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

实现网络问政与网络民意有效的技术发展

2015-08-01 09: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信息时代,网络已然成为社会公众进行信息交流、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利益诉求、舆论表达的公共领域平台。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和网民群体的不断壮大,网络民意随之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这给政府执政能力带来巨大挑战。为及时、有效引导网络民意,处理网络舆情,政府应采取网络问政的方式来与网民互动,实现与网络民意的无缝对接。
  1 网络民意的形成及特点
  网络民意在百度词条上的解释为: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基础,以网络为平台,通过互联网上论坛和社区、博客等手段自由发表评论和意见,聚合某种愿望和诉求,从而形成的一种新兴民意[4]。互联网时代是自媒体时代,是大众麦克风时代[1],网民通过网路实现了方便、自由、迅捷的传播,通过对社会特点问题、突发事件、利益诉求、国家大事、民生和政府决策参与来表达观点、提出建议,从而形成民意。网络民意表达以网络为物质基础,因此具有表达的开放性、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空间的虚拟性和议题的多样性等特点。网络民意是信息时代技术与政治民主共同进步的结果。
  2 网络民意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网络民意对政府管理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政府执政理念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以网络为载体反映民意、表达民声的现象日益增多。当一起事件因为网络民意的关注,从扑朔迷离到迅速进入实情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快速通道时,网络民意展示出它特有的力量。在一起起网络事件的发展和处置过程中,党和政府对网络民意显示出极大地包容和重视,这凸显了政府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其次,网络民意对政府管理的影响还表现在网络民意对政府决策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的逐渐普及,网民数量的快速增加,互联网使得网络民意蓬勃发展、热情高涨,参与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1]。政府充分重视网络民意表达,包括每年的两会代表委员都积极与网友互动,征询网民意见,提高了群众参与政府系统决策的积极性,实现了政府和群众的互动。网络给政府管理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载体和平台,通过网络获取网络民意、回应网络民意是互联网时代政府和官员面对的现实课题。
  3 网络问政成为有效应对网络民意的切实手段
  随着网络平台的不断发展创新,网络民意表达更是如火如荼,网民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关注促进了政府在信息时代的社会管理不断变革。在信息化大背景下,网络问政成为政府有效回应网络民意的现实手段和方式。
  网络问政在百度词条上的解释为: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网络问政是政府把管理和服务从现实社会拓展到虚拟的网络世界,通过网络完成信息发布和在线服务等,并直面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网络用户,征求网民意见,特别是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发生时,能及时获取广大网民的意见和态度,引导网上舆论。从技术上讲,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构建了一个全球互联的信息海洋,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生活和交往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促进了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和经济发展模式也因互联网的改变而发生巨大变化。网络民主进步和社会经济结构变革给政府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政府实行网络问政是现代社会实施有效管理的必然选择,也是政府承接网络民意表达的重要环节。不断探索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切实地回应网络民意是实行网络问政的物质与意识基础。对于今天的政府官员来说,不是面对棘手问题时才去关注网络,网络问政将成为一种常态,是有效回应网络民意、主动吸纳网络民意从而做出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网络问政与网络民意都是信息高速发展的产物,是政府管理与政治民主的进步。
  4 政府如何通过网络问政实现与网络民意的有效对接
  网络民意的形成和兴起,极大地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而且,网络民意纷繁复杂,并非都是理性的。如何面对网络上的汹汹民意,如何引导民意往理性的方向上走,如何与网络民意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实现网络问政与网络民意有效对接,这极大的考验着政府的网络问政能力和智慧。
  首先,转变传统政府管理理念,尊重网络民意,牢固树立“网络观”、“服务观”。因为网络民意是人民群众通过网络进行的意见表达,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便捷性等特点,网络民意比现实社会中的意见表达更加真实有效、更加及时。政府尊重网络民意,就是尊重广大网民,尊重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体现了政府对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服务意识。网络问政改变了传统政府官本位的运行模式,领导干部代表政府与公民在网上平等地对话与交流,与所有的服务对象一视同仁,平等地进行互动、共享信息,这充分体现了实施网络问政的目标:为全社会提供全面、便捷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服务模式。所以,网络时代,尊重网络民意是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要正确认识网络民意、尊重网络民意。
  其次,是在实践中用好网络,畅通网络民意。一方面,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学习网络知识,要深刻认识到信息时代网络民意的重要性,要走进网络深入网络。论坛、贴吧、博客、微博等平台都是网民进行爆料、表达、交流的网络热点平台,政府部门和官员可以充分利用它们倾听网友意见、批评和建议,认真回应网民质疑、问题,与群众和网民友好交流和互动。建好政府网络问政平台,将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建成政府的网络服务窗口,切实履行信息公开、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应用平台,使网络问政成为“民意直通车”。另一方面,加强网络问政能力建设,提高网络应用技巧。网络问政能力直接影响与网民的沟通深度、质量。要不断提高政府与网民的沟通质量,及时回应网络民意。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新平台不断涌现,政府要不断创新网络沟通模式[3],关注网民关切热点,满足网民需求。并且通过不同的网络交流平台,提高对网络民意的整合和引导能力。
  最后,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规范、引导网络民意。由于匿名性和缺乏应有的理性,网络民意有时会偏离事实的轨道,甚至会出现造谣、传谣等不真实信息和意见表达。网络空间也需要维护、净化,需要法律提供保障和支撑。网络社会 是现实社会的拓展和延伸,网络信息和意见表达需要建立在真实的底线上,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所以,政府要加强对网络的日常管理,规范网络行为,引导网民在网络上进行理性、有序表达,以保证网络民意的真实可信、正确有效。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网络舆情热点面对面[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13-15
  [2]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8-10
  [3] 高红玲.网络舆情与社会稳定[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195-197
  [4] http://baike.baidu.com/view/1690383.htm.

本文由第一论文 网(lunwen. 1kejian.C O M)选自《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第10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将及时处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