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码转换与双言制(diglossia)
语码转换与 ferguson(1959)说的双言制之间共同的地方是它们涉及到同一语言社团或个人对两种语言或语码的使用。但是语码转换与双言制在许多方面是不同的。
在典型的双言制情景下,语言的功能是由制约双语语境的社会因素决定的,而且这种决定是永久性的(何自然、于国栋,2001年)。双言制下的两种语言共存于一个语言社团,而且两种语言各司其职、各有专能。所以,在双言制的语言社团内语言与功能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尽管交际者掌握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但是他们在交际的时刻只使用其中的一种语言。双言制所涉及的两种语言,其中一个往往是高变体,另外一个是低变体,这种不同取决于语言的使用场合。
然而,语码转换的使用却要涉及到众多的因素,不仅仅是情景或使用场合。比如交际者之间的关系、交际者的交际目的、交际者的语言水平等等。如果将语码转换与双言制相比较而言,前者是一个更加动态、更加复杂的概念。
4、语码转换、借用(borrowing)和临时借用(nonce borrowing)
许多研究者(backus 1995, haugen 1956, poplack 1990, romaine 1989,treffer-daller 1991)都探讨过语码转换和词语借用的区别,但是却未就两者的区别达成一致的见解。关于单个词汇的转换是属于语码转换还是属于借用就有两派不同的观点:其中的一派(比如,poplack)认为语码转换和借用是完全不同的现象,它们有着不同的表层结构和受不同条件的制约;另一派(比如,treffers-daller)则认为语码转换和借用处在一个连续体的两端,它们受同样的条件制约。
尽管区分语码转换和借用并不容易,但是这种努力仍然是必要的。我们可以说语码转换发生在言语层次上,而借用则发生在语言层次上。正如 david s. li(1996)所讲大多数学者们都认为语码转换与借用不同,如果我们把某种外域来源的词语表达称作借用的话,这就意味着(a)它已经成为该单语社团(monolingual speech community)的语库的一部分,(b)它已经完全被主导语言(host language)的音位和形位融合。
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术语是临时借用。临时借用与借用的不同在于使用频率、接受程度和音位融合程度等方面。所以说临时借用处在借用和语码转换之间,是语码转换和借用的中间区域。也许这正是研究者难以准确区分语码转换、借用和临时借用的原因。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语码转换的定义及容易与它混淆的几个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读者对语码转换这一现象有所了解。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是做了个简要介绍。语码转换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目前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backus, ad. two in one: bilingual speech of turkish immigrants in the netherlands. doctoral dissertation,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brabant. [published in pfsff, c. ed. contacts and conflicts: perspectives from code-switching research.(1997).] 1995.
[2]haugen. e. bilingualism in america: a bibliography and research guide. alabama: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american dialect society. 1956.
[3]li, c.s. issues in bilingualism and biculturalism: a hong kong case study. new york; washington, d.c./baltimore; bern; frankfurt am main; berlin; vienna; paris: 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 1996.
[4]poplack, s. variation theory and language contact: concepts, methods and data. in papers from the workshop on concepts, methods and data, 33-65. strasbourg: 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 1990.
[5]romaine, s. bilingualis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9.
[6]treffers-daller, j. towards a uniform approach to code-switching and borrowing. in papers for the workshop on constraints, conditions, and models, 259-279. strasbourg: 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 1991.
[8]何自然、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季刊)》,第24卷2001年第1期(总第91期):85-95。
[9]刘绍忠、韦娟:校园"语码转换"现象:发生的时间与原因[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7卷第4期,2001年10月。
[10]王瑾、黄国文:语码转换之结构研究述评[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