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拓宽作文的一片新天地

2016-06-02 11: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的沃土。因此,要指导学生写出成功且新颖的习作,就要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写作热情,从而使学生的习作不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同时,教师也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从而真正让作文教学走出一片新天地。

 

  针对当今的作文教学状况,如何引导学生的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发散思维,自由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想象是创新的思维灵魂,创新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把记忆中的表象加以改造组合创出新形象,这样可以使作者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思路更广阔。只有让想象插上翅膀,我们才能飞上蓝天,飞向一个广阔而崭新的天地。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无意的感念引导到有意的创作上,凭借某一个词、句、段或某一景物、某一感受进行扩散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想象,以此指导作文。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都留有补白部分,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一个有力训练点。抓住这个契机,进行思维训练,学生的作文何愁不创新呢?

 

如讲完《马拉松》一文后,我布置了一个补白片断:菲利比斯在跑向雅典的过程中,还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同学们,可以自由想象,要注意结合的社会现实,路、交通工具、人本身的情况等进行大胆创新的想象,只要合理就行。这样,既放开手脚让学生想象,又是有根据的想象,避免天马行空。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你瞧:菲利比斯从马拉松出发,他摇摇晃晃地向前奋力跑去,突然,前面有几个滑滑的小水坑,他一不小心,一下子摔倒在地,身上的伤痛,饥饿和疲劳一下子袭击着他。他有气无力地趴着,神志不清地站了起来,用着最后的力量极力地向前跑去,他摔了一跤又一跤,身上沾满了尘土,伤口又裂开了,痛得直打冷战……”这无不显示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创新想象的翅翼在广阔的生活天空中自由地翱翔,达到广阔的作文境界。

 

  二、引导实践,激发创作

 拓宽作文的一片新天地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捕捉灵感,让他们情绪饱满地参与生活一一劳动、参观、采访、竞赛……缤纷多彩的场景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激起波澜,写作兴趣就自然来到身边。很难想象,一个生活经验贫乏的人,能写出充满活力的文章。对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并参与实践,做到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从而拓宽视野,获取丰富感性的生活素材。有了深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

 

如在教学《动物找工作》时,我在教学前先布置学生了解自己的亲人做什么工作?怎么找到工作?在找工作中遇到什么麻烦?假设自己也去找工作,会找什么样的工作,为什么?你用什么特长使自己得到这份工作?并让他们利用时间进行一次模拟应聘。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他们体会到了找工作的困难,为找工作自己应有什么样的特长,从而为动物怎样用自己的特长找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有了这样的课前实践,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了,有了创作的源泉,他们个个都根据自己所扮演的动物进行合理的应聘,并把过程写得栩栩如生。

 

  三、仿中求,探索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美学家朱光潜曾在《谈作文》一文中说:创造的定义就在于平常的旧教材之不平常的新综合。这就是仿写。利用仿写指导作文训练,对于低年级起步作文的引导,中高年级作文的完善,以及任何时候作文提高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仿写的用意不在于刻意模仿,而在于加入主观感受的再创造。现阶段的小学作文教学,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大量仿写范作,并在此基础上注重突破传统,力求创新。例如《小虾》中小虾吃食一节的描写,动词的准确运用及表示时间顺序词的运用,把吃食的过程和小心写得生动有趣。根据这一精彩片断,我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进行仿写,出现不少较好的片断。

 

学生在《种树》中写道:我先挖坑,然后放上小树苗、扶直,再培土、踏平,浇上一些清水,使它在泥土里生根发芽。我想:只要我精心培养,它一定能茁壮成长的。文中动词挖、放、扶、培、踏、浇具体地写出了小作者种树的过程,条理清晰,真切生动,这样从阅读到写作,在模仿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四、创新评价,激发热情

 

作文评价既是语文作文教学中实施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又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让学生放手写我心,并给予成功激励。注意作文评价的开放,拓宽获取成功体验的途径。我在作文评价时采用学生自评、组评、师评等多种方式。

 

可以说充满激情的鼓励,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也是我们在作文评价中必须做到的。比如,拿一个常识性问题雪化了变成什么?”如果按照思维的定势来回答,答案自然是。如果有一个学生说变成春天,我们千万不能大惊小怪,要满怀激情地鼓励他说得好。试想,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他的脑海中闪出这样一个奇妙而充满诗情的世界吗?如果此时此刻,我们全盘否定,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久而久之会渐渐熄灭他们心头的创造火种。要让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真正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必须做到春风化雨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在创新作文教学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拓宽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作者:刘向文 来源:考试周刊 20163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