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

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及对策的建设策

2015-07-22 09: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交流工具的不断改进,各种信息充斥在网络的平台之上,由此网络文化应运而生并随之疯狂的蔓延开来,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捷和诺大的帮助。然而青少年似乎受到各种网络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深,那么怎样引导青少年正确的应对网络文化的影响,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立足与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网络文化;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对策
  1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产生的积极影响
  1.1 促进青少年社交能力的培养
  就是因为网络文化的自由无限制性和网络文化交流的互动性,使得网络文化就像一个大熔炉,涵盖了全世界的科技、教育、艺术方面的资讯。
  1.2 促进青少年思维能力的提高
  青少年在面对这种庞大的信息资讯时,需要他们用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筛查、去运用这些资讯。这无形之中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压力,正由此青少年开始去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
  2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产生的消极影响
  2.1 造成青少年道德法律意识淡化
  目前网络文化造成不健康的网恋盛行,特别是在青少年当中已经习以为常,网络上黄毒肆掠,宣传暴力的思想也吸引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注意,同时近年来网络文化诱导的自杀也时有发生。一些违法网站也在宣传封建的迷信思想,极大地冲击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
  2.2 造成青少年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连续长时间的上网会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情绪低落, 使其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 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这些都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受到侵害。
  2.3 造成青少年思维力,注意力的下降
  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和注意力在经历了自由散漫的网络聊天和轻而易得的网络购买之后开始逐渐下降。由于网络的便捷以及网络知识的丰富,处于学习阶段的青少年遇见书本的难题时,他们不愿再花时间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迅速求助于网络,照搬别人的方式方法。这样无形之中他们的潜意识就作祟,注意力开始不集中,思维能力也开始逐渐下降。
  3 应对网络文化对策探讨
  3.1 社会层面上
  首先,要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加大网络文化立法力度,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同时相关法律部门应着力建立健全有关未成年保护法,以及网吧网络的监管法,同时要开发高端信息技术,有效地对网上的信息准入事项进行过滤与监督,确保网络文化的健康有序。我们还要呼吁社会给予青少年足够的关怀和爱。
  其次,加强青少年网络文化宣传教育工作,要使青少年明确认识到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过度使用会对身心产生不好的影响;教育青少年提高网络信息的鉴别力,有选择的采用、学习,培养健康的应对网络文化心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最后,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各种网络文化犯罪进行打击,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好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从而促进青少年的成长。
  3.2 家庭层面上
  首先,家长要懂得运用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充分的认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带来的各种影响,进行健康的网络交流与知识运用,给孩子做好表率。
  其次,家长要和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时刻了解学生在心理上面的变化,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工作,以便做好对孩子的网络文化的教育工作。
  最后,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多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抵消网络文化的侵蚀。
  3.3 学校层面上
  首先,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在对青少年教育方面必须发挥其作用。学校应积极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校园制度建设以及校园规范建设。从制度上加强对青少年接受网络文化的监管。
  其次,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有关健康网络文化传播的活动,利用活动向青少年宣传健康的网络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真正从思想上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网络。让青少年认识到上网的目的及其意义,认识到网络文化存在的不良信息,从而提高对网络文化的免疫力。
  最后,教师最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因此教师在对青少年的引导方面很重要,作为与青少年学生合作伙伴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必须时刻保持敏捷的判断能力与洞察能力,并且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渗透与影响,从而使青少年青年拥有明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拥有远大的理想,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
  目前,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侵蚀的越来越深,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认识网络文化的影响,正确的对待,不断提高青少年对网络文化的认识,加强网络文化宣传工作,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青少年的你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随成.网络对小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及教育对策[J].医药论坛杂志, 2007(24).
  [2]石燕丽.吕梁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研究[J].教育学院学报, 2011(0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