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农村初级中学普法教育初探

2016-06-30 12: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农村中学推行普法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法律体系,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和自我保护意识。毋庸讳言,通过长期的努力,农村中学初等教育普法工作虽已取得骄人成绩,但与普法工作的初衷,与时代的需要,尚有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存在偏差

 

  首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部分教师依然坚持以考分评价学生的观点,忽视学生的个性心理健康和品德教育,更不用说普法教育了。其次,部分教师虽然赞同普法教育,但对学校普法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学生易受家庭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引诱,学校普法教育劳而无功。但又不愿意采取措施联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更不能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齐抓共管。

 

  行为存在偏差

 

  部分学校依法执教,依法治校水平较低,学校各项工作没有走上规范化的法治轨道,影响了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普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方法存在偏差

 

  由于没有整体规划,普法工作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如征文比赛,法制文艺小组目,现身说法等活动范围,活动时间有限,形不成长期效应。法制课不分年级集中授课,强制输灌,有做时一阵风,做后一片空之嫌。

 

  落实存在偏差

 

  由于只注重规划的制订,对普法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和验收机制,客观上造成了名义上人人都管都抓,实际上都不管都不抓的局面。普法教育无法取得实效。

 

  农村中学的普法教育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听任这些问题的存在,普法教育就人城为一句空话,必须审慎思考,冷静面对,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措施。

 

  二、改变认识,健全组织,夯实普法教育的基础

 

  1.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改变教师认识,端正教师态度,是普法教育的第一件大事。建议以法制专训班为载体,全面学习《宪法》《刑法》《教师法》《民法》《国旗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基础知识,以提高教师认识,使教师认识到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2.依法治校

 

  学校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与宣传,在教职工中树立法制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耻辱的良好风。同时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加强对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总结和激励,真正使学校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步入依法治校的健康轨道,为农村中学普法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平台。

 

  3.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农村初级中学普法教育初探

  学校可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室制订普法工作计划,普法工作督查和考核方案,并负责全校的普法教育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政教主任主管具体工作,安排各年级学习内容,大型活动等。班主任分管各班具体工作,全体教师由德育处根据实际情况分到班担任德育导师,协助班主任工作。

 

  三、立足现实,丰富内容,提高交流活动教育的实效性

 

  1.注重课堂

 

  普法教育应纳入必修课内容,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保证。普遍开展法制教育,学校除确保法制教材规定内容外,还应充分利用团队活动,晨会等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2.明确层次

 

  初级中学的学生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思想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虽然只有三年,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思维方式却存在较大差异。学校应针对这一情况充分注意教育内容和活动规模的层次性。从而达到提高普法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目的。

 

  3.坚持以人为本标

 

  普法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要树立服务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观念,把维护学校和谐,促进公平正义的法律法规作为宣传的重要内容。促进学校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为学校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其次,要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工作,当前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观念多元化,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权,依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

 

  4.突出法制文化建设

 

  积极探索法治与文化的结合途径,把文化引入到普法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是引导学生对法律发自内心尊敬的重要环节。其关键是在于把法制教育带入到美育,心育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把法律知识以艺术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倾注教育者的一片爱心,使学生在乐闻喜见中掌握知识,提高素质。

 

  四、拓展宣传部,创新形式,增强普法教育的长效性

 

  1.灵活宣传方式,营造普法教育氛围

 

  首先,要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广播台,黑板报及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其次,要采取通读法律、法规原文和专题辅导相结合;分散学习和集中讨论相结合;分班学习、年级组活动和校级活动相结合;法制教育和纪律常规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和弘扬美德相结合;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相结合;正面引导和反面典型教育相结合等学习形式,以提高法制教育的趣味性,达到提高学习效益的目的。然后,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文艺表演及法制主题日活动等一系列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

 

  2.加强社会合作,拓展普法教育空间

 

  当代农村,留守儿童多,隔代抚养的现象十分普遍,建立顺畅的学校家庭沟通渠道,定期开展家庭教育交流活动,定期向家长印发《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资料显得犹为重要。我校为达到积极指导家庭教育的目的,开通了校园信息平台;制定了教师普访制度;并结合家长学校工作在汨罗首创了送教下乡活动,学校组织专门人马,设计了宣传内容,以行政村为单位,组织家长学习;促进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一致,取得了良好效果。其次,就是要注意法制教育的社会性。学校应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加强表少年的法制教育。要把学校的普法教育融入到社会的普法活动之中去。

 

  3.普治并举,强调法制教育的实践性

 

  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法律,参与社会实践。学法必须与守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正当权益相结合,普法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因此一次良好的法治实践本身就是最好的法制宣传教育,且效果远远胜过百次空洞说教。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法制运行的各个环节,强化和规范各类法律服务,把维权和排解纠纷的过程作为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的过程,使法制宣传教育植根法治实践中,真正解决普法教育入耳、入脑、入心问题。

 

  作者:龙美玲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 2016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