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能力分析

2015-08-28 13: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抓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物理教学只是一个起点,此阶段的教学应着重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首先,得从物理的定律和公式等基础知识学起.如果学生物理基础知识学得不牢固,掌握得不透切,教师所列举的习题讲完了,还似懂非懂、不知所云.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全方位复习,牢记物理学中最常用的公式名称及公式,公式所适用的条件,公式中各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各物理量所用的单位及用什么符号来代替等等.每次习题课之前就让学生回忆一下.教师再适时的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多进行基础知识解答练习,学生就能灵活地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学生进一步学好物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钻研教材、精选习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前提下,初中物理习题课的首要任务是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在进行习题课讲解时,对习题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只有认真钻研物理教材,精心挑选所讲习题,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对物理课感兴趣.
  1.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物理现象,这些好素材,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作为趣味性习题进行讲解.例如,在教学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可以出这样一道习题:小明去上学,学校规定上午7∶45到校,8:00点准时上课,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6公里,如果他妈妈开车以平均速度是10米每秒的速度送他去学校,问小明7∶40 从家动身去学校,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小明迟到了.教师接着再提出另一问题:如果要小明不迟到,他必须在什么时刻开始动身呢?通过联系实际情况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体验到物理知识对日常生活所带来的作用.
  2.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解的习题解答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密度应用练习课上,教师可以出这样一道习题: 一个体积为4.25×10-4 米3的钢球, 其质量是2.8千克,已知钢的密度为 7.8×103千克/米3, 试判断该钢球是空心的, 还是实心的? 这个习题可以有几种解法:①比较密度法:由钢球的质量m和体积V, 求出钢球的密度,再与已知钢球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求出的钢球密度等于已知钢球密度,则钢球是实心的, 如果小于已知密度,则是空心的;②比较质量法:由钢球的体积V和钢球的已知密度, 求出与该钢球体积相等的实心钢球的质量,如果求出的质量与已知质量相等,则该钢球是实心的,如果求出的质量大于已知质量,则该钢球是空心的;③比较体积法:由钢球的质量m和已知钢球的密度, 求出与该钢球质量相等的实心钢球的体积,若所求体积与已知体积相等,则该钢球是实心的,如果所求体积小于已知体积,则该钢球是空心的.通过以上练习,促进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50 m,以20 m/s 的速度通过一座长2.6 km的大桥,问需要花多少时间?”教师可以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200 s,那么这座桥全长多少呢?”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桥长、火车车身的长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车身的长度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三、重引导,多探究
  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口或动笔解答物理问题.整个习题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探讨.教师要善于并及时地给予指点.解题过程中,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完全、不透切,往往会把公式或定理生搬硬套的运用到习题中去.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给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学完二力平衡后,出如下习题让学生讨论:“起重机将重量为M的物体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三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面对上述习题,绝大部分学生会认为匀速上升时所用的拉力比物体的重力要大,而匀速下降时所用的拉力比物体的重力要小.从学生解题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被物体上升和下降这一过程所迷惑,而忽略在这一过程中都是“匀速”上升或下降的.教师引导学生找到原因后,再提出问题:“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它将如何运动呢?”通过对物理习题进一步探究,从而解开这个教学难点,让学生对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总之,习题课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