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网络环境下协作式的教学的方案探究

2015-05-08 09: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协作式教学方式在国外已经搞了很多年了,我国的电视、远程网络教学也在逐步地使用协作式教学方式。探讨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在初等学校课堂教学中实施协作式教学,提高初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1.协作式教学的原理依据

  “协作教学”可以看到协作式教学历史和概念,其主要理念如下:协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教师之间,教师与其他相关人员(研究人员,试验人员,教辅人员,其他专业人员)就某个特定施教目标组成团队或搭档进行协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相互协调,相互学习,互为补充,共同提高,共同完善。如Knackendoffel, Robinson, Deshier & Schumaker 2000 年提出:协作教学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教育过程,不同专长的教师自愿组合在一起,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探讨并研究出各种方法,并在实施过程中随时监控,及时改进。…合作教学不单纯是一次具体协约教学模式,而是一整套实施程序。”具体地说,“是两位教师同时担任某个班级的教学任务,一同做教案,一同施教,一同监控所教班级学生每天的学习进度,保证其学习效果。” ( Barbara Flanagan, 2005 )。Jeanne Bauwens and Jack J. Hourcade, 1997 提出了三种协作教学方式:团队教学(team teaching), 辅助学习活动(suppor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和补充指导( complementary instruction)。协作教学的基本特点是:①发挥教师的集体力量和个人特长,共同对学生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可收到互助合作的效果。②根据学生向教师学习,相互学习和自我学习的不同学习途径,采用大班上课、分组讨论与独立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既有集体的学习,又兼顾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③能比较有效地使用人员、仪器、图书和设备。④教学小队的教师还可开展某些教学研究活动,有助于提高新教师的水平。

  协作式教学表达了一种理念,即系统整体的价值大于各子系统部分价值的总和。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应用协作式教学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协作工作的环境,把各学科教师组织起来,开展一系列的协作教学研究、协作备课、协作辅导及协作评价等教学活动;从而寻求并创造一种协作效应――即教学效果的非线性增长、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它不是多种教学因素简单相加的总和,通过协作效应,一些原来没有的或隐性的教学资源可以被开发出来,其教学效果、办学效益的非线性的增长,是一般资源互补所不可比拟的。

  2.协作式教学应用于初等学校的可行性

  首先,处在计算机及其网络发民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及宽带网络象昔日的谢王堂前燕了,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而电子白板也引入到了每个中、小学的每个教室,学校基本上为每个教师配备了便携式电脑,这就为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式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

  其次,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苏州市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五”规划》要求“中青年教师100%通过信息技术培训,网络学习和备课成为教师自我进修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就为协作式教学应用于初等学校提供了人员保证。

  第三,MOODLE、E-LEARNING等各种网络教学平台,也为协作式教学应用于初等学校提供了技术保障,比如,笔者为了使学校的同仁更方便地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将据于课程式(Moodle)的网络教学模式,改写成一个据于班级模式的小型的教学平台。

  3.协作式教学在初等学校初步应用的实施方法和过程

  3.1备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由于网络协作教学要求摆脱传统课堂面授“满堂灌”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机灌”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的备课工作量特别大。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包括导入的方式、讲授的表达方式、启发的内容、学习方法的引导、教学设计脚本的编写、网页的制作、相关网站的链接、网络资源库查询以及学生学习活动、虚拟实践的安排等等。这些内容有时是单个的教师所无法全部解决的,只有依靠集体备课的形式通过分工、协作得以解决。而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最有效的备课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具体的协作教学的备课模式可以分以下几步:

  3.1.1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学校为全校教师开设一个公共的聊天室,在此教师们可以通过电子白板、语音实现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同时,也为每个学科的教研组开设同样功能的聊天室,以便于教研组的教师交流信息。

  3.1.2学校或教研组规定集体备课的内容和形式,比如一周一次,一次一到二节的内容。然后指定主备教师及辅助教师,当主备教师认为相关的内容需要其它学科的教师支援时,可以通过QQ、家校路路通或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即时通信功能模块通知相关的教师并报学校教务处备案,这样可以让各相关教师先行准备;然后,由教务处或教研组领导通知相应的教师在指定的时间里,登录到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应的聊天式进行集体备课,当然先由主备人在“学科聊天室”说课:即说教学要求、内容特点、学情分析、目标确定、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后,由组员发表补充意见,全组讨论,集体商定后确定集体教案。 这个讨论的过程是集体备课中是关键点,也是体现“集体智慧”的重要环节,一场精彩的集体备课下来,就是一道富含学术营养的盛宴。最后,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基础上,根据自己面对的学情、教学要求、自己的教学风格等,对集体教案进行再一次备课修订,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并将其应用教学实践,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   3.1.3将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个人教案,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的传用备课资源频道,以供后面的教师参考、学习。

  3.1.4最终通知网络管理人员,形成一个公认的WEB交互式多媒体教案,以供相关的教师使用。

  3.2教学阶段,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先生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提出了三个层面六个度的新课堂评价标准。第一个层面是教师层面,包括亲合度和整合度。第二层面是学生层面,包括参与度和练习度。第三个层面是师生互动的层面,包括自由度和拓展度。

  在协作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指导者和组织者。当教师带着“本本”走进教室时,教师的主要精力已经不是讲授知识点了,这个任务已经移交给了网络,教师就能更好地与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建立良好的融洽的亲近感情,使学生愿意接受教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传其道的效果。

  协作式教学,本身就体现了就包含了整合的概念,从传统意义上讲,在有限现的45分钟的时间内,如果需要其他教师走进课堂为课堂教学服务,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借助于网络,通过集体备课,使这样的整合成为现实。比如,当物理教师讲授密度的概念时,学生对于“当体积一定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是错误的”这样的语句不易理解,此时,主讲教师可以点击相应的视频让数学教师出现在电子白板上,由数学老师来讲授正比函数中的K与密度的关系,就很容易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了。一句话,通过使用屏幕录制软件(比如CamStudio、HyperCam等)、视频录像等多媒体技术,可以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将课堂教学中需要使用的视频、声频预先准备好,并做好相应的WEB交互式教案。这至少使得课堂教学在技术上达到了整合的要求。

  协作式教学是基于传统教学,又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对于学生层面的参与度和练习度是很容易掌控的。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布置课后作业,而学生提交作业既可以是传统的纸质的,也可以是以电子形式的。这样对于电子形式的作业,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对作业作出实时反馈,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有利于学生的家长实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

  一堂好课应该充分体现其自由度。协作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恰恰能使自由度得到充分的体现。因为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教学,其教学内容的呈现主要方式是网络,而网络教育资源可以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并辅之以时间倒置、时空踊跃等呈现方式。为需求各异的学生获取信息提供方便,这可以极大地满足他们激发动机、体验感知、领会创新、交流巩固等认识要求,开拓学生思路,令学生思维高度活跃,引发创新火花。

  一堂好课还应该体现其拓展度。拓展度是师生在时空和容量上的互为拓展,是知识流动发展的渠道。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拓展到家庭,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课后选择在课堂上还没有透彻理解的内容进行再学习,与教师和同学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再次的探讨和学习。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在网络上对于教师准备好的相应的提高内容进行自学。

  3.3教学反思,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反思可能只是教师个人之事,但对于协作式教学,其教学反思应该是全体备课人员及每个学生的。主讲人可以将在课堂教学中碰到问题以反思的形式贴到网络平台相应的教学反思频道,以供其他教师参考。教务处也可以请一些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让学生(不记名)将其反思也贴到相应的反思频道,让教师们知道对于相关的内容,学生们是如何想的,如果让学生们来教,他们又将如何去做,这肯定对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因此,网络协作教学可以在一个学校内先组织实施,根据效果,组织协作教学,这将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扩大学校的教学能力,促进初等学校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巨大的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