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试论列宁的青年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分

2015-09-07 08: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920年列宁在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青年团的任务》的演讲,演讲蕴含着丰富的青年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思想。
    一、号召青年选择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到底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是决定其人生走向的一件大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高度重视青年理想信念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唯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或马克思主义信仰才是科学、正确的信仰,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对于信仰形态的科学选择。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号召青年应该选择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一)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使命是青年选择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客观需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因此,理想信念表面上看来是“个人的私事”,但它实质上却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社会的任何人的信仰都不可能脱离当时的社会而独立存在。对于俄国青年的信仰选择也是这样。列宁认为,俄国青年的信仰选择不仅要紧密结合当时俄国的社会实际,更要把个人信仰与历史使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命是指重大的任务或责任。历史使命是指应该为社会或时代承担的重大的任务或责任。俄国青年的历史使命是由俄国当时的国情决定的。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当时的俄国正处在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历史时期。此时,俄国青年的历史使命就应该是“在改造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同时”,还要能够“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因为“上一代工作者所能完成的任务,至多是消灭建筑在剥削上面的资本主义旧生活方式的基础”,“至多也只能建立一种”能够“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阶级保持自己的政权”并“奠定巩固的基础”的社会制度,而“至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建设”,[1]281即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青年的肩上。所以,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使命是俄国青年应该选择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客观需要。
    (二)共产主义学说的科学性、崇高性是青年选择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石
    重大的使命,艰巨的任务,必须有科学高尚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俄国青年既然需要承担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重任,就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支柱。历史和现实均已证明,马克思创立的共产主义或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科学、高尚的理论。列宁对此也有过经典论述。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列宁指出:“俄国在半个世纪里,经受了闻所未闻的痛苦和牺牲,表现了空前未有的革命英雄气概,以难以置信的毅力和舍身忘我的精神去探索、学习和实验,经受了失望,进行了验证,参照了欧洲的经验,真是饱经苦难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1]136-137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再次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科学性进行了总结概括。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学说起初是19世纪的一位天才的社会主义者——马克思的个人著述,但后来能够“成为全世界千百万无产者的学说”,并且已经“掌握了最革命阶级的千百万人的心灵”,关键在于“马克思依靠了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坚固基础;马克思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共产主义”,更由于马克思“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做的最确切、最缜密和最深刻的研究,借助于充分掌握以往的科学所提供的全部知识”认识并且证实了“资本主义发展必然导致共产主义”的结论。同时,由马克思首创的这一学说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也不是为了少数剥削者的私欲,相反,是为了多数人即无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是“全世界千百万无产者的学说”[1]284。这又说明共产主义学说是崇高的。共产主义学说是科学的、崇高的,以共产主义学说为核心内容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必然也是科学的、崇高的。因此,共产主义学说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崇高性是青年应该选择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石。
    二、强调学习和道德养成是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青年知道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还不够,还必须深入思考怎样树立这一理想信念的问题。列宁认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是头脑自生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人们后天努力习得的结果,是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而现实的反映。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主要从注重学习和道德养成两个方面阐述了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途径和方法。
    (一)首先要注重学习
    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学习:一是学习共产主义知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首先表现为一种思想体系。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习共产主义知识。在《怎么办》一文中,列宁反复强调加强科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他提出了“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311,“工人阶级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2]317“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体系的加强”[2]327等科学论断。后来,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进一步深入、详细地论述了学习共产主义理论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他指出,学习共产主义知识不能“只限于领会共产主义著作、书本和小册子里的东西”,而应该在把这些东西读得烂熟的同时,还要善于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并“按共产主义的真正要求去行动”;也不能“只从书本上领会共产主义的论述”,更不能“离开工作、离开斗争”去另搞一套,而应该同“日常各方面的工作联系”。总之,对于共产主义或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学习,“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1]285。在这里,列宁针对人们学习共产主义知识的一些错误做法,提出了学习共产主义知识的正确方法。
    二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学习共产主义知识对于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重要的,同时它又不是唯一的。列宁认为,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也是极其重要的。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最终是靠人们在各行各业辛勤工作干出来的。当时俄国的国内形势是“ 紧接着俄军事任务即保卫共和国的任务之后,我们即将面临经济任务”。青年若想很好地完成这一经济任务,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在现代最新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恢复工业和农业”。做到这一点,“仅仅识字还不够”,“仅仅知道什么是电还不够,还应该懂得怎样在技术上把电应用到工农业上去,应用到农业的各部门中去。”[1]287因为在列宁看来,“共产主义就是利用先进技术的、自愿自觉的、联合起来的工人所创造的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1]17“只有接受了现代教育”,“才能建立共产主义”;[1]287“只有掌握了一切现代知识”,[1]288才能完成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所以,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是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又一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要注重共产主义品德的自觉养成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它有具体的表现领域和层次。其中,与人们生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道德领域。列宁认为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还应该在道德方面进行修养、锤炼,自觉培养共产主义品德。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反复教导青年,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树立不仅在于把共产主义的词句背得烂熟,还应该把共产主义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要善于“把共产主义由背得烂熟的现成公式、意见、方案、指示和纲领变成能把你们的实际工作统一起来的活生生的东西,把共产主义变成你们实际工作的指针”[1]288,因为“超人类社会的道德是没有的”,共产主义道德即无产阶级的道德“是从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中引申出来的”,“是完全服从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1]289的。列宁还进一步指出,青年人要积极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共产主义品德,应该“把自己的训练、培养和教育中的每一步骤同无产者和劳动者不断进行的反对剥削者的旧社会的斗争联系起来”,使道德“上升到更高的水平,为人类社会摆脱对劳动的剥削服务”。这种先进的品德在当时社会主要表现为“团结一致的纪律和反对剥削者的自觉的群众斗争”。另一方面,列宁还告诫青年应该努力规避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些不良的道德习惯和心理:“只关心自己而不顾别人”,“我赚我的钱,其他一切都与我无关”[1]291-292等等。因此,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共产主义品德。
    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除了青年自身积极努力之外,学校也应该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如上文所述,学习共产主义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共产主义品德的养成,确实需要青年自身的积极努力才能做到。不过,马克思主义认为,引起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同样,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仅需要青年自身努力这个内因,而且还需要能够促使内因发挥作用的外因。列宁认为,青年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学校是极其重要的外部因素。学校教育“应当以旧社会遗留给我们的材料为出发点”,“利用旧社会遗留给我们的全部知识、组织和机关,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人力和物力的条件下”,[1]282“在否定旧学校的同时”,还要善于从旧学校中“吸取我们实行真正共产主义教育所必须的东西”[1]283。
    三、告诫青年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实现要从平凡而普通的劳动做起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具有崇高性,但是这种崇高性并不像有的人所理解得那样高不可攀。其实,这种崇高性是有层次性的,往往要经过基础层次、中间层次和最高层次等才能最终实现。简言之,它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一样,也体现着广泛性要求与先进性要求的有机统一。理想信念来源于现实。同样,理想信念的实现更离不开“沸腾的实际生活”[1]292。对于青年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实现,列宁非常注重其现实性和朴实性,不厌其烦地教导青年不要鄙视看似平凡而普通的劳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实现恰恰需要从这样的劳动做起。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的结尾部分通俗易懂地阐述了这一点。列宁首先讲了俄国社会当时最司空见惯的一件工作——扫除文盲工作。他指出:“在一个文盲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单靠苏维埃政权颁布一道命令,或者靠党提出一定的口号,或者派一部分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这项工作,那是不够的。还需要青年一代自己把这个工作担负起来”。青年应该“自己站出来说:这是我们的事情,我们要联合起来到到农村去扫除文盲”,努力“帮助那些靠自己的力量摆脱不了文盲愚昧状况的青年”。在一般人看来,扫盲工作是极其普通的简单的小事,但在列宁看来却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工作中,青年男女才能培养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紧接着,列宁还讲到了另外一种工作——城郊菜园的工作。管理经营城郊菜园是一种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劳动。不过,它也能折射出从事者的劳动态度。因为当时俄国的形势是“人民在挨饿,工人在挨饿”。如果觉悟较高的青年人担任这一工作,并且经过艰苦劳动能够使菜园数目增加,面积扩大,发展菜园,使人们不再挨饿,这同样“也是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任务之一”,是每个青年团组织,每个青年团支部“自己的事情”。不仅如此,列宁还认为在农村或自己的街道上帮助做一些事情,同样能折射出共产主义光辉。总之,在列宁看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崇高的,同时它的实现又是具体而现实的,更是能够实现的。扫除文盲工作、城郊菜园工作和在农村或街道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虽然貌似平常和简单,但却是构成“共产主义社会大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列宁认为,每个青年人都应该脚踏实地从平凡而普通的劳动做起,不仅不能嫌弃劳动,而且更要“善于劳动”[1]294-295。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迈出坚实而有力的一步。
    四、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启示
    (一)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题,在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阶段的今天,意义尤为重大。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等客观原因,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务实 。现在的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能够像列宁讲述的那样“领会共产主义教科书、小册子和著作里所讲的一切知识”的人能有多少?能够“把共产主义书本和小册子上的东西读得烂熟”[1]282的人又能有多少?答案是不容乐观的。总之,在我国现阶段,有些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学习劲头以及学习效果,是令人堪忧的。因此,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努力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化、大众化,设法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和兴趣,是当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所面临的一项极其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二)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掌握专业知识的辩证关系
    从目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多数能够积极主动地掌握专业知识,学习劲头也比较足,但对于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差远了。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凡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其主要原因都是由于没能很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和价值,没有科学认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与掌握专业知识的辩证关系。实际上,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掌握专业知识的辩证关系,就像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反复讲到的那样,学习共产主义知识是第一位的,不可动摇的;同时,还要积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这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对于当今的大学生也是如此。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人们所面临的工作、生活方面的挑战在与日俱增。作为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而言,只有认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再辅之以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三)把大学生劳动教育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劳动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本前提,强化大学生共产主义劳动教育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个重中之重。近年来,虽然多数高校重视大学生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践教学方面也加大了力度,但有些社会实践和实践教学是以“走一走、看一看”的形式开始和结束的,这样就忽视、冷落了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俄国青年的历史使命是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列宁因此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同样,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7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使命,同样不能忽视劳动。所以,无论是高校的社会实践还是实践教学都应该把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摆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对学生进行劳动观教育,尤其要引导学生走到人民群众之中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使他们在平凡而普通的劳动中锻炼聪明才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