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真正的新教育

2016-06-06 11: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笔者所理解的旧教育,它的特点是封闭,以知识之名所行的封闭。真正的新教育应该是打破封闭。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所谓国际学校里那些昂贵的设施,看上去让人心醉神迷的环境就不那么重要了,它们更多是商业力量给新教育涂抹的糖衣。

 

真正的新教育,应该通过教学细节一点点破除着学校与真实世界的界线,而且它可以属于平民,并不昂贵。因为破除界线的行为依靠的是想法,而非金钱。

 

笔者曾经在北京的郊外看到过这样一所学校,感觉堪称是新教育的样本,满足了年轻父母们有关新教育的全部幻想:学校里几乎每间教室都不一样,每位老师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布置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教室——有的教室充满了中国的传统元素:写着古诗的折扇,大幅的中国画,中国古诗词为蓝本的刺绣品摆放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在教室临窗的一角,又用靠垫和地毯布置了一个舒适的可坐可躺的休闲角落,孩子们一进教室,就可以像到家一样扑向这个角落里放松身体。

 

有的教室以西式的嘉年华为主题,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装饰物。还有的教室则呈现精英学堂的庄严沉静,以整排的厚重书本作为装点墙壁的工具。

 

学校的建筑外观像哈利波特的魔法学校一样,以四通八达,开阔且适合随意走动的走廊相连接,还有开放的图书馆,架上琳琅满目的经典书籍,孩子们信手就可以取阅高质量的书籍。

 

校长曾是美国一家著名私立学校的校长,老师则是自国内的各个顶级公立学校招募而来,他们对孩子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和耐心,对既有的公立教学体系既有反思,又有丰富的知识教育教学经验。

 

不管对新教育有多少辩证的思考,仍无法否认这间学校是毋庸置疑的优质教育场所,孩子在其中一定能感受到自由,快乐,尊重以及知识的乐趣——这几乎是个不证自明的结论。但这样的新教育机构不仅是诱人的,也是昂贵的。

 

一个孩子一年的学费近30万,还不算一些新教育必备的附属品:夏令营,冬令营,海外游学……而且从长远来看,家庭要负担的还不仅仅是这些。新教育的教学方式大部分还是舶来品,使用的教学方法,课程也是舶来的,这意味着一旦走上新教育之路,就是选择了与传统教育的决裂,孩子大多会走上低龄海外留学的道路。

 

  那么这是我们向往的可以给孩子快乐自由,带领它找到自我的新教育?

 

  想要了解新教育,或许要先想清楚什么是旧的教育。如果不了解自己要反对的是什么,也难以明白自己要支持,想给予的是什么。

 

  我所理解的旧教育,它的特点是封闭,以知识之名所行的封闭。真正的新教育应该是打破封闭。如果意识到这一点,那些昂贵的设施,看上去让人心醉神迷的环境就不那么重要了,它们更多是商业力量给新教育涂抹的糖衣。

 真正的新教育

  打破旧教育自成体系的封闭堡垒,欧洲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做过这样的实践。他将20个流浪儿童带到自己家中,教他们夏天耕耘,冬天纺织,同时尽可能地把书本与教学同这些实际活动联系起来。后来他把这样的教学经验延展到日后的事业中。他在瑞士一个村庄中建立了一所学校。当时一个参观者说:哎呀,这不是一所学校,这是一个家庭。裴斯泰洛齐认为这是他受到的最大表扬。

 

后来杜威在办芝加哥实验学校时,将破除学校的界线延展到现代教育的更多细节中。他倡导课堂组织的教学改革,尽量放开传统学校对孩子在肢体上的束缚,让课堂呈现出非教学的威严,而是家庭的温暖随和。这种新式课堂组织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每个地方都表现出自由和不受拘束

 

小孩们可以分成不同的群体,聚集在教室的各个角落,每个群体由一个老师引导谈论一个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当这种教学形式初次出现时,参观者以为自己迷失在了一个大家庭里,那里的每个人似乎都有着很愉快的时间。这些教育先驱者的行为,带动了欧洲和美洲一系列新式小学堂的产生,成为奠定今日西方教育体系的先驱。我认为这是真正的新教育,它通过教学细节一点点破除着学校与真实世界的界线,而且它可以属于平民,并不昂贵。因为破除界线的行为依靠的是想法,而非金钱。

 

现在中国的城市里也有了这样对新教育思考和探索。我的朋友粲然就做了这样的一个教育实验。她在自己的家乡厦门建起了一个幼儿园。更准确地说,是一个家庭园,只能接收十几个孩子。

 

孩子们常常可以去海边跑海,或者去山里踏青。教室内的绝大部分设施,都是由其中一个孩子的父亲手工制造,因此充满家庭的质朴温暖。老师们用足够的耐心,让孩子缓慢但真实地了解和接受集体生活所必须的纪律。

 

粲然为教学设计了不少稀奇古怪的社会性课程。她请珠宝设计师去学校给孩子讲珠宝设计课程,让孩子们学习木工、烹饪、西餐礼仪,甚至还对我发出过邀请,让我去学校讲讲工作经历,和那些小不点儿们正正经经讨论一下爱恨情仇的社会新闻。

 

更重要的是,幼儿园的收费以她和其他创办人的家庭收入为准线。就是说,这是一个普通中产家庭有能力获得的教育。而且,这些孩子的未来并不是像空中楼阁一样高悬着,它始终建立于一个非常平实的基础:这是一群普通家庭的孩子,离开幼儿园后,他们大多会进入公立的教学系统继续他们的教育。

 

这是一种帮助孩子与世界连接的教育方式,其方法与唐朝的著名园丁郭橐驼的种树之道颇为相似: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

 

教育机构和监护人的职责是用各种方式打破学校与世界的界线,打破书本知识与世界的界线,而非着力去雕琢孩子。它不神秘,也不应该昂贵,只要父母有爱,以及警惕传统教育方式的自觉,或多或少都能让孩子感受到这样的新教育。

 

  作者:李凡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 2016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