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应用电子技术论文

关于宁波建设数字运管平台的现状、问题及主要

2015-12-14 14: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结合宁波道路运管信息化发展现状,按照智慧交通建设要求,重点分析目前宁波道路运管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宁波数字运管平台后期建设的主要发展思路,为全市运管行业的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宁波;数字运管;主要思路

1.宁波运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  道路运输发展需求不断满足,行业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宁波市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市本级累计完成信息化投资2000多万元,基本完成了运政业务审批子系统、营运车辆和企业档案管理子系统、从业人员管理子系统、运政监督检查管理子系统、运政综合指挥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推广,实现了宁波市道路运政、道路客运、道路货运、车辆维修驾培等信息的整合。
1.2  智慧化建设稳步启动,运管信息系统硬件基础不断夯实
  自2007年的智慧化工程方案制定以来,宁波交通行政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了通过中心大屏幕,对场站进行视频监控及车辆GPS轨迹跟踪,并预留了各项数据接口。同时,各县市区运管部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一定提升,"十一五"期间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不包括省下拨),各场站所均已配备电脑、传真机、录音笔、数码相机等现代化执法设备。
1.3  信息化功能日渐强大,各个专项平台建设不断完善
  宁波现已推广和使用省运管局开发的道路运输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基本形成了全市运管部门行业管理、政务应用信息化主体功能。在此基础上,市公管处还自行研发多个专项软件系统或子平台。
1.4  运管热线96520平台日趋成熟,运管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运管热线96520平台目前已经能将公路运输管理相关的投诉、咨询、失物、招领等业务进行统一受理,并且实现受理、分发、处理、驳回、办结归档等一系列的综合管理功能。
  
2.宁波运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业务信息功能不足,系统间互联互通不畅
  运管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了客运、货运、出租车、维修、培训、审批、法规、稽查等方面,各业务信息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表1所示。
表1  宁波运管业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业务

建设现状

存在的问题

客运

①对省际、市际、县际客运行业进行监管,目前已有关于客运企业、人员、车辆等信息管理功能。

②南站、中心站、机场等几个主要场站已装有视频监控。

①目前各客运企各自拥有独立售票系统,但各企业之间未实现联网售票,为公众出行带来不便。

②几个场站视频监控系统各自独立,没有进行有效整合。

③个别客运场站进出车辆秩序略显混乱,不按班次发车、不按站点停车、中途载客等问题时有发生。

货运

目前基于省物流平台各软件,已有企业、车辆、人员、装箱、普货等数据。

①货运企业管理不便,货运车辆在外地违章情况不好查询。

②信息共享、统计能力不足。

机动车维修

目前已有关于维修企业、人员动态信息管理的功能。

针对维修配件方面,目前没有很好的全程监管手段。

出租车

已建有单独的适合宁波出租车行业特点的出租车管理平台,主要功能有:IC卡管理、出租车从业人员违章扣分及再学习、出租车单车考核、从业人员回场读卡功能、出租车企业联网工作、人才交流平台等。

尚无出租车智能调度、电话预约、短信预约、网上预约等便民出行服务。

驾驶员培训

①目前已有指纹识别系统,学员可通过该系统进行模拟考试。

②省里已建有从业资格考核、报名系统。

缺少一套针对学校、教练车以及学员从考试报名到毕业的监管系统。

稽查执法

①省系统中具备违章处罚管理功能。

②目前已有辆执法车安装车载监控。

③手持执法机已在开发试用。

①执法过程中信息查询不便。

②扣分、扣证等执法工作过程繁复。

③目前人员调度依靠电话,无法进行实时多方通话,综合调度不便。

行政审批

目前省系统中具备行政审批功能

①省系统与市处实际合理管理流程不符。

②数据统计功能较弱。

2.2  信息化装备总体供给不足,公众信息服务能力滞后
  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一般单纯为收费、安全等而设置,较少对车况、路况等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各县市区部门、企业建立的GPS系统,基本是相互独立、互不共享。同时,针对社会公众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非常有限。
2.3  信息共享不够,应急管理与决策指挥体系尚未有效建立
  由于缺少统一的信息平台进行有效整合和统筹、调度,信息资源的总体共享率比较低,加上信息流转程序较为复杂,形成了运管与其他交通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各自为政的现象,运管快速反应处置能力较弱,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处理时,容易出现多头指挥、多重管理的现象。
2.4  信息标准化推进力度不足,各系统数据交换瓶颈颇多
  交通本身与其他多个部门(安检、交警、城管)间存在数据交互、共享不畅通的问题;交通系统内部,各县市区交通局和市公管处之间的数据传递存在瓶颈,致使现有运管系统容易形成信息资源壁垒,间接地制造了信息孤岛。同时,地方性的信息化标准和操作规范较缺乏,制约了后期多重数据的整合和汇总分析。
3.宁波数字运管平台建设的主要思路
3.1  全面打造崭新的数字运管平台架构
  数字运管平台的物理架构由基础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和前端应用层四个层次和信息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运营保障体系三个保障体系构成。物理架构如图1所示:

  四个层次包括基础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和前端应用层,其中,基础层、数据资源层和应用支撑层对应数字运管平台中的基础支撑,为数字运管平台提供软硬件和数据支撑;前端应用层对应数字运管平台中的行业综合监管和公众信息服务,提供相关行业管理和信息服务,同时为宁波市智能指挥中心提供技术手段和依据。
3.2  做好从原有信息系统到运管新平台的合理过渡
  已经建设并已投入运行的信息系统(图2左侧)因各种原因不能完全满足现有的功能需求,因此,按照新的运管系统平台(图2右侧)将在已有系统的基础上因时而变,增加新的功能和服务,并根据目前信息共享与交换的要求,与相关系统进行整合,实现运管信息的互联互通。

3.3  建立运管信息资源的公开和共享体系
  结合目前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建立健全运政信息公开制度,编制运管部门信息公开指南及目录。围绕政府信息公开,提供公众咨询、信息发布等网上服务,并不断加强政务公开广度和深度。目前,涉及公开的主要运政信息包括运管动态信息、货运信息、公路客运信息、维修行业信息、出租车管理信息、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信息、行政审批信息、稽查投诉信息等。
  
3.4  全面提升平台公众服务的水平
  客运服务方面主要从道路客运综合信息服务、出租汽车监管与服务、旅游客运信息服务、综合客运枢纽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建设与完善;
  货运服务方面主要从物流公共应用信息服务、物流平台及相关系统的联网服务、与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和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的对接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建设和完善;
  综合服务方面主要从96520综合信息服务、机动车配件质量保证和追溯服务、机动车驾驶培训集中管理等方面进行建设与完善;
  电子政务方面主要从道路运输许可的网上申报、审批,行政许可的网上受理,处理结果的网上查询等方面进行建设与完善。
3.5  加强前瞻性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重点突破物联网应用技术,建立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网应用信息共享交换体系。
  通过云计算技术分布式的大规模的集群和服务器虚拟化软件来构建大规模计算能力,以"数据集中"、"数据共享"和"服务导向"为模式来建设道路运输数据中心,并与公共云计算资源对接。
  利用3G技术,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提升服务水平带来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耿强,高树亭.道路运输信息化体系建设框架与设计[J],交通标准化,2007(12).
[2]冯志刚.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与交通运输的监督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1).
[3]陈书民.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交通世界,2010(5/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