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 人文 生态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交互式电子白板越来越多的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在近两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实现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载体的多种媒体共用,促进生生、师生互动,拓展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营造人文生态氛围,实现高效课堂的建构,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一、利用白板创设教学情境,点燃学生兴趣的“着火点”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似路灯,可以引导学生走向成功;兴趣似帆船,可以载着学生驶向远方;兴趣似羽翼,可以领着学生翱翔天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引领学生奔向光明。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情感,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生态课堂,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有活力。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听深情并茂的声音,看栩栩如生的画面,赏意蕴深厚的诗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需求,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创造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中,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将蝴蝶赶到山谷聚会的情景描写得惟妙惟肖,特别是几个动词的运用,更是锦上添花:“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对于二年级学生,他们对这些动词的理解是模糊的。为了让学生感悟文本的语言美,品味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感受到美的熏陶。我在教学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出清澈透亮的小溪、争奇斗艳的花丛、高耸入云的树林、自由翱翔的小鸟的情境。建立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帮助电子白板上的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到山谷中聚会,在“指挥”蝴蝶时,学生兴趣盎然、激情四溢,切身感受到蝴蝶去山谷聚会的迫切心情,也理解了作者用“赶”这个词的精妙。我趁机借助这一过程帮助学生辨别“飞过”“穿过”“越过”这些动词的细微差别,可谓是“乐中学,学中乐”。
二、利用白板分解知识难点,搭建学生认知的“停靠点”
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但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如何分解难点成为人文生态课堂的瓶颈。分解得当,教师会巧妙地搭建平台,让学生拾阶而上,水到渠成;否则它会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造成学生“知难而退”,丧失斗志,甚至一蹶不振。借助白板,我们可以展示我们不能描述的情景,放出我们不能说出的声音,渲染出我们不能写出的意境,恰到好处地分解难点,促进学生认知的快速突破,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课文《草原》中,作家老舍笔下的“民族情深”——蒙汉亲如一家的情感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是那么的遥远,又是那么的陌生。如何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字里行间流淌着的这股深情,凭老师的说教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白板,通过链接,适时适量地引入了从抗战时期到“神八飞天”蒙汉人民互帮互助的事迹资料,从远至近,从陌生到熟悉,交替出现,蒙汉情谊就这样一片片、一段段、一步步地走进了学生心中。抽象的民族之情渐渐融化在具体可感的事情里,蒙汉亲如一家的情感就这样为现代的孩子所理解、认同、接受。
再如,苏教版六年级课文《安塞腰鼓》,这篇课文将高亢的安塞鼓声演绎为一首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鼓曲,传递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洋溢着浓郁的地域风情。在本文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是较难把握的一个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感悟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让学生根据提供的音乐、视频,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上相应的音乐、视频,并利用白板的回放功能,互动评议,逐步深入,读出场面的静谧与欢腾,读出黄土高原人民的精神面貌,从而体会到浓郁的民族风味,深厚的民族文化中的情结。
三、利用白板内置资源宝库,刺激学生思维的“触发点”
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内置了资源库,它提供“图、文、声、像”等信息,实现“图文并茂”、“声情融会”、“动静相兼”、“视听并用”的逼真的表现效果,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思维触角。白板内置资源宝库,它刷新了教学中惟教材论的狭隘观念,刷新了阅读教学中以课教课的封闭行为,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了生成、开放和整合有机融合的一种飞跃,使语文课堂开放而有活力,使学生更加灵动而有智慧。
例如,教学《水乡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重难点——“千首曲,万首歌,装满一箩又一箩,唱咱水乡新生活”后,我安排了仿照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学生创编诗歌。由于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基本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不够,体验不深,对身边的农村生活很陌生,谈何对江南水乡的耳熟能详?于是我充分利用白板内置资源库,灵活改变教学程序,先让学生观看相关图片、视频,运用远程功能回放农村孩子、农民的生活情景、令人流连忘返的江南美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诗歌创编。磨刀不误砍柴工!后来学生思维一泻千里,发言绘声绘色,酣畅淋漓,课堂高潮风起云涌,连平时有些木讷的学生也有话可说了。课后写教学反思时,我由衷地写道:利用白板内置资源库,既进行了学生语言训练,又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白板带动感官参与,夯实学生能力的“提升点”
人文生态语文课堂的基本标准之一是把课堂视为师生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场域,这里不仅有知识的相互学习、讨论与生成,更有一种内在情感、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多维交互与影响,以及学生综
合能力全面完善与人文品格的养成。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过:“教育的全部目的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优化教学过程,以它独特的动静结合的魅力,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的综合投入;以其可以反复使用的特点,创造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中来,最大化实现学生披文入境、提升能力的理想效果。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咏华山》,诵读“啊!华山真高哇!”时,学生读时往往轻描淡写、泛泛而读、浮于表面,没有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根据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形象思维占主导,朗读指导时我利用交互性电子白板的绘画功能,在请优秀学生深情并茂地朗读后,我请其他学生上白板画出自己感觉里的华山,并标注其高度。随着学生在电子白板现场操作次数的增加,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华山的高度,读、画、点、悟,循环往复,华山的高自然而然地移植到了孩子们的脑海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产生了声音中的华山、笔下的华山、画面上的华山、脑海中的华山,争先恐后地朗读,前赴后继地画画,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图文结合,互动参与,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感悟水平、朗读水平、动手水平,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必须做到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亲自看一看;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亲自想一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亲自说一说;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亲自做一做。”这是对素质教育的最佳诠释。回归教育本原、贴近学生数学化发展需求,是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五、利用白板形成有效评价,激发学生成长的“助推点”
教学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及其重要。新课程倡导多主体评价,强调师生共同参与的交互式评价模式。我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设置“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等阶段性评价内容,及时进行阶段性评价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肯定进步与成绩,找出问题与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同时,也使自己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例如,在学生作文教学时,我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将学生作文批注的地方生动活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领学生一起来评价、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一则可以把学生的习作投影在电子白板上,请学生利用电子白板中的钢笔工具对习作进行修改,并阐述修改的理由和认识,这样习作评价更清晰、有效,成效会更加明显。二则利用电子白板的强大记忆回放功能,将修改的整个过程都记录下来,适时回放,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记得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壁上有这样一段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当学生自己动手去修改文章的时候,这是学生用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一起参加学习的过程,它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活跃的思维能力和扎实的地实践能力。
语文人文生态课堂是一种师生生命运动与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一种知识在创新中不断增值的过程,是一种充满师生民主交往、平等对话的过程,是一种教学相长、能力提升的过程。这些过程需要创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与媒体互动等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真正使语文课堂教学“新”起来、“动”起来、“活”起来、“靓”起来,最终实现语文学科由“器”和“技”向“道”和“能”的演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五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