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已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面对新的形势,许多高职院校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鲜明特色、服务于大连经济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于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建设的高职示范院校,2010年顺利通过验收。近几年来在后示范时期,学校不断推广示范院校建设成果,并通过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各专业在广泛深人的企业、社会调研基础上,以大量的调研数据为支撑,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实训条件、校企合作、第二课堂等方面都重新进行定位。探索符合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以微电子技术专业为例,论述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所做的有益改革与探索。
―、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微电子技术中的半导体芯片制造技术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支撑产业,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不仅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发展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现代化装备水平、促进科技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信息产业部规划,未来十年是中国发展微电子产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将把微电子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优先扶植发展。大连市作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电子元件产业园”“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具有雄厚的微电子技术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2007年3月,世界著名的英特尔公司在大连一期投资25亿美元建设其海外最大的生产基地——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使得大连一举拥有了世界先进的电子信息生产技术和企业。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产业规模都相对滞后,且人才缺口很大,为此大连市已将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列为稀缺人才。培养微电子技术产业需要的、能胜任该职业岗位工作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已成为大连地区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确定微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微电子技术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半导体芯片制造、测试、封装等技能和方法;具备半导体芯片制造、测试、封装,微电子产品质量检测、销售,微电子产品生产设备操作、维修、维护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就业范围为:微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半导体材料加工企业、电子商场、微电子技术咨询服务公司、微电子产品开发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就业岗位为: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设备维修工、质检员、销售员、设计员等岗位。
三、构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英特尔公司落户大连,且大连地区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稀缺的现状,我院抓住机遇,与企业、尤其是与英特尔公司重点开展合作。英特尔公司先后三次派人专程到学院考察洽谈合作事宜,我院也先后多次派出由校领导带队、骨干教师参加的调研小组,到国内相关企业和院校调研,了解企业的需求及其它院校的办学经验。根据大连地•区对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针对英特尔公司的企业特点及对人才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确定微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以学生为本”,突出“个性、就业、发展”的育人思想,以满足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运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完成微电子技术专业对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综合培养。
2.“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全面的职业化素质、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及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二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全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对学生的培养任务。学校组织学生根据教学计划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与企业合作,由企业向学校提供技术、设备、师资的支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学校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工学交替”是根据教学计划,每学期有二至三周的实训周,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感受真实的企业工作氛围,了解企业生产组织、产品制造过程,提高专业能力,增强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订单式培养”是根据企业(主要是英特尔公司)需求,在校内通过考核选拔组建“订单班”(英特尔班),由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为学生授课,共同对学生的学习及实习表现进行考察评价,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工作与其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要密切相关。订单式的培养方式,确保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将来的就业岗位相一致,与企业需求零距离。
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
1.学校与企业成功对接
本着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大连地区集成电路制造业及产业链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相关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原则,我院与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大连佳峰电子等多家企业签暑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同时明确了双方共同合作项目与责任义务。
(1)学校与企业合作项目。根据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我院安排学生阶段性到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教学工作以企业的生产过程、工艺要求为主线,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校企双方加强深层次合作及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形成专业建设的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员工技术培训、项目协作等。合作企业将发挥其在专业领域内的技术、设备等资源强势,在学校办学模式、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及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与合作。
(2)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协议中规定我院将聘任企业推荐的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与其共同制定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具有鲜明职业性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聘任企业推荐的高级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为双师型兼职教师,直接参与学校的教学、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聘请企业推荐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在学院开展“技术讲座”;积极参加企业尤其是由英特尔公司举办的师资培训、课程研讨等活动。学校安排有经验的专业教师承担或参与企业的科研工作,向企业提供相关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各项资源,安排学生到公司进行生产性实习、实训,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2.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
根据协议,每年学院为合作企业培养一定数量的学生,通过“订单班”为英特尔公司定向培养一定数量的学生。在运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注意突出以下几方面。
⑴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要求。微电子技术专业根据调研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培养。对“订单班”的学生,主要根据英特尔公司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具有电子产品加工通用技能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晶圆制造的基本技能及半导体芯片加工及检测高级技能。为达到这一要求,由学校与英特尔公司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培养计划,第一年进行通用技能的培养,第二年进行晶圆制造基本技能的培养,第三年进行半导体芯片加工及检测高级技能的培养。在三年的培养过程中,根据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在校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的零距离。
(2)对知识进行分析和优化。根据技能要求的特点,对相应的知识进行分析和优化。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微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公共课的设置既要考虑到培养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能力,又要兼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服务定位,尽量把握好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尺度。专业基础课则根据电子产品加工通用技能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电子电路的应用,电子电路的读图,常用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芯片的使用,单元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专业课则重点强化晶圆制造及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并增加计算机仿真、设计、测试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强调独立动手操作。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而实训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我院拥有电工基础实训室、电子技术实训室、微控制器技术实训室、电子产品生产实习车间、电子测量技术实训室、电子设计自动化实训室、电子元器件检测实训室、电子产品开发实训室等多个实训室,且每个实训室配备的实训设备较为先进,完全可以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另外,我院还在大连华录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辽无二电器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并长期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保证了学生电子产品加工通用技能的培养。由于晶圆制造所需要的生产设备造价很高,设备的维护费用也很昂贵,一般的高职院校很难承担此项费用,我院与英特尔公司合作,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掌握晶圆加工制造技术,不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同时也熟悉了将来的工作岗位,熟悉企业文化,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中一个重要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我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可确保基础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但在晶圆制造方面缺少有经验的专业教师。通过与英特尔公司合作,一方面参加英特尔公司举办的培训班,对教师进行培训;另一方面英特尔公司定期邀请业内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介绍半导体芯片加工制造业的最新发展及最新技术,使教师及学生更多地了解该行业的技术及发展前景,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他们也参与我们的课堂教学,用更适合、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完成各项教学工作。