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道德观念下的高校教育管理的问题研究

2015-09-07 08: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管理具有道德性质,管理活动通常要依靠特定的道德原则和要求来进行。管理与外界活动息息相关,因为其准则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体制下决定的。在管理中关注道德的培养,是现阶段管理内在需求。在道德观念下的高效管理中,高校学生管理应明确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加快大学生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协调统一性有很大的帮助。其主要任务就是尊重关爱大学生,同时管理、教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一、从道德观念关注高校学生管理
  从道德角度出发,高校学生管理将刨除约束和规矩的限制,变成一种自由的,和谐的人文生态环境。道德观念下的高校学生管理,主要利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通过大学生自我反省和对自我良知的感悟,使每个个体在集体中都可以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创造一个理想的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理解管理制度的道德特性
  高校学生的管理制度主要有行为规范、生活规范、纪律规范等,这些仅仅是一个道德行为准则,制定这些规范的目的就是想让高等院校即所谓的小社会能够有秩序的运转。所以,高校不仅通过规范使大学校园处于一种平静的状态,而且是约束大学生行为道德的力量。能够正确理解学生管理制度的道德特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管理中的“人性推断”。以往的学生管理我们都很自然的从“人性恶”的一面假定,对大学生进行灌输和操作,与此同时在管理中往往统一的要求来对待个性迥异的大学生,以防范为主引导为辅。道德观念下的管理前提是假定人都是善良美好的,首先管理人员应充分肯定大学生善良的本性,相信他们可以合理的定位,内心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在不断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塑造自己的人性和道德,可以不断的提高自我能力,不断的超越自己。
  (二)明确管理主体与大学生之间的交互性。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管理主体应将自己归为集体中,明确同学应做的事情,并且能够协调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在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基础上,理解在道德观念下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能够积极主动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师生和同学之间都应保持畅通的交流,例如在院校举行的活动中,老师应积极参与,这样大学生的集体生活就成为师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久而久之,大家将会产生一种默契,很快地就融入到集体中,与此同时相应地明确评价或制裁的标准,用以帮助个体的行为符合管理主体的行为,满足道德要求, 提高和保护大学生在集体中的利益,使“自我”与“他我”通过一个共同的集体达成一个统一体,改善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使之共同承担高校学生管理的责任。
  目前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我们通常只关注一个主体,即教育者。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教育者在思想上已经与大学生现在的生活产生矛盾,这样一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管理中消失。道德观念下的教育管理活动或教育者是要不断的提高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从而使独立的关系成为群体内部交互管理主体关系。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这种道德渗透将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意识,同时个人的道德观念提升又将促进高校学生管理道德发展的速度。
  二、明确高校学生工作干部在管理中的意义
  尊重和关爱大学生体现了一种人道主义精神。人道主义把人本身看作最具有价值的思想体系,即善待一切人。它注重人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和自我选择,特别注重人自身潜能的实现。从人类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 社会财富的丰富和社会繁荣都是在人类潜能不断发掘的过程中增加的。所以,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注人道主义精神,可以提高大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实现自己的潜能。
  三、高校学生管理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
  (一)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可以使个人与社会能够公平、合理、友好的相处。学生不但拥有正当权利的自由,又有尊重他人的义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承认学生个人权利的合理性,又要正确认识大学生的的义务。
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我们应奖赏有道德的学生。比如,学习勤奋、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他们应该在奖学金的取得、就业等方面有所回报,以体现管理制度的公正性。
  (二)平等原则
  对高校学生管理而言,大学生都应享有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的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自由发展权、体育运动权、良好的学习条件权、各种文艺活动的参与权等。管理者应同样地对待同等的情况。每个学生都应该具有平等地享有使用学校的师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学习资源的机会,平等地享有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平等地享有成为学生干部的机会等。
结论
  在道德观念下逐渐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的自我能力,自我认知力不断得到提升,这样才能真正建设一个和谐的人文生态环境。注重学生的权利及义务,同时深入地研究了高校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创造一个师生一体的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王志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与“生命关怀”.为了未来的事业[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田建国.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为了未来的事业[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