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中

2015-11-17 09: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提高健康水平,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过程。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发展。
  一、营造环境——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师生对话的支持性环境
     所谓支持性环境,就是指能够接纳、容忍不同意见的环境。接纳意味着支持和鼓励,容忍意味着不批判、不压制,尊重学生直接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之间的认知分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不能分开的,教学需要“沟通”和“合作”。情绪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识解释,认识解释引起唤醒的知觉,唤醒的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因此,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环境,就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对话不仅包括知识方面,还包括情感、态度、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通过对话不仅使每个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可以在宽松的环境中敞开心扉,还可以使一些自卑的心态转变成自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二、生活资源——利用生活资源,感受真实数学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标准》中指出:“数学是生活的部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中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或生活经历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真实数学的力量,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强调了儿童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自信是建立在勇于尝试的基础上的。合作学习可以使一些性格内向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与他人沟通,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关系,并能创造小小的成功,鼓励他们获得自信。
  四、个性化发展——尊重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获取个性化发展
     台湾心理学家杨国枢写道:“人格是个体与其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而此一变动缓慢的组织使个体适应环境时,在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念、气质、性向、外形及生理等诸方面,各有其不同于其他个体之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多层次性,鼓励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发新书”时,教师问:“同学们,这里有40本新书,如果我们班每人发一本,够吗?有办法知道吗?请大家想一想、算一算,看谁的方法好?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数一数全班人数,再比较;把各小组的人数加起来,再比较;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加起来,再比较;估计一下,我们班男生19人,女生19人,都比20小,所以够分。……
  五、应用实践——让学生在应用数学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因此,要求教师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教案,从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才能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这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大家知道,有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但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