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智能科技论文

浅谈林业科技入才的智能结构

2016-03-01 17: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实现振兴林业的战略目标,要有足够的技术人才。这种人才不仅应当是具有雄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更应当是能够驾驭知识、更新知识、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人。怎样才能培养出林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呢?通过学习,本文就开展研究林业科技人才的智能结构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研究林业科技人才智能结构的战略意义

 

  培养林业科技人才,光研究知识结构还不够,还应当重视人才的智能结构的研究。埃德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是意味深长的。

 

  目前,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林业各门学科也发生了新的飞跃。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遗传工程、生态工程、模拟技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科学技术、科学知识正在林业上得到广泛应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既为人的能力增添了新的内容,又对人的能力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地获取知识,解决知识猛增的速度同育人周期有限的矛盾问题,只能在智能结构上下功夫。

 

  知识迅增的现实,使人们对传统的把人的大脑视为储存器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国外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至少有接受、储存、判断和想象四种功能。如果仅把大脑视为储存器,一味追求知识量的储存,则会使机械的记忆功能扩大,而压抑其它三个功能。计算机可以代替人进行记忆,但想象和思维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因此,在现代社会里,更应重视人的智能,重视人的判断力和创造力。

 

  智能是指人们运用知识的能力。一起从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为什么有的年轻有为,出类拔萃,已成为林业战线上的骨干,而有的却平平淡淡,虽能担任工作,但无创造和贡献呢?还有的在事业上半途夭折,终生碌碌无为。另外,有不少学习尖子,毕业以后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差,动手能力差,被称为高分低能者。显然,这种人才的成功与失败,除掉工作环境等社会因素外,与求学期间的智能结构息息相关。

 

  发展林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长期以来我国林业生产建设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落后,科技人才严重缺乏。我国现有林业髙等院校11所,农学院内设林业系18个,在校生14,000人,年毕业3,500人。据有关部门预测,到本世纪末,仅全国林业系统就需要大专水平以上的科技人才176,000人,按现在年毕业人数计算,大约要50多年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测的要求。因此,对林业科技人才的培荞必须进行研究和探'索。一方面着眼于增加数量,另一方面着眼于提高质量,即少出次品废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林业科技人才智能结构的研究,作为沐业科技人才开发理论工作中的一t虽点,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人的智能结构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人从理论上推算出它的构成因素在120种以上。

 

  对于智能结构的分析归纳角度不同,产生的提法也是各种各样的。例如,有的按自学能力、计算机的使用能力、中外文的阅读能力、实验研究和动手的能力等来划分;有的则根据大脑的四种功能,提出四种基本的智能,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各种不同的智能结构分析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做为林业科技人才的基本智能结构应如何?拙见如下:

 

  ()品格素质

 

  这是智能的关联因素和基础。林业科技工作的重点多在深山老林、荒山野滩,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从事林业科学的研究,不仅影响因素复杂、困难重重,而且一项研究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几代人连续进行,加之社会上对林业工作尚有偏见,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林业科技人才,不但要热爱祖国、热爱党,而且必须树立为绿化祖国、实现林业现代化而奋斗的坚定的事业心,要具有不畏艰难困苦、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诚实果断、严谨求实、合群善处等品格素质。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发展智能的保证。林业科技人才的基础知识应当既专门化又多能化。它应是横向知识和纵向知识两大部分所组成的综合体。

 

  横向知识是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些基本规律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基础打得好,对尽早形成最佳的智能结构非常有利。它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知识:

 

  1.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理论知识。

 

  2.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哲学、历史、地理、法律、语言文学等。

 

  3.科学思想方法基础知识。包括逻辑学、科学技术史、科学方法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基本知识。

 

  纵向邦识是与本专业或本学科紧密联系的定向性知识,它是形成具有专门智能的林业科技人才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

 

  1.本专业主干学科和有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例如,森林采运专业根据特定的要求和目的,必须以采运工艺与管理为主干学科。主要课程有森林采伐学、木材运输学、贮木场生产工艺学、采运企业管理学、森林开发学等。

 

  2.本专业所服务的工程对象的有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如要学好森林采运专业的主干学科的课程,必须伴有林学、技术经济学、木材商品学和林政学等其它辅助课程。

 

  ()基本能力

 

浅谈林业科技入才的智能结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本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些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这说明了基本能力在智能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基本能力一般包括:

 

  1.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它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包括阅读、听课、笔记、理解、文献检索和掌握科技情报的能力,也包括从实践中学习的能力。不同学科的学习内容要求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掌握不同的学习技能。例如不能用学数学的方法去学外语。如果某人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强,他就可以不断地有效地学习,接受新的知识,调整知识结构,可以增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适应性。

 

  2.独立进行工作的能力。它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表达能力。林业科学是一门涉及面较广的实用科学。从林业科技人员所承担的工作性质而言,应属于工程技术人员。因此,他们应在调査研究、理论分析、设计、计算(包括使用计算机)、工艺或施工、实验测试、动手操作、绘图及撰写报告等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

 

  3.组织管理的能力。这是对当代林业科技人才不能当书呆子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日后可以组织和领导林业工作所必须的素养。在未来的时代,文f是难以生存的,书呆子也同样是难以生存的。组织管理能力要求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诚实果断、充满活力、严谨求实、合群善处、讲究实效等方面的素质,使之一旦工作需要马上可以成为一个组织者和指挥者。

 

  4.发创新能力。它是指富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人才成功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能力。它在各种能力综合的基础上形成,并要求有更敏锐的观察力、.更丰富的想象力和更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还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三、研林业科技人才的智能结构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任何结构都是由一定的要素组而成,但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形成的结构的功能也不M。例如,碳原子的一种结构方式可以生成较轻的石墨,而另一种结构方式却可以形成坚硬的金刚石。同理,林业科技人才的智能结构,由于内部的要素结构方式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智能。因此,要形成最佳智能结构就有必要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首先,林业科技活动的特点要求有不同的特殊智能结构。智能可以分为一般智能和特殊智能两种,一般智能是完成任何科技活动所必需的,特殊智能是完成某种林业科技活动所特需的,智能既有一般和特殊之分,智能结构也自然有一般和特殊之分。特殊智能结构是指完成某一林业科技活动所特有的各种要素组合。每一项具体的林业科技活动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也就要求有特殊的智能结构;既然活动的性质、对象、任务与内容不同,培养从事某种活动的重点也不同。因此,在研究智能结构的同时,一定要研究每种活动的专业性所必需的智能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培养智能,以适合客观要求的特殊需要。

 

  其次,林业科技人才本身的智能类型与智能结构的关系。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智能有各种类型,在科研领域中就有再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之分。再现型智能的人才善于积累知识,并能有效地再现知识;发现型智能的人才能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使自己的实践有所前进,有所提高,有所发现;而科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是创造型智能人才的功能。因此,最佳智能结构都是因人而异的,就是说同一类型的杰出人才,他们的智能结构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无论是培养林业科技人才的单位,还是想做一个出色的林业科技人才的人,都应因人而异地去建立独特的智能结构,而不能象成批产品那样要求一致。能成尤一个出色的林业部长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岀色的卞业科学的研究员;反之,也一样么就不应当强求去建立某种与自身不适合的智能结构;赶着鸭子上架,是不符合人才经济学观点的。

 

  再次,智能结构功能与内部要求调整智能结构是由内部要素的一定形式结合而形成的,然而由于内部要素受外界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制约,内部要素的发展总是有限的。正是由于这种结构内部要素的限制,使得满足要素限制条件的最佳智能结构,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最佳智能结构唯一,也就是上面说的有的林业科技人才可以在某一领域做出杰出的贡献,但不适合做其他领域的工作。二是最佳智能结构不止一个,是指有些林业科技人才同时能做不止一个领域的工作。三是无最佳智能结构,对这种情况要具体分析产生无最佳智能结构的原因。如果结构内部的要素限制是不可调整的,那么就要考虑对智能结构的要求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如果结构内部的要素是可以调整的,比如某项知识或某种能力不足,就可以通过拓宽知识或培养某种能力来形成这一独特的最佳智能结构。实际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某林业科技工作者想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林业工作中的某个课题进行定量研究,做了细致的调查,收集了充分的数据,也建立起了完整的数学模型计算程序,但是在电子计算机上却百思不得其解,后经请教行家,方知是由于线性代数基础知识不足所致。另一个刚走上林业科技战线上的工作人员,开始时在浩如烟海的图书资料面前束手无策,后来通过学习读书方法和科技文献检索等知识,学会了查资料、做卡片、作笔记等基本功,很快提高了科研能力,写出了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论文。

 

  最后,智能结构是一个动态平衡结构,而不是静态结构,智能结构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它只能在一个时期一定科学发展阶段里是最佳的。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纵深发展,对最佳智能结构的层次要求也就更高,要形成新的最佳智能结构,就要使结构内部的要素在高层次上不断协调。因而就要活到老,学到老,即不断吸收新成就、新知识,使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永远保持在林业科学水平的前沿。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