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科学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2015-10-07 09: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让学生轻松而有趣地学科学,真正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境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探究的机会,把最大的探究空间还给学生,引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亲历探究的过程。因此,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一、学生探究兴趣的激发者
  小学科学课上研究的内容,通常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把学习任务转化为自主探究的愿望。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等基础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找准科学探究的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是有效探究的前提。科学学习是一个充满发现、充满乐趣的过程。教师要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还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更令人难忘的是发现的快乐和满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求在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他们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科学的奥秘,从而获得科学探究的有效途径。
  二、学生研究问题的筛选者
    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研究,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研究问题。学生的知识基础,已有的生活经验不同,提出的问题往往也不是单一的,可能是多角度多层次的。由于研究时空条件的限制,四十分钟的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要及时捕捉、筛选和放大那些充满灵性、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对问题加以筛选,引领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性的问题。这是有效探究的前奏。学生的选题由模糊宽泛到具体明确,逐渐形成清晰的探究方向。学生有了明确的探究方向,会对后续的研究产生持久的动力,主动地设计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案,进而主动获取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学生自主探究的指导者
  学生的自主探究,并不是指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学习和探究,而是和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实验及学习的内容做出一定的规定和调控,从而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安全、规范、有序的进行。
  科学学习过程是通过教师、学生与探究对象三者之间交互作用而实现的,三者不能或缺。在学习中,尽管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但是教师仍有责任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适当的帮助、适时的调控,教师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依据具体问题的特质,依据活动情境的特点,把握指导介入的“度”。既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又给学生预留主动发展的空间,让孩子们“动”起来,并引导他们观察和发现,鼓励他们自己尝试着动手解决问题,给他们铺路搭桥,促进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这样就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制定研究计划、开展探究活动、搜集解释证据,最终形成结论。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教师要好好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导权”,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四、学生自我评价的引领者
  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是以自身作为评价主体而对自我进行评价的方法。自我评价实质上就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自我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形成自我肯定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的欲望。
  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进行自我评价,使自己成为学生自我评价的引领者。教师结合评价指标要素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比较和自我评价,不断从自己的经历中反思自己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它以昨天的“我”作为评价、反思的基础,思考今天的“我”在学习上比昨天的“我”在某方面是否有进步?明天的“我”比今天的“我”是否有提高?对学习状况的自我反思和评价就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策略、进步情况和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是一个自我判断、自我提醒、自我教育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也不再机械地按照教师的要求亦步亦趋,而是以主人翁的方式主动、自觉地反省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状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对知识能力的主动建构。
  五、学生课后探究资源的开发者
  科学学习是一个充满发现与乐趣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关注学情的变化,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把学生的研究热情引向四十分钟以外的时空,使自己成为学生课后探究资源的开发者。科学课不应以下课作为教学的终点,而应让学生带着没研究完的问题或者新发现的问题走出科学课堂,使学生在后续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提升探究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
     学生带着问题走出科学课堂,进行有意义的后续探究,使探究活动突破教学时间的限制和教学空间的束缚,把封闭的课堂变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实现了课内外科学探究的有机结合。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不断开发探究的资源,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方法自主、深入地到生活中进行学习、后续研究,增强他们实践的本领,提升他们的科学素质。
  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准确定位,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真刀真枪地做科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