQ截图20160405190514.jpg

  (2)使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习内容也能全面扩增。成人学生由于有工作或生活的原因,要常规性的抽出一段时间来集中学习较难,而微博这一可以手机为媒介的学习工具,使得学生学习翻译时间和空间都不受到限制。而微博与互联网良好的兼容性,使得学生能便捷的搜寻到适合自己难度的学习材料,能够做到学习的因人而异。

 

  (3)体现了教学方法上建构主义特质。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它认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是学生在于情境的交互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动的建构起来的,包含了学生的价值追求。这在传统教学中很难实现,因为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表现。而微博的一对多,使得教师可以关在多个学生的表现,并及时帮助其进行学习的建构。此外,学生本身也可以关注多个学生,实现生生互评,相互帮助建构翻译学习。

 

  (4)有利于实现教学的形成性评价,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一致性。相比于传统教学,利用微博的关注功能使教师能便捷实时地看到上课时每个课堂成员就要讨论的译例的所作的努力,进而对其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学生也可以通过关注教师来了解教师在评价中是否掺杂了个人情感,是否用了统一标准,从而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一致性。

 

  而科技的进步,也使得用微博进行英汉翻译教学具备了可行性且创造了更佳的学习途径。

 

  (5)手机上网用户激增,为成人微博英语翻译教学奠定了设备基础。截至201012月,手机网民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20-29岁年轻用户是手机网民的主流群体,手机网民年龄向成熟化方向发展,而且以高中/中专/技校学历占主体为特色。这点在成人高等教育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绝大部分已经习惯了手机上网,为微博教学的开展准备好了硬件^

 

  (6)网络上的英语学习资料利于英语翻译学习。在中国最火的新浪微博中搜索微博英语得到500多个用户,而找微群英语共得2332个微群,每个用户或微群的发言数基本都成千上万,总的发言数目算起来是极其庞大的。而为了兼顾大众的理解,其中绝大部分是英语名言附带汉语翻译,或者英语内容加汉语翻译。这对学生积累翻译语料,对比翻译作品无疑是个很好的平台。

 

  (7)微博本身的特性提供了英语翻译教学的学习平台。传统课堂除了硬件,更多的体现在课堂关系,大的来说有两类,一教师与单个学生或学生集体的关系;二是学生与单个学生或学生集体的关系。微博通过一点对多点,一点对一点的方式,很好地还原了这种关系,而且能更好地实现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沟通,能方便的进行个人学习和小组学习,再加上方便的相互评价,其互动作用无疑要比传统教学平台要好。

 

  3微博在成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本人以新浪微博为平台,要求学生注册新浪微博,加入封闭的微博群,开展了一学期的微博英语翻译教学实验,初步形成了微博教学的框架,具体如下:

 

  3.1课前应用:了解学生基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上好英汉翻译课,课前除了要备教材,备教法之外,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传统的做法可以采用做试卷等,但是这样要印制,还有详细评阅,费时多,而且针对翻译这种主观性较强的学科,其效果也不佳。而课前预习于成人高校学生而言,很多由于时间原因也不会去做,结果导致上课听得稀里糊涂的。为了了解学生,也为了让学生能够实现发现式学习,更为了学生能便捷地了解下节课要学的内容。本人在微群内发起了一系列活动和话题。首先利用微博的投票功能,提供若干个翻译理论或译文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以断定其对特定翻译理论和技巧的把握,方便在上课时对学生翻译上的普通倾向进行讲解。其次是开展话题活动,分专题让学生围绕着什么是翻译,翻译的技法有那些,请基于译法举几个你觉得好的译例等进行讨论,并规定学生必须要有评论。这些方法使我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基础及预习情况,学生也由于能利用一些松散的时间进行课前的讨论而形成了一定的观点,并且对在讨论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形成了心理预期,在课堂上就会更专注、更积极。

 

  3.2课堂运用:精讲多练,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有了课前的调查和讨论,教师上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之前的投票和话题进行分析、讲解了。但此段的讲解当精炼,注意要进行引导和概括式教学,尽可能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精讲之后要对本堂课对应的内容进行练习,教师可以在话题栏里输入今天要训练的内容,学生就训练内容进行练习,而后可以开展学生与学生互评活动,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答案和评论进行实时点评,最后再就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全面评析。3.3课后作业:有的放矢,鼓励扩展由于前面课程内容的灵活机动性,学生所暴露的问题也许与教师预期不同,课后作业的布置应在总结前面内容后再有针对性地布置。依然可以采用话题的形式来开展,规定学生必须在某个时间段完成,教师就此进行点评。除了每个专题的练习,教师还可以不定期布置一些如名作赏析之类的材料,使学生能更学习到翻译名家的精妙之处。或者设定一定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在有自己的评论的基础上多去转一些较好的翻译材料,以拓展翻译学习的资源。

 

  4微博用于成人大学英汉翻译学习问题及对策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学生在上网登陆微博的时候也会看到别的微博用户的发言,尤其是在用微博进行课堂练习讨论的时候,可能导致学生在微博里发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或者就此在课堂上走神。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对课堂纪律进行严格的要求,并且在上课时确保自己的内容精彩而且可以采用点名的方式来防止学生走神。而为确保练习、讨论与课堂要求一致,可以用微群和话题的方式来展开,同时对发表无关言论者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如能在多媒体教室用投影仪实时更新大家回复的方式则能从技术上根本解决这一问题。

 

  5总结

 

  微博作为一种教育工具,由于其良好的互动性能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国内对其研宄还是很不够,尤其是用于英语教育方面的研宄。本文就微博的特性及其能用于成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优势及可行性进行了一定的论证,并根据个人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应用的模式,并就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及解决办法。旨在抛砖引玉,求教与同仁。

 

  参考文献

 

  [1 ]张艳琼.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探微一一以新浪微博在《大众传播学》中的使 用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0(3).

 

  [2] 黄艺琴.浅谈微博在大学生英语课外学习中的应用U].开封大学学报,2011 (6).

 

  [3] 崔继振.微博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