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感悟磨子桥小学的课程建设

2015-11-17 09: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十月,对于我们来自大岭山中小学45名干部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满怀着希望,参观了闻名已久的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在这里,我第一次从学校管理的视角汲取了“阳光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教育理念,这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磨子桥小学从显性课程建设入手,通过一系列以人为本的“阳光教育”,形成以“阳光”为核心的隐性课程,通过阳光教师的培养、阳光学生的成长、阳光课堂的建设、阳光管理的实施、阳光校园环境的建设,实现学校精神灵魂的升华和品位的提升。
 一、感悟磨小的显性课程
  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或者说是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所有有组织的活动,与隐性课程相对。①我们感悟到,磨小用其显性课程关爱着每一个学生。
  (一)阅读课程,拓展教育空间
  学生心灵空间是无限的,他们对自然、社会、对人生的探索,对知识和智慧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这与学校教育能提供给他们的有限的学习内容与方式形成巨大反差。开设阳光读书课程,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拓展教育空间,让学生突破学校围墙的限制,在书海中徜徉,提升学习能力。磨子桥小学是书香浓郁的学校,设计优美校园宣传标语体现着对“书香校园”的推崇,“阳光书屋”让我们感受到了磨小的细节教育,他们把阅览室布置成温馨舒适的“书吧”,保存有大量适合小学儿童阅读的优秀读物。每周一节的阅读拓展课,磨小的老师们引导着学生进行有规划的“阳光阅读”:友情阅读——让孩子们在伙伴中学习;爱心阅读——让孩子们在互相帮助中成长;亲情阅读——让孩子们在和谐共处中受益。祝肖何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阅读教学——《走进三国演义》,从这一节课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学生的视野,思维和文学功底,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阅读课程带来的教育效果。体现了阅读课程给学校带来的浓郁书香和文化气息,使学校教育增加了内涵,拓展了空间和深度,越发厚重精雅、雍容大气。
  (二)阳光家乡行,关注孩子的快乐成长之路
     阳光家乡行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紧扣学校“阳光教育”的核心,其中的中英连线项目,为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奠定基础。让人欣慰的是这样的活动每个小学生能参加12次。体现了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理念,体现了“生活即学习”的教育观。他们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积极能动的参与和体验,丰富了对家乡、对所处社区的认识;提高了社会生存能力,如交往能力、做事能力等;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社区的亲和感和责任感。
  (三)学生社团活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没有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素质教育,没有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也不是素质教育。基于这样的认识,磨小积极开发能充分发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社团活动课程。磨小现有IT社团、丫丫舞蹈团等约23个学生社团,学生参与率达80%。他们还定期举办艺术节,以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其社团活动课程体现了磨小的教育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关注人的知识技能转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其终极目的则是倡导在“阳光教育”下塑造完整而健康的人。值得倡导的是,他们的社团是根据社区的特点组建的,如磨小附近就是科技一条街,所以也就产生了IT小社团,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为教育服务的理念。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是学生成才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之一,对于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促进磨小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感悟磨小的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可以追溯到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即指学习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育大辞典》的定义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②布卢姆指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同样重要,隐性课程能很好地达到某些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品质、习惯、态度方面),并比显性课程的明确目标能保持得更久。基于对隐性课程的理解,笔者认为磨小的“十二项修炼””、“十六知晓”,这种潜在的文化,就是隐性课程。这种课程让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一种思想,那就是:除了教给孩子知识,培育孩子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一种行为引领,一种思想启示。阳光教师不仅应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有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阳光的心态才能影响一大批阳光的孩子。因此,就学校来讲,充分考虑到校园文化、管理体制、办学思想等对学生的影响,做到以优美健康的环境熏陶人,以良好的思想引导人,以适宜的制度规范人,以高尚的情感感染人。
  我们再来看磨子桥小学教师誓词:教育,我所从事的神圣事业;教师,我所选择的崇高职业;育人,我所承载的终身使命。……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我们都能改变他们的现状,让他们受益,让他们爱上我们……

  教师誓词的形成凝聚了众人共识,表达了教师意愿,体现了群体智慧,也是学校的隐性文化。教师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实践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思想者。教师的实践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基石。既然教师是一种职业,就应该是有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对教师职业的承诺也就自然是教师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要期待教师誓词可以解决教师的信仰危机,它只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它并非要批评任何教师,而是邀请所有的教师,一起来把教师当成一种专业,一起来将教师誓词化为自己的道德,并且按照教师誓词去行动。这种隐型的积极的文化一旦形成,对学生的影响将比显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持久。
     三、感悟磨小发挥“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合力,走出特色之路”
     通过磨子桥小学校长的报告,我们得知磨小于1993年率先进行了“愉快双语”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巩固学校优势的基础上,2002年,他们实践“阳光教育”呈现从项目特色向品牌特色的转变。从他们的报告中我体会到了校长对教育工作的执着追求和对教育工作的深深情结。为了把自己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办学理论转变为教育实践,他们以课程建设为支点,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显然,他们在发挥着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合力,走出了特色之路。
  课程按其形态载体的表现形式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有人说不重视隐性 课程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或者说是残缺不全的教育。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统一体,二者总是以合力的形式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磨小正是发挥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合力,从原有的英语教学项目特色转向创“阳光教育”品牌。他们提出的“用课程办出学校特色”,正是通过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的方式,通过人性化的情感关怀和人文化的教育措施,引导师生建立起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打造以“阳光”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精神和品位,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这里的“阳光”展示的是一种明亮、热情、开朗、温暖、积极、健康快乐、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境界。它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教育方法,而应该理解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教育理念,它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教育结果,而更应理解为一个过程,一个多向互动、多向反馈和多向影响的过程。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怀着对理想的追求和扎实肯干的执着,教育理想才能实现。回想磨小之行,对比我镇教育现状,深感我们之间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差距,磨小在课程建设等诸多方面的经验和理念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启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