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炫出诗意课堂的魅力

2015-09-24 08: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的确,儿童生来就是一个幻想家,他们的脑海里永远装着说也说不完、盛也盛不下的奇思妙想。诗歌是凝练的,以简约的语言传递丰富的内涵,而儿童的外表与内心诗同样的生动与丰富。因此,诗意的课堂是一种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回归精神领域的教育。它能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其独具的魅力与光辉。
  一.借诗习诗,让心灵在诗意中自由舞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能不拘形式地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借诗习诗是孩子们诗歌习作的起步,也是学生非常乐于表达的一个写作平台,很多孩子在这个自由的充满灵性的语言王国中,找到了想象的翅膀,写出了富有童趣的诗作。
  一年级语文书上有一首儿童诗《雨点》,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全诗共四句,结构相同。孩子们读后感觉很有趣。在教完此文后,我又顺势引导学生:“雨点还会落在哪儿,还会干什么呢?”于是,孩子们诗兴大发,思维异常活跃。有的说:雨点落在花伞上,在花伞上跳舞;有的说:雨点落在树叶上,在树叶上滑滑梯……我又乘机引导学生将自己作的小诗写出来,张贴在墙上。一天之内,墙上就有了几十首小诗。
  从这些充满稚气又富有想象力的诗句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的诗心随着文字自由地飞舞,孩子们表达的灵感在笔头喷涌。
  二.化文为诗,让心灵在诗境中渐渐浸润
  语文教材往往是借助一定形象,或山川田野、花草树木、鸟兽草虫,或个各种典型化的人物,向儿童逐渐揭示出世界的奥妙,这些艺术想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学生可以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适度地运用这些素材,进行再度“创作”,即“化文为诗”,这也是习诗的一个好方法。如:《识字8》中的这首诗歌:
  天气晴,池水清。
  小蜻蜓,大眼睛,
  飞来飞去捉蚊虫。
  这首诗歌节律明显,语言文字简单流畅,读起来有滋有味。教学时老师请学生反复自读诗歌,领悟儿歌的意境,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听课随想”的形式,用诗歌抒发心中的感悟。孩子们鲜活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他们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天气晴,池水清。
  小青蛙,大肚皮,
  跳来跳去做游戏。
  
  池塘里,荷叶飘。
  小金鱼,吐泡泡,
  游来游去捉迷藏。
  从这些充满稚气又富有想象力的诗句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的心灵随着文字在诗境中渐渐浸润,并渐渐用诗歌来抒发心中的感悟。
  教学中,就是要不断开发、充分挖掘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遇到这样的发散点,我们要很好地利用,对孩子们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这时再要求学生把它写出来,学生完成得既快又好。在小学低年级习作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和语言的联系特别重要。
  三.诗兴飞扬,让心灵在诗情中悄悄涌动
  在一次次读诗、说诗、悟诗的过程中,学生的诗情逐渐被激发,诗心渐渐触动,学生在这种诗意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会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1.借景说诗
  春天我们带领学生漫步在雨化般飘落的杏花树下,嗅着丝丝花香;秋天我们登古塔眺江水,追寻着滔滔澎湃之情。月圆之时,我们邀明月话瑶台;细雨之季,我们观雨丝唱雨景。在大自然中,我们期望孩子们的诗性萌发,诗情涌动,诗兴飞扬。
   请看下面一个教学片段:
   师: 小朋友们,春姑娘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手拉手,一起出去找一找,用眼睛看一看,伸出小手轻轻地摸一摸,用小鼻子闻一闻。再说一说你们眼中的春天吧!
  生:春姑娘轻轻吹了一口气,吹来了燕子,吹绿了小草,吹红了花儿,吹醒了大地,青蛙醒了,布谷鸟叫了,真天真有趣呀!
  生:春姑娘来了,小草从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草地上开着各种颜色的野花,好看极了。
  生:春天在花丛中,小蝴蝶和小蜜蜂在花丛中飞舞。
  生:春天在天空中,小燕子跟着妈妈从很远的南方飞回来了。
  生:春天柳树上,柳树发芽了,长出嫩绿的叶子,柔软的枝条随风飘动,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生:春天在小河里,河水慢慢地流着,小鸭子和小鱼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小河上空有两只小燕子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春天真美啊!
  师:是啊,春姑娘就在我们的身边,春姑娘就像一位魔术师,把大地打扮得这么美!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曲悠扬的歌,一个讲不完的故事……
  在这个诗兴飞扬的过程中,很多同学感到写诗并不是难的事情,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借助想象就能走进超越于具体的事物之外的更为广阔的更生动的是个空间。
  2.诗化日记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伟大诗人艾略特说:“像你闻到玫瑰的香味那样地感知思想,不要让思想直接地道出,而是让它找到‘客观联系物’。”诗歌是一种含蓄的艺术,要让诗歌成为学生心灵感受的自然流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找到这个“对等物”,使学生在这个凭借物中逐步进入诗境去悟诗。这里的“客观联系物”“对等物”就是我们所说的传情达意的意象,由此我们想到了“移情说诗”的方法。抒发诗歌要让学生“有言可发”“有情可悟”。教师要引领学生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
     学生的身边每天都有许多他们感兴趣的,或者有深刻感受的事,怎样让儿童涌诗化的语言抒发自己的心灵感受?我尝试着让孩子通过记诗词日记进行表达。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做到顺口、好听。下面摘录几个学生的日记:
  生:我和弟弟看话剧,路上蹦跳又唱歌,虽然外面在下雨,但我的心里却是暖融融!
  生:做完作业放风筝,开始一放往下掉,后来慢慢放起来。我不由想起两句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生:美术课上做风车,开始我还不会做,做了几遍才成功。真想带上小风车,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去享受和煦的春风。
  儿童诗歌的学习正是为学生习作打开了一扇自由的窗户,孩子们透过这扇窗户看见一个色彩缤纷的语文习作天地。我们要鼓励学生去体验,然后将体验的过程和感受说出来,写下来,变成一首首优美的小诗,让他们成为一个个“小诗人”。
   “我手写我心”。对于孩子来说,几句话就是一首诗,几根线条就是一幅画。让孩子的感受自然流淌,把储存在孩子们想象世界中的语言书写下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