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们应该指引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品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
关键词: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 感受 想象
是啊,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倡吃五谷杂粮式的“杂读”,因为“杂读”吸收的营养全面。也就是说,只要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都可以拿来读。
我们又如何能让书的香气象花香一样弥漫在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呢?
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做法:
(一)、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同时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
(二)、还要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比如:学了《独坐敬亭山》,我就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李白的其他古诗;学了《李时珍》,我就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三)、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在这么多的课外活动形式中,其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讲故事”莫属了。因此,我们教学工作者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你看,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五)、指导写读书笔记。
1、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精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1)批注笔记。学生在阅读时使用教师设计的符号在书上作批注。如:“~~”表示重点词句,“--”表示优美词句等。(2)提纲笔记。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写成内容提要,或是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理成结构提纲。(3)摘录笔记。如:摘录词句、段落、小知识、名言、警句等。摘录时要忠于原文,注明出处。(4)心得笔记。即读后感。要求可低些,写时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即可。
3、指导学生循序渐进。要根据年级的不同,逐步提高要求。如低年级可只记下文章的题目,学会必要的生词;中年级可摘录优美的句子或片断;高年级可先学列提纲,后写读后感等。
总之,在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大面积地有效地促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少做题,多读书”。现在,学生整天埋头于各种机械、枯燥的语文训练题中,这样既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又泯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如果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把他们引向文学的海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了《师恩难忘》一文后,我让学生写几句赞美老师的话。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老师,您是大树,头顶蓝天,脚踩大地
,默默地为社会造福,为世界带来一片春色,把我们培育成一片树林。亲爱的老师,我永远忘不了您对我们如春雨般的谆谆教导。
还有一位学生的文笔更精彩:老师,您是海洋,我是贝壳,是您给了我斑斓的色彩。是您送我进入一个彩色的天地,将我带入一个无限的世界。老师,您的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对我充满期待;老师,您是燃烧的火焰,给我巨大的热力。老师,感谢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人生的旅途。
当我读了他们一个个稚嫩的文笔,发自内心的话语,我不禁热泪盈眶。我
想:如果没有平时的大量阅读,学生们能写出如此深刻、优美的语言吗?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曾在她的文集《杂忆与杂写》里有一篇谈读书的文章,颇受启发。她说:“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本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确实如此,读书,就是和自己心仪的人交流思想,增长见识;就是认识世界,丰富经验。这学期开学初,我按照老规矩又进行了新一轮的班委会竞选。一位学生在自我推荐书上写道:“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我希望在一次次的磨练中,自己能变成这朵成功的花。”瞧,多么富有哲理的话语。后来,从他的谈话中得知,他这是在借用了冰心奶奶的话,他说他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搏击风浪的成功者。所以我想说,课外阅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们在书海中遨游时,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文学,并改变着自
己的人生观。书是用来温暖与照亮孩子童年的,是用来抚慰孩子心灵的。
成长与进步同在,进步与读书同在。我们班学生的每一次成长的经验都源自于平时大量的课外阅读。最是书香能致远。如今,看到孩子们因阅读而改变,因阅读而进步,我感到由衷的欣慰。我相信,孩子们心中那一粒粒读书的种子,一定会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