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信息安全论文

移动互联网概述

2015-11-16 12: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本文重点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然后基于移动互联网介绍了云计算的相关知识,最后介绍了3G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3G技术向4G技术的过渡。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云计算;3G;4G
1.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两大产业。这一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出现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
1.1用户体验成本较高。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成本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服务资费高和更换终端成本高。随着各种资费套餐的推出和价格政策的逐步改革,资费高问题将逐步得到缓解。有相当一部分用户因为终端价格过高而止步。而且目前推出的智能手机等终端可支持的比较成熟的应用相对来说还很少。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多种应用业务,现有的终端还能否支持、是否还需要再次投入成本等,都是造成部分用户观望的原因。
1.2移动终端处理能力弱。无论是在运算还是多媒体处理方面,移动终端都与个人电脑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所能处理的应用也相对功能简单;
1.3网络带宽相对较小。尽管随着3G等宽带移动接入技术的普及,带宽的瓶颈会不断被突破。但更多、更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业务的产生也将会对带宽提出更高的要求;
2. 云计算概述
2.1 云计算简介
  云计算是一个网络应用模式。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网络服务方式,将传统的以桌面为核心的任务处理转变为网络为核心的任务处理,利用互联网实现自己想要完成的一切处理任务,使网络成为传递服务、计算力和信息的综合媒介,真正实现按需计算、多人协作。
  云计算具有虚拟化、灵活制定、动态可扩展、高可靠性、强大计算和存储能力等优点。当然此技术的运用也存在一定风险性。
2.2 云计算机体系构成
  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包括5个基本组成成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这就是一直指导现代计算机体系发展的著名的冯·诺依
曼体系。
  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的设计思想和云计算理念,我们可以设计出如下云计算机体系结构,未来一切云服务都可以架构在这个系统模型上工作。云计算机中应该具有6个组成成分:主服务控制机群、存储节点机群、应用节点机群、计算节点机群、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1)存储节点机群和应用节点机群相当于传统计算机体系中的存储器部分,但又有所区别。存储节点机群是由庞大的磁盘阵列系统或多组拥有海量存储能力的机群系统所组成的存储系统,它的责任是处理用户数据资源的存取工作,并不关心用户对这些数据要如何应用,也不会处理存取数据资源和后台安全策略管理以外的任何操作。应用节点机群则是由一组或多组拥有不同业务处理逻辑的机群系统所组成的应用系统,它负责存储应用程序和处理各种逻辑复杂的用户请求;
  (2)主服务控制机群对应于传统计算机体系结构中,可以类似看作控制器
部分。它是由一组或多组主引导服务机群和多组分类控制机群所组成的机群系统。主要负责接收用户应用请求、验证用户合法性,并根据应用请求类型进行
应用分类和负载均衡;
  (3)输入/输出设备和目前的个人计算机没有实质性变化,显示器、键盘、鼠标等人机交互设备还是必要的。
  (4)计算节点机群提供类似运算器的功能。对于计算节点机群,它是由多组架构完善的云计算机群所组成的,其主要工作是处理超大运算量要求的计算,并不是提供小计算量服务。因为机群运算会在多极交互以及计算分配组装上花费不少时间,所以小计算量运算如在计算节点机群进行处理不但开销大,而且很有可能效率远不如单机运算,可以说得不偿失。这些小计算量运算服务只需在应用节点机群或计算节点机群的某台机器中完成即可;
2.3 云计算机体系发展优势及制约条件
  (1)不用维护自己的应用程序或文件,用户负载降低。用户的所有数据存储在云端、程序运行在云端,因此无论用户终端出现什么情况都不会危机数据的安全性。用户也不需要自己考虑软件的维护、升级、更新等问题,云服务商会负责所有程序、软件的升级维护,用户只负责使用即可;
  (2) 不在依赖某一台特定的PC机或终端来访问及处理自己的数据。用户只要可以连接互联网,就能检索自己的文件、继续处理未完成的工作。在任何地方,只需要将相关文件存放在“云端”,不依赖于特定终端就能同步和共享所有数据;
  (3)为团队协作共享带来便利。云计算数据共享、以网络为媒介提供和传送信息与服务,为用户团队通过网络协作带来便利。
  (4)不在需要购买大量的本地存储空间和硬件设备。云端提供无容量限制存储服务,运行应用程序的许多繁重工作也将通过网络来处理,数据和文件均在云端,本地终端会变得更小巧、更轻便,甚至可以简化为一个带云系统的浏览器,即本地磁盘等存储设备存储空间就不在重要了,降低了终端设备总体拥有成本;
  尽管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能带来诸多好处,也是大势所趋,但其发展还是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简要总结有如下几点。
  (1)服务资费。用户只需要支付一定的租赁费用即可享受到相应的服务。用户既避免了高额的终端投入,又节省了各种应用软件的购买和维护费用。但租金的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不小的金额。至于哪一种消费更能被用户所接受就要看云服务商的服务质量和资费标准了; 
  (2)过分依赖网络。云计算模型的建立基础是互联网。网络接入的稳定性和网络接入带宽都将严重影响服务效果。一旦网络接入出现问题,移动办公模式就要被迫回归到传统桌面办公模式,整个工作环境都将改变。因此安全、稳定、高带宽的网络接入条件是保证服务的基础;
  (3) 潜在的信任危机。云计算机体系具有“潜在的危险性”的特点。首先,从用户心理的角度看,将自己的机密文件存放在一个自己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总是不踏实。其次,我们的网络犯罪处罚条例并不是很健全,目前很多用户还是愿意选择“宁愿麻烦一点也要更安全”。第三,虽然不同用户之间信息是绝对私密的,但对于云服务商来说,用户的存储资料是完全公开的,云服务商的可信度也不得不成为用户考察的要点。
3.  3G移动通信在我国的发展
  我们知道,在3G通信的三大国际主流标准中,包含了我国 大唐电信所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标准,但由于这是一个全新的标准。因此在2G通信中,并不存在与这一标准相对应的2G体制。 显然。 这对于要建立一个全新的T D—SCDMA系统而言,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考虑到上述情况。必需为TD—SCDMA系统的建立,留有足够的时间。为此,我国工信部一推再推,直至2009年1月才正式向三大运营商颁发3G牌照,从而开启了我国3G通信市场。不难看出,由于3G照的推迟,我国3G通信的市场开启时间也相应的推迟,与国际相比,约推迟了7-8年。所幸的是,我国的移动通信的主管部门,或是研发单位,都没有因3G牌照颁发的推迟而在等待。相反,许多运营商和研发单位都在积极的向3G大举进军,为即将到来的3G通信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我国政府更是大力支持,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协调TD—SCDMA网络建设,在未来3年至5年内,中国移动对TD—SCDMA网络建设的投资将要达到5000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令人期待。根据我国的这一具体情况三大运营商都计划在2009年至2011年间,分别发展3G用户各为0.5 亿户即到了2011年,我国的3G用户数将达到1.5 亿户。
4.移动通信网由3G向4G的过渡
  移动通信系统向4G发展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4G依然存在标准难以统一、 技术难以实现、容量受到限制、市场难以消化、设备难以更新的问题。如何在3G的基础上发展4G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首先就是要将3G的核心技术CDMA技术融合到OFDM技术当中去。逐渐发展到以OFDM技术为主导并对CDMA技术行进延伸。 
  此外就是关键技术上的过渡。为了满足4G通信系统的通信要求,可以对3G的算法和软件进行升级。如将智能天线技术和联合检测技术融合,对3G技术中软件无线电进行升级,增加3G的功率控制精确度。 
  总体来说,向4G平稳过渡除了要保证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升级以外,还要保证3G可以成为4G的一部分,尽可能的利用3G留下的资源。因此,最好能做到3G与4G协议的转换。这样才能克服过渡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1]朱旭,移动互联网及其热点技术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20期。
[2]钱宏蕊,刘玲,云计算技术在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落地应用,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年11期。
[3]乔明月,浅析3G与4G移动通信技术,信息技术,2010年12月22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