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具备逻辑性明显的特点,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数学知识的应用广泛,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中的具体案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
传统数学教学教师注重对于教材知识的分析,学生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不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从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1.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随着信息科技时代的来临,传统的背书式人才已经不符合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准确并且迅速的数字计算能力,缜密的逻辑思考方式以及灵活的空间想象能力是现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之一。初中是学生得以通过数学教学提升对数字、图形敏感度,以及形成良好逻辑思维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认识数学,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终能灵活运用公式、概念等解决数学问题,那么数学对学生来说将不再是一门复杂深奥的学科,而是学生愿意主动钻研,在数学的海洋中探寻知识的奥秘。
2.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而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提升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让学生较好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展开思考的氛围,让他们通过对比分析、抽象理解、逻辑分析等方式学会逐步剖析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初中数学逻辑分析能力培养的策略
1.引导学生加强题意分析
数学问题以抽象的形式化材料为主,教学也是一个充满思辨和推理的活动,解题过程需要学生接受信息、存储最后进行加工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密度得以提高,而正式解题之前的题意分析和确定解题方法是重要步骤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充足的分析再下手,促进逻辑思维的内化,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主动性。例如:已知x2+4x+y2+6y+13=0,求4xy的值。学生在分析题目时,会得到两种解题方法,一是求出xy的值,二是分别求出x和y的值。该方程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所以可排除第一种可能,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可得到:x2+4x+y2+6y+13=x2+4x+4+y2+6y+9=0,即(x+2)2+(y+3)2=0,由此联想到a2+b2=0,根据a2≥0,b2≥0,要想使a2+b2=0唯有另a=0,b=0,可以直接求出x和y的值。
2.兴趣教学,激发学生动机
增强兴趣是刺激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中无法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教师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将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的感受,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课堂枯燥无味,例如,教师可以按照例题中几何体的外观事先制作道具,在给学生讲解题目后,让学生通过对各个侧面的仔细观察,画出主视图和俯视图等,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达到了兴趣教学的目的。
3.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教师要摒弃以讲解概念和公式为主的观念,开展情景教学,根据问题中的实际情景进行模拟,或是将抽象的数字融入具体的情况当中,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受。例如,在相向或相遇问题中,刚接触问题时学生并没有对题目有充分的理解,教师可以请几位同学在教室中行走,让学生观察同学的前进方向和最终到达目标的先后情况等方面,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过亲身参与和对情况的观察进行了逻辑推理,个人的综合分析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强师生交流,有利于互动性教学模式的形成,提高学生兴趣。
4.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同学在解决了问题之后会考虑是否存在其他解题方法,教师也要鼓励其他同学进行多角度的考虑。一题多解有助于学生构建求异思维,对学生的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十分有利。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举一些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广泛的联想,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开拓了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性。
三、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兴趣教学、情境创设等方面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
作者:陈俊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