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矛盾冲突在科学教学中巧用

2015-09-30 09: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在教学重点处激疑、难点处突破、引入处铺垫、结尾处升华,是“矛盾冲突”运用的基本手段。“矛盾冲突”可以促使学生去寻找协调途径,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并获得发展。

关键词:矛盾冲突 科学教学 运用
  科学课堂教学中,“矛盾冲突”主要是指“原有认知”和“现有认知”之间的冲突。利用“矛盾冲突”教学是科学教学的一种策略。通俗地说就是在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情境,设置一些认识、理解、感悟的障碍或者“不和谐因素”,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去寻找协调途径,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并获得发展。
  一、矛盾冲突在教学重点处激疑
  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在教学的重点处,设计问题情境,从而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成。”的不平衡状态。
  如教学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生长变化”的第一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时,可抓住本课重点知识之一:“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设置矛盾冲突。
  案例描述:植物怎么来的?
  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
  生:小猫是猫妈妈生的,小鸡是从鸡蛋里孵化出来的。
  【全班学生流利地齐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师:刚才我们讨论的是动物,再来看看植物。上学期我们学到了向日葵,那你知道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向日葵小苗是从它的种子葵花籽来的。
  【老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的答案。】
  师:从葵花籽的一生,我们知道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其中出生,也就是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师:(出示图片)这些植物,它们又是怎么来的?
  生:植物是从种子来的。
  【一个学生脱口而出,其他学生应和,他们感觉内容太简单,注意力开始分散。】
  师:你们都同意他的观点吗?
  【学生一惊。此时学生发生了第一个认知冲突——植物是从种子来的,难道还有其他?】
  师:你们知道的很多,很遗憾,没有100分。
  【学生特安静,齐刷刷地盯着老师。】
  师:(出示图片)这是什么?
  生:柳树。
  师:有句诗句:“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一个“柳”指柳枝,第二个“柳”指柳树,剪柳条插在泥土里,柳树成长了。柳树用什么繁殖后代?
  生:柳枝。
  师:是啊,插柳枝可以长成一棵大树,也就是用茎繁殖后代。秋海棠可以用枝叶栽培。白薯用根繁殖后代。……
  这些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比较特殊的。所以我们说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此时,学生心中又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冲突——照理植物由种子开始他们的新生命,现在加了“几乎”两字限定。繁殖后代的形式还有根、茎、叶繁殖】
  这样的设计将教学的重点在原有认知和新的认识之间隆重推出,闪亮登场。学生思维的矛盾冲突产生于对前者认知不同的心理的反差原因的探究,冲突于重点处激疑而生,它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引领之举,挑起了学生的探究欲,也点亮了课堂教学的兴奋点。
  二、矛盾冲突在教学难点处突破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第六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案例描述:杯中的纸会湿吗?
  教学准备:玻璃杯、装有水的玻璃缸、纸巾。
  师:今天老师来变魔术。谁提供一张纸巾。
  【让学生提供纸巾,更具神秘感。学生就不会怀疑是用特殊纸巾。学生兴趣高涨。】
  师:(把纸巾一份为二),谁能把这半张纸弄湿。
  【学生一听这么简单,纷纷举手要尝试。这是学生对原有认知的体现。轻而易举纸巾湿了。】
  师:现在我把剩下的半张纸巾塞入杯底,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
  【因为有原有认知:纸巾浸入水中会湿。学生回答当然会湿。】
  各小组实验,并请学生思考,提示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实验产生新的认知:实验中发现杯子里的纸没有湿。在原有知识和新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
  师:杯中的纸巾为什么没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解释新的认知。】
  实验花絮:
  将纸巾放入杯底,倒扣在水槽中,没有湿。
  纸巾一点点湿,因为手湿了。
  操作的过程,杯子斜了,水进去了,空气跑出来了,水占据了空间。
  课堂教学艺术的高下之分就在于对难点的点拨引导,老师以“于难点处穷追”的设置矛盾冲突艺术,让学生思维有质量的运动,有利地激发了他们
  的愤悱状态,同时也将课堂的兴奋点作了理性、深度的渲染。
  三、矛盾冲突在教学引入处铺垫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的导入是上好课的关键环节。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导入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第六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在“水的浮力”时,借助材料:玻璃水槽一个、水若干、废牙膏皮一个(带帽儿的)、小木棍一根来实验。
  案例描述:怎样使牙膏皮能在水中沉浮
  借助用同一个牙膏皮,首先把扁牙膏皮压实放进水槽内的水中,学生观察发现牙膏皮沉到水底。再把牙膏皮从水中取出来,把它的下端打开,用小木棍将牙膏皮撑开,拧紧牙膏盖,再把下端卷好压紧封死,放入水槽的水中,变得鼓鼓的空牙膏皮却漂浮在水槽的水面上了。同一事物为什么在水中会有不同的情形呢?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引入新课题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在这过程中,学生知道,同是个废牙膏皮,其重量没有变化,其所以能浮起来,这是因为鼓起来的牙膏皮占的空间要比原先瘪扁的牙膏皮占的空间大得多,放入水中它排开的水也多了,它受到的浮力也就大了,当它受到的浮力比它本身的重量大时,它就浮上来了,牙膏皮鼓的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轮船、潜水艇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做成的。
  四、矛盾冲突在教学结尾处升华
  课堂结尾是教师在课堂任务终结阶段, 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实践、再升华的教学行为方式。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没有知识就无所谓能力,学过的知识不会应用也不能形成能力。学生经过努力自行获取新知识后,要能应用新知识去判断事物,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学完“杠杆”一课后,问学生:“司马光看到同伴掉到水缸里,他用石头砸破水缸就出了同伴,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利用杠杆原理撬倒水缸,不仅可以救出同伴,还可保全水缸,使学生体会到了创造性思维的乐趣。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是思维上的又一次升华。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呢还要重视引导学生立志于从小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虽然发明创造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经过长期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
  “设置矛盾冲突”是激发学生愤悱状态的方法策略之一。高明的老师不会坐等这种状态的到来,而是自己深入文本去解读去创设。希望更多的冲突点能成为课堂兴奋点,让我们的学生经历愉悦、主动、高效的学习。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