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应用电子技术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分析与探索

2015-12-14 14: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为适应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普遍应用,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该文章对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提出了几点探索研究的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改革;差别式教学;引导式教学
1.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直接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同时为了适应社会对职业人才计算机能力要求的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在这里,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探索研究的办法。
2. 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基础在高职院校中是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并为日后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注重实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这门课的重点。通过分析教学中的不同环节,以及学生、老师反馈的意见,可发现在现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2.1课堂教学中依然以教师为中心
  虽然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提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名引导者或者是学习的协助者。但在日常教学中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一直讲授理论以及演示操作过程,恰恰忽略了学生自主研究和相互讨论的环节。学生的学习模式变得单一,基本上都是采取模仿的方式,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变得被动,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
2.2忽视了学生学习背景的差异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他们的学习背景、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例如:我们在给新生上计算机基础课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的,连最基本的开机关机都不明白,而有些学生却连编程语言都学习过。而这种差距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把握讲授的深度。而且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计算机技能的侧重点并不一定相同,如依然采取这种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的方法,将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
2.3教学方法单一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现象。老师通过投影仪或者屏幕广播的方式一边讲一边演示操作过程,而学生就采取模仿的方式老师操作一步自己就做一步,每天的课堂教学就像"打印机"一样,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学生自主思考、互相讨论的环节,这种情况下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3.以生为本,推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通过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在这里提出几点探索研究的方法。
3.1差别式教学
  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可以做一次大范围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试(类似于某些院校的英语入学测试),再根据他们的测评成绩分成不同的学习群体。那么在上课的时候,计算机老师们就可以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如大部分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话,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讲得深入些。而如果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计算机的学习背景的话,在讲课的时候就应该尽量浅显易懂,由电脑的启动关闭再到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一步一步地讲。为解决一个班级中各种计算机能力的学生参半的情况,可以另外开设辅导课,指导基础较差的学生;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鼓励他们选修更高一级的计算机课程。
3.2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3.2.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过程。如:在讲到word软件的使用时,教师可以以制作一份"个人简历"为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那么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就会考虑如何去做出一份精美的简历,是不是要用表格来布局,图片怎么处理,字体怎么设置等等,主动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由"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由从前的"要我学"思想,真正过渡到"我要学"的思想。
3.2.2 进行类比法等引导式教学
  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类比的学习思想,从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课堂上已经讲解过word软件的操作方法,那么在进行Excel软件的教学之前,可以让他们先做一些关于Excel方面的任务(如建立一份某公司的财务报表,要求他们对报表进行一些格式化的操作)。然后再给学生总结一下Excel与Word软件在操作中的相似之处,比如在字体格式、页面设置等方面的操作其实差不多。而到了下一个课题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并让他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3.2.3适应新时代的学习特色,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在于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途径。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外,课下可以通过相关的书籍、报刊等来提炼有用的信息,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取最新,最快的知识。由于在计算机网络世界中资源更新得很快,而且获取这些资源很便捷,所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搜索引擎等网络工具。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的更新换代也快,作为新时代的职业者必须学会如何学习和掌握新的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
3.3正确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资源
  一般高职院校所使用的计算机基础课的教材内容都比较全面,教师们应该按照所教班级的专业特征学生能力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在课堂教学中再根据不同的侧重点进行知识扩展。在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们将会制作或收集大量的课外资料。这些资料就包括上课的课件、在线学习的站点、视频资料、计算机应用等级考试中的模拟题、实际工作中的范例文件等等 ,而平常这些资料都是无序而分散的。加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实用性,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4. 结 论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各专业学生并培养他们计算机基础能力,适应社会对职业人才要求的重要科目。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掌握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工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已成为每位工作者的必备技能。作为培养社会前线工作者的高职院校来说,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合理的制定教学方案,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利用有效的现代教育理论,来实现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张春莉.. 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J]. 教育研究,2002,23(7)
[2] 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9)
[3] 刘三满.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及今后发展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7,(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