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表明,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将直接影响到研究性学习的方向和成败,还将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度。因此准确、科学地确定一个课题或者研究方向,是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该全方位、多方面地考虑选题的依据、原则以及学生实际,具体地说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善于捕捉和发掘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来源
1.引用教材
教材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主要工具,学生所学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教材,因此在教材中寻找课题可以让学生运用本身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降低研究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完成研究任务。教材中有许多研究性的活动,比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中的课题研究“月球基地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他们首先要了解月球表面的自然状况,通过学习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分析月球基地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生命保障条件。这样不但把教材知识学以致用,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2.学生生活
学校、家庭和社区是学生生活最主要的场所,蕴含着相当丰富的研究性学习素材和有价值的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对许多课题的研究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因此选取身边的素材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如一个班级的学生有些来自农村,有些来自城市,他们之间有着地域差异,可以联系城市与城市化进程做这样一个研究活动——“城市和农村,你以后会选择住哪里”。这个问题比较实际,贴合学生生活,也许是他们以后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因为关切,所以他们各抒己见,说出了了解的,知道了不了解的,并且互相交换意见。
3.社会热门话题
随着社会联系的日益加强,区域间的信息交流日益便捷,学生对社会焦点也更加关注,因此各种社会报道、热门话题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那些似懂非懂的热点话题,它们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够强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果是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还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
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被人们所关注,环保是当下社会的热门话题,环境问题不仅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我们讲到风向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时,就可以以通吕运河沿岸的橡胶厂为例,让学生研究在当地盛行风的影响下,这些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理由是什么?
二、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选题应遵循的原则
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差异性是研究性学习应具备的主要特点,但地理研究性课题的选择还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1.地理性原则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开放性使地理课题的选择面相当广泛,但同时也容易造成所选问题的地理针对性不强。地理课题的研究要注重“人地关系”“空间结构” “学科综合性”等。如“上海市商业中心的发展与展望”与“上海市商业中心和理性布局的探讨”这两个课题的主题完全不同,前者选题较为模糊,虽然与地理搭边,但更应该属于经济的范畴,而后者则明确属于地理的研究范畴。
2.创新性原则
地理课题的研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不需要按部就班,也不能一成不变,需要不断地发现和创新。学生既可以选择全新的课题,也可以选择前人已经研究过的课题,因为每个人的视角和观念都是不同的,对于前人的一些研究内容我们可以完善,也可以纠正某些错误的认知。地理课题研究强调让学生体验地理探索研究的过程,学生要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凭借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量力性原则
选择课题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制约因素,要讲究可行性、可操作性,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操作能力。课题的类型、内容的深浅和范围的大小都要与该研究小组成员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相适应,充分考虑成员的主客观优势,立足于课内知识和现有能力去拓宽知识、提高能力,避免面面俱到、流于形式。
4.发展性原则
地理课题研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是为了解决教材中的问题,更是为了以后解决更多的问题,预见更多的可能性,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在选择课题时要考虑到它以后的发展性,如我们学习了“鲁尔区工业的发展”,包括它的形成条件、衰落原因以及整治措施,那么我们就会联想到对于和鲁尔区相同条件的我们国家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
三、研究选题应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
1.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他们所习得的知识结构以及内容的深浅也不相同,要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课题,避免好高骛远。就高中生来说,高一、高二和高三的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高一学生正处于系统掌握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应当立足于教材知识,提高地理技能,通过研究掌握新的知识,“交通运输的演变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等课题比较适合高一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高二的学生已经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地理知识,他们需要巩固和深化自己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某市区人口分布与商业的布局”等课题比较适合他们。高三学生已经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区域地理知识和系统知识,因此“GIS在自然灾害中的应用”比较适合他们。
2.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他就会积极地思索、大胆地探索。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选题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一些学生喜欢旅游,谈到大山名川、遗址胜迹时不禁喜形于色,教师就可以穿针引线,提问他们相关问题,引发思考。比如说说“你”在旅游的时候最喜欢哪个地方,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觉得景区有什么让游客不满意的地方,景区的环境、设施怎么样,等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3.结合学生的能力专长
所谓结合学生的能力专长就是要因人而异,虽然学生处于同样的学习环境中,接受同样的教育,但由于生活环境不同而造成的个性差异,导致了能力、专长上的差异。比如,有些学生观察能力强,有些学生自制能力强,有些学生动手能力强,有些学生表达能力强。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选题。再比如,有些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比较高,他们就可以以“3S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为研究课题,3S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是3S应用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有些社交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以“某地小汽车数量的增加对环境的影响”为研究课题,通过和小汽车车主交流获得相关信息。由此可见,让学生各自发挥所长会使研究活动更有效率地开展。
四、结语
地理研究性学习不仅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地理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在整个研究性学习选题的过程中,除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外,还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教师扮演“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学生是整个课题选择的核心,但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有些不足,有时缺乏周全的考虑,考虑不到所选课题研究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监督他们,与他们一起参与确定课题的工作,组织学生参与课题的集体讨论,注重合作学习,明确任务分工。课题的选择首先是在各个小组内进行讨论,也可以在大组或全班进行讨论,这样可以集思广益。各个小组或成员互相启发,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对各个小组提出的课题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斟酌,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以及周围的情况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帮助他们修改选题并最终确定选题。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学生在以后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小组成员自己思考缺点和不足在哪里,自己能发现问题,进而就能自己修改和完善课题,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其实有了选题就意味着有了初步的研究方向,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自主选题并考虑研究项目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