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实施问题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的方式分析

2015-08-28 13: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反馈;评价
  目前课堂反馈现状,不容乐观.反馈往往受到一些教育管理者及教师的忽视,导致评价无法发挥其真正功能.发展性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务必由下列新的视角进行思考.
  一、课堂教学中反馈的不足
  其一,反馈简单模糊化.课堂上,教师常用“不清楚你在说什么?”等表面浅显的反馈评价.这样的模糊评价学生不知自己错在哪里.其二,单调化的反馈.分数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反馈形式.例如,一些教师将分数>80定为优良,60~80分为一般,若两个学生一得79分,一得80分,谁能说清一分之差的不同呢?可是,面对反馈,即一个优良,一个一般.仅以分数为反馈标准,令学生、家长及学校管理者难以了解学生综合的实际水平.其三,忽视采取的策略及手段,注重完成质量.此为传统评价忽视过程仅重结果的体现.一些教师认为,应对学生完成的样本进行评价.比如,答完的试卷、完成作业等,而学生采取哪些手段则排除于评价及反馈之外.其四,以学生学业成绩进行学生整体阐述.很多教师认为,得高分的学生即为好学生,其一定是道德高尚、心地善良,乐观向上的,反馈给学校管理者以及学生家长,自然会将高分学生形容为:“刻苦努力、热爱集体、团结学生”.对得分低的学生,反馈为“学习不努力,待人冷漠”等.其五,反馈的原动力为尽责,而非学生后续发展.教师反馈给家长及学校管理者最多的是分数,惯例为一学期一次,亦经常采取成绩单模式,一些教学评价反馈的原动力并非为学生后续发展,主要为尽责,要尽到学校明文规定的教师职责.
  二、弥补课堂反馈不足的措施
  1.反馈的激励性
  课常上,学生回答问题而引发“哄堂大笑”之事常有发生.多数教师对学生近似荒诞的回答而感到无耐或是哭笑不得.很少有教师会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维护及鼓励回答错误的学生.比如,当教师让学生总结抛物线y2=2px(p>0)的特征时,学生回答:“抛物线焦点F和准线L关于原点对称.”此种解答明显错误,因此引来全班哄堂大笑.若此时,教师以“你回答错误!”来反馈学生,无疑让感到难堪的学生会更加难堪,也许从此以后,他对数学的学习都是一道抹不去的阴影.若是,教师巧妙的换一种角度,这样去评价:“王×学生的回答有道理.焦点F的横坐标为……,准线L的方程为……此二者的确给人对称之感.”教师如此评说,全班学生无话可说,最主要的是回答问题的学生受到激励,事后一定会认真努力去学好数学.
  2.了解反馈对象的需求
  有效的反馈,首先务必了解反馈对象的需求,然后再了解反馈目的及基本构成.主要而直接的反馈对象:学生、家长与学校管理者.不同的反馈对象对来自教师反馈有不一样的需求.
  3.正视反馈模式及特点
  不同的学校、学科、教师、学习单元等皆有不同的反馈模式,反馈模式呈多样化.主要介绍几种模式.模式一:当堂口头模式.即教师对学生进行即时性的口头反馈.此反馈模式最大特点是师生间能在反馈时诱发的误解立即进行改正,评价信息能够顺利流通.模式二:家长会.家长会为家长和教师面对面交流,此模式可提高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家长和教师能够深谈,有些直接反馈给学生的信息也许将对学生产生的危害,而教师可以在家长会上私下告知家长,商量对学生的教育对策,如此规避了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危害.模式三:致家长书.其有别于期中及期末给家长的成绩单,它一般为一封信的模式的建议性书信.是教师采取的补充性反馈模式,优点充分利用教师和家长闲暇时间,缺点信息量太少,只可用于补充性反馈模式.模式四:成绩报告单.初期为学校和家长交流学生在校的学习状况的一种模式.其优点可给家长孩子在校的整体表现反馈.缺点不能让家长通过报告单去发现孩子存有的问题.反馈模式皆有各自优缺点,为了让反馈更加有效,教师务必了解各种反馈模式特点,展开优化组合,以产生最优化的反馈.
  4.创设反馈、发展间的通道
  反馈、发展间通道的创设,即为评价者、被评价者间的通道创设,也就是教师与学生及家长间的信息共享通道.好的反馈为情境性的对话,此种情境对话过程中,师生展开交流,方可推进学生实际发展.教师与家长间亦展开沟通对话,让家长逐步融入至评价圈内,让家长充分了解评价的内容及意义,让学生、家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形成合力.教师可依实际状况选取及构建可产生此通道的反馈模式.反馈对象不同,反馈要求亦不同,所以,需以不同的模式进行反馈,经科学有效的通道进行对话,方能促进学生实际发展.
  总之,评价能否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学评价关键环节中反馈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教育中,只有教师懂得反馈的重要,对反馈当下存有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有充分的了解,针对学生的评价创新方可顺利展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方可获得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Nitko, A.J.Educational assessment of students[M]. New Jersey: Upper Saddle River,2001.
  [2]李放,等级制与百分制在学生评价的作用[J].教育科学,2011(4).
  [3]连云海.教学评价中的关键因素[N].文汇报,2012-6-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