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识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将学生的语文学习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及应用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这也符合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优良文化传统,语文课程也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语文不仅包含了历史的痕迹,文化的进程,更是语言发展的脉络。因此,语文的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小学语文,在学校教学中起着根基的作用,它为学生学好语文打好基础,指明方向。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皆语文。
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让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之中,让他们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中更好地把握生活,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 语文教学,走向生活
新课程那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清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这样的要求更加贴近学生,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空间与活力,它的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具有更大的开放性。与此同时要求我们走出原来语文教学的误区,使语文教学跳出教材,走进生活,让语文成为学生生活的好助手而非负担。并且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学习汉字“林”的时候,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是这样记得,两个木就像两个稻草人站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树林。”立刻又有人说:“老师,我的名字里就有一个林字,我就记住了”“可以......”我的话还没说完,又有同学举手:“一个十字架,穿个花裙子就是木,两个十字架,各自穿上花裙子就是林了。”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就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获得了提高。这也起到了语文教学走向生活的目的。
二 结合课文,再现生活
语文教师的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结合所学语文知识,组织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联系语文,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吸取语文知识与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实现结合课文,在线生活的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天生的表演家,而表演他们生活中所熟悉的生活故事,回归生活的真实,儿童对此就更加乐此不疲了。“口语交际”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利用学生爱表演的天性,让学生在兴趣这一前提下进行说话训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接打电话,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的接打电话的经历,再让学生互相表演,互相补充。打电话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表演起来非常活跃,使用的语言也特别丰富,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也变得更加生动。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学习关于古诗或红军的活动等,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另外还可以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个性化的作业。在教学苏教版第二册《世界真美呀》一课时,可以布置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小鸡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时所发出的感叹。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有的用画画来描绘这个美丽的世界,有的用歌声来赞美这个美丽的世界,有的用表演来表达自己对这个美丽的世界的热爱……同学们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三 结合实际,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四 联系生活,深化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处处皆语文。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家庭教育中,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家庭背景进行开展,例如有的学生家里是卖水果的,就可以让他介绍一些关于水果的知识,有的学生家里是卖电器的,就让他设计一条关于家电的广告。在学校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例如可以让拾金不昧的同学进行演讲,表达内心想法对别的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建议学生留心生活,纠正一些商场出错的标语等等。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