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世界,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信息在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职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中职学生在实际工作学习中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以达到现在生存将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素养;学习能力
近年来,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连网的飞速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全面地影响和改造着人们的生活。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为各类学校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与改革提供了契机,也对计算机知识方面的学习和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此,我们针对我校已经毕业的2008级和在校的2010级、2011级的汽车、建筑、工程机械等专业348名学生,以及相关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了多种方式的调研,旨在解决如何提高我校中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提高等问题。
1.当前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方面基础及学习现状
所调查的学生选择职校原因见表1:
表1 选择职校的原因
想学一 门技术 | 中考成绩 差落榜 | 拿个文凭 | 就业前景好,上职校是一种选择 | 家庭贫困,想早点就业减轻家庭负担 | 单招或 成人高考 | 其他 |
65% | 37% | 19% | 45% | 6% | 9% | 11% |
所调查的学生计算机方面知识掌握情况见表2:
表2 计算机操作掌握情况
从未接触过计算机 | 接触过计算机 | 灵活运用计算机 | 其他 |
35% | 48% | 17% |
2.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学习能力的调查
表3
使用计算机目的 | 上网学习 | 娱乐 | 邮件通讯 | 购物 | 其他 |
15% | 67% | 8% | 19% | 8% | |
使用计算机活动 | 聊天交友 | 玩游戏 | 看电影、听歌、音乐 | 学习 | 其他 |
27% | 34% | 38% | 15% | 8% |
3.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学习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处于青少年期的中职学生自制能力差、辨别力不强、成熟的是非观还未形成,容易受到误导入歧途,。他们学习目标模糊,学习缺乏动力和自信,学习自主能力较差。在使用计算机方面,只简单运用于游戏娱乐和网络聊天,较少把它与学习生活结合起来,这就大大地制约了学生自身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另外,学生操作计算机基础也良莠不齐,给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操作计算机基础,掌握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明确方向,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4.对我校计算机方面课程学习的教学建议
4.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
4.2大力加强中职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端正信息化学习的态度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的发展,流行软件、网络游戏、QQ等对学生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如有的学生沉迷于网上聊天、游戏,从而引发上网成瘾;有的沉浸在虚拟世界中,造成社会适应能力降低;有的学生受庸俗信息的影响,价值观念扭曲;有的陷入色情网站不能自拔等,这都给中职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强化德育管理工作,活跃校园文化,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学校应本着"主动出击,积极应对,把握导向"的原则,对互联网积极的一面因势利导、积极利用,对其负面影响采取措施加强防范,把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4.3组编适合中职生学习的校本教材
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基础差距过大一直是中职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放弃基础性知识的前提下,教学要求也要做到分层,这一点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来实现。确立教学内容,在立足于本专业特色的基础上走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道路
4.4科学合理的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
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教学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让学生随时受到信息知识的熏陶和信息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文化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我校均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我校教师普遍重视对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同学们课前收集信息,课堂传递、交流信息,课后运用、创造信息。
4.5客观评价与正确引导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在课堂、主题班会及各种活动中,同学们把收集到的信息相互进行交流,老师及时的肯定和同学们的赞扬会更加促发他们去主动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及使用信息。学校定期举办的各类活动也是展示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舞台,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加强和提高。
总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提升中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首先要充分发挥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主导作用,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构建中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立交桥,这必将对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沈德立《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教育科学出版社
[3]我国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领域教育改革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