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很多老师常抱怨自己的“苦口婆心”对学生收效甚微,甚至是适得其反、背道而驰。然而老师们可曾反思过,自己的“逆耳忠言”在批评教育时是否已经让学生无地自容,成为使学生产生“恶语伤人六月寒”的心态。
一、如何正确认识批评的内涵
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保护学生的自尊,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其加以评判,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把探索研究的机会留给学生,尊重学生的见解,让学生充分说出他们的想法,对学生所具有的观念给以暴露的机会,以便教师从中挖掘有价值的见解。同时应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批评必须从关心、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循循善诱。应该像学习的春风,总是饱含着使万物复苏的温暖。所以,只要从老师口中道出的批评是出于真心关怀,学生才会乐意接受。
二、批评要讲原则
(一)、实事求是、态度诚恳
毛泽东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切的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空谷来风。同样道理,教师批评学生,评价也要客观,对缺点和错误,既不能夸大,也不缩小,不但要明确指出错在什么地方,还要帮助找出改进方法,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改正自己的错误。
批评学生,必须是真心实意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不能因自己的权威受到了触动,丢了面子,把心中怒气发泄到学生身上,进行挖苦、讽刺、甚至是无情打击。批评要让学生体会到爱心和关切,从而真正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
(二)营造自尊、爱护学生
尽管我们的批评未必有切肤之痛的深刻,但能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出发,学生最终会领悟老师的用意,实际上批评也是爱。孩子哪能没有自尊心呢?孩子在第一次受到了严厉的训斥时,都是觉得很受不了的。他们会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可是经过一次次严厉的训斥,他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学生是很注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的。教师的批语不公能够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影响学生在班级中的威信。小学生还处在自我意识的形成时期,正是培养自尊心的重要关头。只要教师能多给孩子一个信任的微笑,一句表扬的话语,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像春天里的小苗一样,茁壮地成长。
(三)情真意切、因势利导
作为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角度去体会和思考问题,在对待学生的错误上,我们如果急于改变它,学生会从我们的眼中看到不耐心、不信任,从而感觉到对他不抱希望。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利用要有及时性和适时性,在学生的错误出现时,及时地意识到错误的价值,考虑到学生此时的学习心态。当学生处于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时,以批评或惩罚的方式指出错误,很难让学习者心悦诚服,同时也很难引发他的思考,也就很难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留有余地、迂回启发
教师不可急于求成,“消灭错误”的做法或想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学生只有在这样的反复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对一些过程性的概念错误,有时后面的知识对前面的知识会有正迁移的作用。在批评教育时,力求点到即止,留有余地,给学生留下一段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既易于接受,又对老师的宽容产生一种负疚感,从而有利于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
三、批评讲艺术
(一)批评寓讲故事、打比方之中
低年级学生天真幼稚,对道理的理解往往不容易到位,他们有时还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存在,老师对他们的批评可采取傍敲侧击的方式,寓批评于讲故事、打比方或意味深长的动作、言语之中,促使学生深思、自责。著名教育家孙敬修见几个孩子在折树枝,便把耳朵凑过去,装在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好奇地问孙爷爷在听什么,他说是在听小树苗哭泣。“小树苗也会哭吗?”“是呀!你们折了它,它当然要哭。它们说,它们长大好为大家作贡献呢,请你们不要损害它们。”孩子们听了,羞愧得脸也红了。后来,他们自动组织起护林小组。孙爷爷未发一句责备的话,却取得了一般批评所难以取得的效果。
(二)建议性的批评
建议性的批评是指在批评时带有商量、讨论的口气,与学生交换意见式的批评,切忌单刀直入、开门见山。老师以商量问题的态度,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与学生交谈时,平心静气,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打消顾虑,与教师配合,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如“你什么都好,就这方面存在不足,实在可惜”,“你要是不犯这个错误,那该多好啊”。这种和善方式即达到了批评学生的目的,又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爱心,寥寥数语,效果却很明显。
(三)做好铺垫的批评
批评之前,要做好使学生愿意接受批评的铺垫工作。利用晨会课,讲讲面对错误的正确做法;树立榜样,讲讲名人在错误面前是怎样做的;在班级里反复强调勇于接受批评是学生的美德;讲讲“闻过则悲”、“闻过则闹”的危害,从多方面提高学生对批评的承受能力,逐渐在班上形成自觉自愿接受批评的风气。
(四)用表扬代替批评
每个学生都会有缺点和错误,但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听表扬话,不愿听批评话,甚至一听批评就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们如果用表扬来代替批评其不是效果会更好。
大家都知道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当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几个同学时,他只是先制止了他,并没有立即批评他,而且后来还奖励了他四块糖果。陶先生把第一块糖果奖给王友时说:“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奖第二块糖果时说:“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奖第三块糖果时说:“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奖第四块糖果时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块糖果。”如果陶先生当时大声训斥:“你为什么用泥块砸人?难道你不知道这是违反校规的吗?”也许就没有后面王友愧疚的哭了。
因此,老师对学生的批评必须怀着爱心。怀着爱心,含着理解,说出话来就是教育型的,反之,就是非教育型的。
(五)暗示性的批评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学生偶尔有一些过失,在所难免,有的事情只要学生自己或经过
老师暗示,点拨醒悟,大可不必求全责备。有时,轻轻抚摸学生的头,拍拍他们的肩膀很是有效。当然,这种批评是在“已有所语”的前提下,经过暗示批评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它不等同于那种不负责任的撒手不管,而是教师精心的一招,是催人改正、激人上进而不伤学生自尊的一味良药。
(六)戴“功”立“罪”的批评
小学生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许多的错误往往是自控力不足造成的,在认识上不存在什么障碍。对这样的错误,讲多少道理,也往往是徒费口舌,教师不妨“罚”他做一件好事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这种方法可消除犯错误学生的心理负担,还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往往使学生乐意接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善意的批评往往会收到比狂风暴雨般的效果更佳。只要你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是真心为孩子的成长发展着想。相信,孩子一定会接受你爱的传达!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如坐春风”。
综上所述,教育的全过程用一个字眼来诠释,那就是爱!用两个字眼来诠释,那就是人性。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爱的互动,就是人性化的教育。
学生的发展、成长会经历次挫折,会经历暴风雨的洗礼。那是自然的,不应是人为的。教师,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是不应该再雪上加霜、伤口上撒盐的。对待学生的错误,应像农夫爱护禾苗一样。一侏幼苗,受过风吹、霜打,农夫会很痛心的用心去管理,歪了,会把它扶正、加个固定物……。老师缺少的正是这种农夫式的精神!
面对学生经受的挫折,让他们用真心去关注他,用诚心去呵护他,用爱心去感化他。相信学生一定会接受我们与他爱的对流,一定会成为一个合格的、能适应社会、接受社会、创造社会的有用的新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