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2015-12-13 11: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引起教师行为的变化,反思的实质是对教师全部生活方式的审视,反思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一、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使教师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相信自己才是处理
自己问题的专家;反思是教师发现自己隐性的教育思想的工具。通过反思,对那些在日常中我们意识不到的教学行为、没有深思的教学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真正的理解和观念是从一个人自身的经验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二、要反思,首要的是发现问题,教师可从如下几方面发现问题,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1、通过回顾自己做学生时的经历来反思。自己过去的学习经历成为了自己教学实践的“镜子”,这样很自然地把我们的教学和现在学生的经历联系起来,考虑他们的感受、情绪、思维与行为。
  2、通过对自己教学的回顾进行反思。“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合作研讨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通过学生的眼睛来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学生不断用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着教师,从学生的行为、思维状态、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期待都会反映出我们教学的状况。“学”反映了“教”,从学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发展能力和素质。以此为出发点来反思教的行为,教的目的和教的思想。
  4、通过邀请专家、同事来观察、研究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通过专家和同事的观察并与他们合作、交流,可以使我们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
  5、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反思,不是排斥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来指导教学工作,帮助教师接受新的信息、观点,用新的方式研究我们的行为。
  三、课堂教学中最需反思的几种现象
  1.一味的讲课而忽略了学生的学
  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过分关注教师本身的教学活动,从头到尾只讲不问,而淡化了学生的“学” 。
  反思:上述情况主要是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教学评价的重点必须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在教学效果上突出效能意识,重点需关注以下几方面:1提出问题的质量和价值;2问题解决的程度;3解决问题的代价;4看能否引发继续学习的意愿。
  2.课堂教学上师生互动过于形式化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一问一答,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热烈,像在师生互动,实则是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在灌输学生,致使学生很少有自己的见解。
  反思:上述情况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是教师没有把握好“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质,没让学生主动、积极、独立地思考。作为教师要创设情境,巧妙提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质疑、辩论。让习惯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转变为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
  3.一味搞探究活动,而淡化基础训练
  有些教师上课不敢讲知识点,上课模式基本是“学生自学,互相讨论,教师总结” 一味搞探究活动,而淡化“双基”的训练。
  反思:探究活动必须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来支撑,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深度和广度的接受程度也不同,重过程教学并不表现忽略结论!况且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过程。所以探究活动必须把握好一个“度”。过度的探究活动有时也会变成无效活动。
  4.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
  有的公开课,教师上课大多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进行所谓的“合作学习”,称之谓“小组合作学习” 过一会讨论一次,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讨论后教师依次让学生发言,然后活动便宣告结束。就目前而言,许多课堂中“小组合作”搞得愈演愈烈、五彩斑斓,但美丽的外表只是一种形式,实在无法掩饰其空洞的内容,令人咂舌。
  反思:上述情况中教师以为只要是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其实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体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合作,交换意见。所以必须把握课堂讨论的时机。通常只有在题目的答案多样时、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学生意见不统一时……才进行小组讨论。总之,合作学习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教师已从权威变成了学习者的挚友,从评价者变成了参与者。
  四、如何写教学反思:
  课余课后,我们都应该静下心来细想想:这节课的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作为今后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这样才能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使教学反思录发挥其独到的作用?以下我们再研讨几点做法和体会。
  1、总结成功之处,分享成功喜悦
   作为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这就是成功之处。诸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某一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 思想教育渗透的巧妙之举;备课中忽视的问题到而在课堂上突然爆发出的灵感之花;针对学生课上学习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实施“课后备课”调整教案的内容,以及课文写法特点的延伸……以上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反思的素材。
  2、寻误查漏,及时矫正
    课后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及时矫正,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这样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教材内容处理不妥,有时教学方法选择不佳,有时师生活动不协调,有时教学效果不良,如果不及时查漏,就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杂症”可以找同事或专家一起“会诊” 力求将病例消灭在萌芽状态。?
  3、记录课堂上的创新的火花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学生会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有创意的问题,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给课堂增添异彩,这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对他们无疑是一种赞赏和肯定。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思路。同时,对教师来说,也是教学相长的有利时机。这些难得可贵的见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可以把它们记下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