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思考---大班语言活动

2015-12-13 11: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随着幼教的不断发展,幼儿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或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大班语言活动“猜猜乐”在师幼互动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一、定准活动目标,为师幼互动架构核心
  “猜猜乐”的活动来源于教师发现孩子们玩儿时特别喜欢猜谜语,时不时的还念出几个谜语来考问老师。于是教师想设计一个猜谜活动,但又发现猜谜语时只要有一个能力强的孩子猜出后,其他的孩子就停止思考,有时思考的过程甚至成了“等待”。怎样设计一个猜谜语游戏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教师联想到电视节目“幸运52”上的猜动作游戏,初步设计了猜谜活动。几经调整,成为现在的猜猜乐活动。
  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在尝试描述物体主要特征的过程中体验猜谜的乐趣。它包涵“幼儿尝试描述物体主要特征”的能力目标,和“幼儿体验猜谜的乐趣”的情感目标两层含义。而“描述物体主要特征”的前提是对“物体主要特征”的认知。所以,在看似简单却具体明确的目标中,又隐含着对幼儿了解“物体主要特征”的检验。
  二、动态化活动过程,让师幼互动优质有效
  猜猜乐活动的流程是:介绍游戏规则——试玩游戏——分组竞猜——抢答竞猜——小结游戏。整个过程围绕活动目标以游戏法单线直入,虽不复杂,孩子们却自始至终的享受着猜谜的快乐,自觉的遵守着规则,玩的非常尽兴。其师幼互动有:  
  1、双重性互动
  摆脱以往“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是活动的主要形式”,构建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双重性互动。在这个活动中,为了鼓励幼儿积极思考,为了保证所有的幼儿都拥有全程参与的权利,教师改变了以往常用的而两人猜谜的形式,而是让所有幼儿为猜谜者提供信息,使所有幼儿都享有了全程参与游戏的机会。如,除了猜谜者外,其他幼儿都看到了图片——草莓,他们开始绞尽脑汁帮助猜谜者。A幼儿首先说:“是有把儿的”。B幼儿接着说:“水果类的”。C幼儿又说:“是红色的”。D幼儿说:“吃起来甜甜的,加点的时候我们吃过”。猜谜者还在犹豫时,E幼儿补上一句:“上面长有很多点点”。猜谜者就猜出了是草莓。
  猜谜的过程中,猜谜者不断接受同伴提供的信息,积极辨析,以获得正确的答案;其他幼儿绝不是旁观者,他们是游戏的全程参与者,他们需要根据每张谜底图片和猜谜者的反应不停的思索,不断的重新组织与整理,并从不同角度描述事物的特征,最终让猜谜者获得准确的信息-----而猜谜者猜出答案后,要与提供帮助的小朋友一一握手表示感谢,使幼儿与幼儿之间不仅有丰富的语言互动、还有身体动作的互动。既增加了活动的乐趣,也加深了幼儿之间的感情。
  2、全面性互动
  在互动对象的选择上,不仅是能力强的幼儿有机会与教师、与其他幼儿互动,而且内向、能力稍弱的幼儿也同样获得与教师、与其他幼儿互动的机会。如在推选猜谜者时,幼儿纷纷举手都想自己当猜谜者,教师及时提示幼儿推选出那些没参与过的幼儿上前当猜谜者。在发言时,个性内向的A幼儿声音比较小,教师从她的特点出发,为她能够发言而高兴。而个性活泼的B幼儿声音比较小时,教师就对她提出了要求:“声音要大一点”。教师通过温暖而富有感情的互动表达对每个幼儿的接受。而猜谜的小朋友要向每个提供信息者握手,幼儿之间也形成了全面性的互动。
  3、深入性互动
  教师与幼儿两者之间不仅相互扮演着互动的角色,而且彼此间的互动有实质性的内容,具体表现为适当的“巧问”、“追问”和“积极回应”。
  如:三条游戏规则:第一,猜谜者不能看图片。第二,其他幼儿不能告诉猜谜者图片的名称,但可以告诉猜谜者有关图片的一切信息,如颜色、形状等。第三,猜谜者猜出谜语后,要和给自己提供过信息帮助的小朋友握手表示感谢。教师在交代完后问幼儿:“听懂了吗?”“还记得有哪些规则?”这不仅是为了帮助幼儿回忆规则,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通过复述规则进一步理解规则,从而为遵守规则奠定基础。
  在教师小结游戏时提问:“我们要提供什么的信息才能让猜谜者快速猜出来?”一幼儿答:“有效的信息!”教师马上追问:“什么是有效的信息呢?”几名幼儿马上答出:“属于什么类、颜色、形状、在什么地方出现”等物体特点属于有效信息。使幼儿深入思考,把描述具体化。
  当教师“积极回应”幼儿时,有效的梳理幼儿凌乱的回答,帮助其表述完整,又不违背其原意,这样的回应既能有效地推进活动目标的达成,又能激起幼儿的积极情感。如:猜图片胡锦涛时,一幼儿说:“他看部队的时候…他必须坐在…北京…那个毛主席纪念…那个里面看。”我马上回应她:“噢,你是说,在天安门城楼上看国庆阅兵式的时候有他,对吗?”她马上开心的点点头:“对!”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幼儿,因此教育过程往往具有三分之二的不确定性。在“猜猜乐”活动中,同样出现了“意外”现象。如猜图片“蓝鲸”时,其他幼儿提供信息说:“在海洋里的动物,是蓝色的”,A幼儿接着说:“牙齿尖尖,可以吃小鱼。”猜谜者马上想到是“鲨鱼”,似乎是顺理成章。另一幼儿着急的说:“头上会喷水的!”猜谜者说出“鲸”,但是,她的声音很小,有些不确定。A幼儿又说:“有时候它会给人表演的。”其他幼儿立即反应:“不对!”显然,A幼儿对蓝鲸和海豚、鲨鱼等特性区分不很清楚。正当教师想作出适当引导时,一幼儿忍不住说出了谜底,依照规则,此图片作废。这样的互动碰撞可以在以后的延伸活动中进行处理,比如猜海洋生物类,将其特性区分的更清楚。
  总之,师幼互动是师幼之间不断进行着的一种生命之间的沟通和交往,在活动过程中,通过重新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优化互动方式,形成交互影响,达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