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加强小组合作探究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2015-12-13 11: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科学课实际教学中,小组活动有时只是流于一种形式,作为科学教师应该从科学合理地分组开始加强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让学生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  科学素养
  《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学习方式便是小组合作探究。在科学课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能够让学生人人参与研究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快乐中学科学,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这样做既发掘了学生个人的内在潜能,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创新探究的精神,提高了学习效率。然而在实际科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有时仅仅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许多任务布置给学生后,不但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匆匆过场,而且任务的提出也缺乏科学性与探究性,小组活动只是流于一种形式,并没有收到真正的实效,学生的个性没有得以展示,更谈不上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谈一下在小组合作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分组要科学合理。
  1、常见的分组形式的利弊。
  常见的小组组合有这样两种形式:一是前后就近组合。大部分的小组合作,往往是前后2桌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这样由教师统一规定组内成员,违背了小组合作的自愿原则,不利于合作的和谐进行。二是自由结伴组合。在组织学生合作时,让学生自由结伴,虽然尊重了学生,但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如小组成员水平不均,人数相差大,个别同学可能找不到合作伙伴。显然,小组间竞争不平等。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性、组织的散乱、学生的参与不平衡等,造成小组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效率低下或失败现象的发生。
  2、分组必须要做到科学、合理。
  科学地进行分组是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教师一般可以先对全班学生进行了解,按照他们学业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合理分组。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应力求平衡,便于公平竞争。科学课一般可以从领导组织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物品管理能力等4个方面把全班学生先分成相对均衡的4类,然后在此基础上,从每组抽取一位组成一个4人小组,分别承担小组的组长、记录员等职务。
  3、努力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为了避免小组合作给人“拼凑”的感觉,教师首先要增强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注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他们思考和表现的机会,要突出学生个体的作用,使每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集体完成学习任务,真正起到“合作”作用。我们要加强小组长的培养。教给他们怎样组织小组发言,如何在小组内分工,如何处理小组内意见不统一时的矛盾。其次要培养小组成员间的配合默契。教会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尊重他人,学会做人。另外要定期调整小组结构和座位,可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去除自我中心,整合不同观点等。
  二、小组合作探究勿忘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小组合作中,成员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习惯,有时会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达不到合作探究的目的。如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1)汇报时,小组内组员们抢着发言,显得有点乱。
  (2)本组组员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其他小组的意见便不再倾听。
  (3)研究中出现意见不一致也不讨论、不质疑,等老师判断。
  (4)探究时参与性不够,有些同学只做了一回观众。
  ……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那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呢?
  第一要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的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这样,既能发现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又能对组内学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小组中敢想、敢做、敢说。
  第二要做到尊重别人、学会倾听。
  小学生往往不习惯听别人的发言,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根本不去听,自己做自己的事,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提出合理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很多启发,从小组其他成员身上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第三要做到主动探究、学会质疑。
  “以疑促学、以疑促思”。在探究中,教师应努力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可以用名人故事引导学生,如:瓦特对一壶烧开的水产生疑问而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对“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的质疑而发明了万有引力定理。从而让学生明白“质疑是学习的关键,是求解的前提,是进步的阶梯”。其次,在学习中可以让学生经常自问:“这个实验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哪些问题我们可以自己解决”“怎么解决?”……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长期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掌握质疑的方法,形成质疑的能力,才能最终深化学生的思维过程。
  三、教师如何定位也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在科学教学中,有时教师的角色定位也会出现问题,这就降低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实效性。常见的现象有:
  (1)教师置身事外,完全放手。
  (2)不敢轻易否定学生。
  (3)探究活动方向完全由老师决定。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不仅是小组合作探究的组织者、引导者,还担当合作者、参与者和亲密伙伴的身份。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通过启发诱导、鼓励肯定、指出不足,保证合作探究的有序、有效展开。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发挥,使全体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使人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引导探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另外,教师还要掌控合作探究的进程,控制好活动时间,做到充分与限时相结合,以造成学生的紧迫感,引起学生亢奋,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教师还要适时给出合理评价,经常性地对各小组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进行鼓励,从而激发各小组奋勇前进的积极性,形成小组之间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局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